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阳昱
近年来,我国坚持将创新创业作为第一发展驱动力,加上互联网的纵深化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这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最好时代。为了可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必须在创新创业发展背景下不断摸索出更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方法,为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更好氛围,并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输送出更多优秀人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深受各种信息和新奇事物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自我表达上更具个性和胆量。特别是在选择就业上,许多大学生不再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稳定职业,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更具有多变性的就业方式[1]。所以,学校就需要根据如今大学生的发展特征为其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更多的方便。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未来各个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但从现如今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距离形成完善的课程和教育体系仍然有一段非常漫长的道路要走,根本无法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可见,这种模式无法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显著的效果和作用。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突破,虽然在学校中的良好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但要想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飞跃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教师力量,加上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设周期较短、教育模式有待健全、教育理念存在滞后性、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等问题并没得到改善,所以与学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需要根本不相适应,再加上受主观因素影响,学校突然开发的创新创业课程极易导致教师水平存在高低不一的情况,不仅不能让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且会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有序进行[2]。
“创新创业教育”这门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以提高大学生创新技能为主要目的。纵观我国多数学校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流于形式,虽然学生学习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却无法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付诸实践;虽然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但在落实过程中,却经常受到诸如资金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的约束,这些问题都是教学中实践操作课不足或根据没有涉及的结果。
“大就业”理念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别是常规就业和自主创新。其实,多数学校的大学生主要依照就业指导部门的指引进行择业和就业,依据企业选聘人才的需要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样一来,就使得大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就业的核心所在。事实上,自主创业在现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更应该得到大力推广。对此,学校应该在就业指导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内容,确保创业者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贯穿全过程,为大学生树立“大就业”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只有积极参与到转型的队伍中,才能够为自身的发展寻找更多可能性[3]。基于此,大学生要想找到与所学专业相符的工作,不但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还需要树立灵活的思维,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敢于突破常规,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不但可以促使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和丰富自己的就业经历,最为重要的是,在该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对于大学生而言,不管未来是否从事自己擅长的行业,还是到全新的行业中大展宏图,都是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是离不开具体就业指导工作辅助的。一方面,学校应该依照不同专业的就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然后制定出具有较高可行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该计划中不仅要设置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内容,而且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覆盖在各个专业和年级,并与人才培养计划密切关联起来,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其创新积极性,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提供全新的天地。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是密切相关的。虽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归属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关工作内容,但是两者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来制定课程内容和标准,进而确保这条道路可以越走越开阔、越走越远,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
第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隐性课程的建设对于学校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既激发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来讲,学校可以从不同方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工作,以此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让大学生从思想上发生改变,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综合创新能力提高的目的。
第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建设。通识课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所谓通识课程,主要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向所有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在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愿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进一步来讲,这些课程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企业管理、就业形势等,大学生通过接受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对于整个创业环境、行业发展等就不会捉摸不透,可以更加明确自身的定位,这样对大学生未来选择更精准的就业方向是非常有利的[4]。另外,创业并非易事,所以不能仅靠一腔热血就直接开启创业之路。大学生通过系统化地学习,可以在创业的道路不惧风雨,勇于拼搏。
第三,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技术课程。技术课程最终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让学生依照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创业需求来选择的一种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创业风险管理、团队管理、风险评估等,这些课程具有明显的特征,就是不会拘泥于某一种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开展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深化大学生认识创新创业为目的,进而有效弥补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技术层面所存在的短板。
第一,大学生专业背景与创新创业教学过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学生专业存在一定区别,代表其就业和创业方向也会存在区别,特别是对于有创业倾向的学生来说,如何选择创业方向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要想确定创业方向就必须考虑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对此,学校方面就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所需专业密切联系起来,进而确保创业教育不会出现毫无头绪的情况。
第二,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洞察市场经济环境,这也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重点所在。对此,学校方面就需要从不同方面分析当地经济情况,以此正确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第三,教师可以在创新创业教学中通过模拟现实技术,可以设置企业创立、经营、发展等多个关键步骤,不但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和参与到企业创建当中来,而且还能够依照如今市场的真实情况来让学生进行企业经营规划,科学配置企业所需要的材料、人员等,促进大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通过采用全仿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所获取的经营成果中找到创业的自信,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的兴趣。
就学校角度来说,应该适当提高准入门槛,争取引进更多综合能力高的人才。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准入机制,为人才的选拔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另外,学校可从企业当中选聘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为师资队伍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通过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能够在丰富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这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愈加凸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必须要依照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争取打造一批综合能力高的创业队伍,有针对性地对该群体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