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玉
三明市图书馆,福建 三明 365000
随着5G技术的落地,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和手机等存储媒体的容量,以及音频编码技术的快速升级,为有声读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声读物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阅读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消除幼童、视障人士和上班族对文本阅读的依赖,而且可以让市民随心所欲地听读。
有声阅读是指依托网页或客户端技术,基于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可穿戴设备等阅读载体,为组织或个人提供有声读物的录制、收听和分享等阅读服务[1]。其涉及文学作品、影视、相声评书、新闻资讯等内容。有声阅读是通过听觉来获取以声音为媒介的数字信息,是区别于传统以纸质以及电子阅读为媒介的新型资源类型,不仅满足了爱书人的阅读需要,而且还以声音的魅力,将优秀的作品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各个年龄段的人们。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时间变得越来越碎片化,有声读物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上对视觉阅读的依赖,为人们的阅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有声阅读不仅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同时还可以缓解长期阅读纸质或电子书造成的视觉疲劳,而且降低了没有文字阅读能力的读者的阅读门槛,使阅读活动真正普及。因此,有声读物必将成为图书馆资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1 助力国家近视防控工作,保护青少年视力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严格控制青少年的用眼时间,特别是带电子屏幕产品的使用时间[2]。公共图书馆积极推广有声阅读可以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眼睛从纸质书以及电子书阅读中解放出来,让耳朵代替眼睛,可以避免因阅读姿势、时间、光线等原因对视力的危害,防止视觉疲劳,很好地保护眼睛,预防近视。而且,有声阅读还不受传统阅读方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青少年可以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听,可以在作业做累了休息时、睡前听,当他们起床后在穿衣、刷牙、吃饭时,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等设备登录图书馆的有声资源栏目,自主选择喜爱的有声读物,在保护视力的同时让阅读无处不在。
1.2.2 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有声读物配有背景音乐和主播的解说,相对于枯燥的纸质或电子书阅读,有声读物的声音和情感能更好地使读者融入阅读氛围,增强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由于有声读物的新阅读模式顺应了当前阅读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有声读物在培养情感、积累语言、丰富想象力、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帮助读者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比视觉读物更为有益。
1.2.3 降低阅读门槛,促进全民阅读
有声读物可以彻底解放读者的双手,特别是在拥挤的地铁、公交车及做家务等特殊环境下,这是普通电子书所不能企及的。传统的文本阅读需要读者有较高的文字理解能力。与文本阅读相比,有声读物以引人入胜的故事、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读者通过耳朵“阅读”,文本的内容和意境更容易为儿童、受教育程度较低和视力受损的读者所理解,这大大减少了阅读的难度,有助于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促进全民阅读的推广。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移动阅读应用、电子书阅读器、绘本阅读器、手机、移动音频应用、智能音箱等多样化的有声阅读场景,这使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为了迎合读者的阅读品味,满足读者的乐趣,有声阅读市场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经出现一些比较成熟的大型有声阅读平台,读者关注量和阅读量也在快速增加。但部分平台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内容导向审核、产品质量保障、内容制作策划、上线运营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有的平台有声读物趣味低级、内容庸俗的问题。有的平台为了迎合一些青年人的喜好,以网游、玄幻等有声小说为主,经典文学、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作品占比较少,阅读量也不及有声小说等网络文学作品。
在制作有声读物时需要有专业的广播人员、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以及精心的策划和编辑,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有声读物。而制作有声读物目前普遍未能形成行业生产标准,缺乏重要环节的专业播音员、职业说书人,所以目前市场上出现有声读物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随意改变原有的经典,有的文本来源不清晰,总体上说创新类有声读物少,讲解类多,配乐随意、叙述太多。为了节约成本,有些商家在制作有声读物时使用自助文本转换,导致错音连连,通篇没有任何情感变化;有些有声读物被反复录制了许多次,音质失真、模糊不清,听读效果极差。高质量有声资源短缺是制约音频阅读推广的瓶颈。
由于正版有声读物制作流程复杂,制作成本相对较高,这导致有声读物的盗版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免费有声读物都是来自互联网,很多作品未经原作者或出版商的允许,被私下录制并发布到网上,而有声读物制作者则通过下载量和网络点击量赚取广告收入。一些商家为了牟利,非法下载并制作CD或MP3进行销售。有专家分析了有声读物著作权纠纷案件,发现有声读物制作过程涉及剧本、演播、录播、背景音乐等相关著作权人,授权涉及多个环节,法律关系复杂;有声图读物的发行渠道多为网络,以音频为媒介,出现版权纠纷时很难提取证据和比较内容;由于举证困难,增加了维权成本,直接后果是诉讼周期长、赔偿金额低。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全社会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组织,秉承“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保证资源版权,积极推广有声阅读。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传播和利用图书资料的公益性组织机构,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是全民阅读推广的文献资源保障中心。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由丰富的纸质文献和数字电子文献两大部分组成,纸质文献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础,电子文献是纸质文献的延伸和翻版。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精神的需求越来越高,国家对文化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加快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包括有声读物在内的电子文献资源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系统具有强大的资源保障体系,基层图书馆的读者可以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免费使用国家图书馆海量的数字资源[3],国家图书馆还将无版权的数字资源向全国读者开放[4],供读者免费使用。2021年初,国家图书馆还启动文献共享借阅计划,将国家图书馆的复本图书及时整合其他图书馆和社会图书资源,通过全国图书馆公共数据平台,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全国读者的阅读需求[5]。
图书馆拥有先进的网络设施,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专业的服务经验,以及便捷的技术手段,可以随时为读者提供服务。2019年,国家图书馆与华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借助5G超高速、高密度、大容量、低时延等优势,实现全景式沉浸式阅读体验。图书馆员坚持“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在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中,工作人员在各式各样的海量资源中精心筛选优质有声读物,根据资源授权范围合理使用,把资源分为馆内访问和网站访问,或指提供目录信息指引借阅,规避版权风险。然后经过有序组织,按照不同的阅读需求,将资源精准推送给读者,并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导服务。这些专业优势势必使图书馆成为阅读推广的领导者,可以为全社会人文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
图书馆浓厚的阅读氛围是独一无二的。许多读者反映,在家里虽然安静、也有时间,但无法让人安下心来读书,没有在图书馆里看书氛围好。图书馆馆舍空间除了舒适、安静的阅览室、自修室外,现在还有朗读亭、研修室等沉浸式新型阅读体验空间,可以让人置身于一个清静祥和的世界,沉下心来静静地汲取书中的知识养分。
传统文献传递的环节复杂且周期长,文献信息从作者的创作,数据商的整理汇集,到中间的各个传递环节,再到最后的使用者,整个文献信息传递过程产生的附加成本不断增加。因此,很多有声阅读平台只能在线收听,不提供资源下载,且大部分对读者收费或间接收费。此外,在文献传递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垃圾信息的干扰,读者想要从海量的资源中终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无形中又增加了时间成本。对于只能在零碎时间阅读的读者来说,他们希望在不付出太多时间成本的情况下快速获得休闲式的阅读资源。公共图书馆网站提供的数字资源包括有声读物都是受版权保护的,没有版权风险,它们不仅免费为读者服务,还可以通过网站收听、光盘借阅、在馆聆听等多种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大大降低了读者获取资源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将文本作品录制成有声读物,涉及原作品的表演权和复制权,以及录音和背景音乐的版权。图书馆在建设有声资源数据库和进行有声阅读推广过程中要树立版权意识,尊重和保护版权作品的版权,从多方面积极解决各种来源的版权作品可能涉及的版权问题,妥善处理相关的版权问题,为促进有声阅读推广减少后顾之忧。
基于图书馆空间、馆藏和专业的优势及公益性性质决定了图书馆可以通过自主建设有声资源、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图书馆联盟、加强技术应用等方式全面获得有声资源的授权,规避版权风险,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正版有声读物。
4.1.1 自主建设有声读物,保证资源版权
国家图书馆可以率先制定有声读物资源行业标准,从经典图书的选择、数据标准化、格式标引、数据库平台等方面明确有关规定,并在国家层面通过立法、缴存制度、统一采购等方式解决知识产权问题,聘请专业播音员制作高质量的经典阅读资源,保证有声读物建设质量,通过统一的平台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共享。具备条件的图书馆可在调研、论证基础上借鉴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思路[6],联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建立录音棚或音频资源制作中心,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有声读物,包括地方文献有声化和经典文献有声方言录制,优先加工、录制已超过著作权保护期的经典作品,对于在著作权保护期间的纸质图书要积极争取作者的授权,聘请专业广播人员和具有代表性的方言发音人进行原创录制。让文字阅读能力较低的“老少边贫”地区的群众也可以通过“听书”进行阅读,促进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4.1.2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降低获取有声读物版权的成本
近年来,随着各界对电子版权的重视,电子资源的版权基本被几大出版商所垄断,由于担心图书馆的电子借阅会影响电子读物的销售,出版商在版权上往往对图书馆设置种种障碍,出现了价格歧视、借阅次数、使用时限、使用范围等限制。图书馆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图书馆面临的难题进行调解。同时,借助政府平台积极完善著作权法中的图书馆条款,运用图书馆掌握的有声阅读市场状况,从图书馆角度,代表民众利益,积极向政府部门提出关于有声读物版权立法和执法的合理建议,建立有声读物的国家版权使用标准和质量标准,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创造有利的法律环境,同时有效遏制侵权行为的发生及不良有声读物的传播,形成健康的文化风尚。
4.1.3 建立图书馆联盟,共享有声读物版权
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图书馆联盟,进行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如金陵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通过“长三角地区图书馆视障服务联盟”,开展“声音献爱”有声读物联合录制[7],利用数字出版传播平台和盲人使用阅读设备等资源实现区域间视障文化服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图书馆还可与著作权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与图书出版社、有声资源生产商、广播电台、音像制品出版社等机构联合购买版权、有声录制、共同发行等方式,获得馆藏有声资源的授权。
4.1.4 加强技术应用,在资源供给环节保护版权
图书馆通过网站向读者提供服务,应对网上的有声读物进行技术处理,如对有声读物使用者提供注册服务,实行实名认证,增加验证密钥提供使用安全;对访问权限进行控制,限制每日有声读物的下载量,针对不同读者类型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等措施。
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建设具有丰富藏书的优势,推广有声阅读可以弥补传统纸质图书流通量下降的不足,努力满足广大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在保证不侵犯著作权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群体,实施精准服务。图书馆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根据学科类别合理安排资源,提供统一的资源检索接口,简化网站中有声资源的链接页面,开发便携式智能语音识别系统,使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都可以使用该系统。例如,可以为儿童建立一个童话有声读物资源库,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阅读技能较弱,并且对童话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推送阅读材料中应该侧重于趣味性较强的有声读物,增强儿童的阅读欲望。对于青少年学生,可以针对中小学生学校安排的阅读书目进行推送,以缓解学生的用眼疲劳。此外,还应注意根据资源的授权范围进行合理推送,对于有版权限制的只提供馆内局域网访问或线下听读服务,对于已授权的资源可通过微信客户端或网站提供在线服务,兼顾线上和线下读者的阅读需求,建立读者交流互动平台,提供读者评价有声资源的渠道,使读者能够积极参与有声资源的更新与传播过程,进一步增强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提高阅读资源推送的精准度,也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新媒体已成为公共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的重要渠道。有声阅读推广可以借鉴这一概念,并与社会上的各种组织和个人合作。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国内知名的在线媒体合作,共同组织有声阅读比赛,并定期在区域、广播电台上播放系列有声读物;可以通过建立有声阅读QQ群、微信群、抖音,定期邀请知名专家与读者在线互动;还可以在车载广告、车站、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所介绍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及免费使用方法,并发放图书馆可外网访问的有声读物资源库链接二维码,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轻松访问有声读物和电子资源。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通过线下馆藏资源和线上虚拟环境的有机结合,促进有声阅读资源的传播和推广。
在“全民阅读”时代,阅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应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保证资源版权,不断寻求有声阅读资源的开发方法和传播途径,为读者提供多元化阅读体验,促进国家全民阅读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