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四户镇中心小学 张艳
个性化教学的本质是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一切从学生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习特征展开教学工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展示自我、释放天性,这样才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知识的有效吸收。
命题作文是小学写作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写作实践前可以先为学生限定一个题目,然后根据学生写作内容判断其是否跑题。虽然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给予了思路点拨,但也给学生的作文思考划定了范围,并且其评价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教师的主观意志展开的,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因此,教师展开个性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对各种限制学生思维的要求进行剔除,并以锻炼学生思考能力为根本目的进行作文要求的设计。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我的动物朋友》习作教学中,在学习完前面《猫》《母鸡》《白鹅》的课文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描写动物的表达,所以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常见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刺激学生的思维跳跃,然后让学生围绕着“动物”“朋友”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自命题写作练习,为了防止学生为凑字数东拼西凑,教师可以对字数要求不作限制,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尽情释放。此外,在体裁上,教师也无需做太多限制,不同学生对自己的动物朋友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记叙文或是说明文可能都会应用到。在学生写作前对其进行适当思考空间的释放,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地展开写作。
有时,教师会选择一些比较好的“高分作文”作为范文,帮助学生以此为参考进行写作练习,但有些教师在教学时过分夸大范文的作用,让班级学生通过背范文的形式进行写作指导,最后导致所有学生写作风格的固定单一。“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范文的感悟各有差异,教师作为小学生写作的指导者,应当对此予以建议和启发,而非强制学生被一种写作模式限定。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写作中,教师可以将范文指导转换为其他形式的指导,例如,相关短片参考、学生观点共享等,将书面化的指导形式转换为动态多样的思维碰撞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或图片等为学生展示自己二十年前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并为学生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畅想二十年后家乡会有怎样的变化,先让学生在激烈讨论中形成作文的大体框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调整,防止学生出现写作毫无逻辑的现象。此外,教师也应关注对学生的个体指导,基于学生写作差异性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指引,辅助其写作个性化的突破式发展。
传统写作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标准虽有科学理论背景做支撑,但一定程度上会压抑学生个性化的创作思维,不利于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构建一套个性化的作文评价体系,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盲评、班级共评等形式,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风格进行切实有效的点拨评价,让学生每次写作练习后都有所收获。例如,在三年级上册《这儿真美》的习作练习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内容及指导的个性化训练,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不同角度的个性化评价。针对写作主题及要求,此次训练主要针对某地景色的描写说明,所以作者可以先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通过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批改,学生既能吸收他人词句描写上的长处,也能对自己所写的文章进行反思。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鼓励性评价,有的学生在细节描写上非常到位,而有的学生在空间表达上更胜一筹,有些学生书写工整,而有些学生逻辑性强。教师需要对学生不同的特点优势进行具体的肯定,同时也要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恰当的点解。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征求本人同意后,将写得较好的作文展示给班级学生,通过共同学习点评,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作文作为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的工具、情感抒发与表达的窗口,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意义不同,所以小学语文作文的个性化教学应当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之中。教师作为学生写作道路上的引导者,应当学会释放写作要求枷锁,忽略范文例文权威性,并尝试在批改作文中摒弃统一,甚至唯一的评判标准,实现作文内容、指导及评价的个性化。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差异性的写作表现展开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思维延伸释放中秀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不断增强思考深度,最终实现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