王绍飞
(山东省海阳市发城镇初级中学 山东 烟台 26513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集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经验、理论基础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致力于将理论结合实践实现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等的锻炼,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在团队合作的主题教育中更是结合了各项复杂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在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提升,让学生未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虽然现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经验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总结分析,探索更有效的路径。
1.1 经验性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以平时的生活、学习、社会经验为基础来参与到集体的实践活动中,要检验的是学生积累的各种经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所以这门课程拥有经验性特征[1]。
1.2 实践性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或者单调的考验而是将各种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的判断、反思、构建自己主动思考的方式,最终解决实际的问题,使学生原来掌握的理论知识在亲身经历中得到验证。
1.3 综合性特征。这门课程不是在简单的层面实现教育,而是在内在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各学科知识融合运用;在外在环境中不局限于学校或者家庭而是向社会、自然、社区等空间转移,综合的实现对学生的现实锻炼。
学校教育从提出实践活动教育到现在经历了几次的改革和创新,从最初的单一劳动锻炼到现在结合了各种知识和能力锻炼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累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人才和经验,在实际教育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有的学校还是存在一些认识偏差和操作上的问题阻碍着课程的实效性。
2.1 教学理念传统保守。现在很多初中教师依然对团队合作教育的认识有所偏差,继续保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比如活动课程的主体依然是教师,课堂上的复习指导以教师指导为重,学生依然无法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活动的形式是由课堂复习引申而来,或者实践活动的方式以课堂练习为多,这都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实作用没能发挥出来。
2.2 过于注重团队合作活动的形式。很多初中教师对于团队合作的活动开展理解片面,活动注重形式化,比如在班级以小游戏的形式开展以为就是达到了团队合作的教育,这种已经制定好规则的活动是不能真实的锻炼到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
2.3 只重视团队合作活动的结果,对于过程的把握不是很多。很多学校为了应付教育机构的检查会开展一些社区、学校方面的活动,注重的是结果的顺利完成,对学生的要求也都是以结果为目标指向,没有明白团队合作性活动的重点就是在过程中的磨合,需要的是学生的自发性和判断性,自我团结实现活动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每个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锻炼[2]。
3.1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为核心。其实对初中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本来就是锻炼学生的综合实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开展团队合作教育也不单是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应该还有竞争意识、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之间的矛盾处理等等的能力。比如在社会主题调研活动中考验的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路收集资料,利用自己的沟通能力去跟社会获得链接、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材料,在集体的组织和协作中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竞争意识。在每次实践活动中要制定评比政策可以是无关胜负的,以凸显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来达到激起学生主动积极性的效果,总体上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提升一个层面。
3.2 制定公平公正的活动参与制度。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牵扯到角色和任务的分配问题,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性格敏感,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感受,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让活动的参与和资源分配、角色担任公平公正化,很多学校都是教师单方面的安排,学生只是遵照执行,完全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想法,在团队合作中就容易出现很多矛盾。教师需要先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再收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综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双向决定最后确定角色和活动安排,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更认真负责,团队协作中每个人都会各尽其责。
3.3 适当的互换角色,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学生需要将自身的各种经验与知识储备完全运用,同时老师也需要通过观察和总结不断的发掘更好的教育思路与方式。在活动中老师和学生要适当互换角色,让学生可以主动的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以正确的角度处理问题。老师则了解学生的动态和想法,对能力欠缺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技术帮助,促进学生团体与老师的同进步。
综上而言,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教育者来说也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开拓教学思路,使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总体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