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

2021-11-23 00:01:16张琳君郝志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教育

文/张琳君 郝志远

创新和创业教学指导是联合国所推崇的专业知识指引和专业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必要的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创新和创业教学并不是对理论和操作的培训,也不是通过捷径实现本金和利息的回收,而是通过创造力、创业精神、开拓内涵从而实现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完美掌握,将创新和创业作为活动的基础。本文的探索,对于专业知识的推广应用和相关学科健全与发展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拓展创新创业知识;第二,补充创新创业教学形式;第三,完善大学生的学科教学系统。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国家教育部开始逐渐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在国际教育、科学、文化组织首次倡议“创业教育”定义之后,紧接着就颁布了《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个计划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调要坚持提高大学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积极组织和引导师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坚决引导师生利用主观能力和技术进行科学的创新,创造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和拥有高端技术的科技公司。自那时以来,全国所有高校都在坚持紧跟国家的步伐,积极举办各类大学商业计划竞赛,以学习和完善技术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和创业的机会。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许多高校做了很多与创新创业技术有关的、推动大学生能力进步的工作。1998年,我国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创业大赛“挑战杯”以来,我国高等学府开始逐步树立了属于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旗帜。200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所优秀高校,分别组织开展了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作为重点的教育示范场地。此后,在共青团中央引导下,创业策划大赛在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并在多所重点院校举办了推广活动,推动大学生了解和接触创新创业。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弘扬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志和能力,教育部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本科生在校期间能够进行创新创业获得一定的收益,可以利用高新技术进行企业经营。在这以后,国家和政府不停颁布这一类的规定,并倡议和要求高等学校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高校的发展,实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1]。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相对淡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度不够,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这方面的探索还很少。十多年来,这一概念依旧没有得到当前社会和一些高等教育机构的接受和理解。所以,创新创业领域的重要性、必须性和迫切性等重要意义还没有得到国家教育和普通人民的充分重视,人们对这方面原因的正确理解也没有得到完全普及。目前,大多数学生缺乏足够的创业经历,想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开设一个小型企业,实现小企业有效发展或在未来取得成功,依旧存在很大的障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去探索。大多数家长和将“实现未来生活吃穿不愁”这类的稳定生活作为整个人生的奋斗重点,这就使很多学生为了稳定而放弃尝试创业,不敢拼一把。这样保守的思想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是十分坚固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样的思想具有对整个家庭稳步前进、对突发的事件保有一定的抵抗力的优点,但也有着一定的缺点。没有真正进行创新创业尝试,孩子们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和潜能到底有多强大,也很难真正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决定了孩子们的最终高度和未来目标。传统的保守思想很可能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过于肤浅和短浅的目光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想,导致我国的创新创业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我国当前有很多位于教育领先地位的高校早已开设了关于创新创业的专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就业指导,但在最终的成果计算时,依旧是将学生的就业率和年薪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标准,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没有体会到国家优秀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目标,这也使之前进行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前功尽弃,把创新创业苗子扼杀在摇篮里。甚至在某些高等院校当中,将创新创业主题的比赛当作是获得奖状和功名的途径,歪曲了最初创办比赛的初衷;反而是循规蹈矩、凭借着一些实际实施可能性极低的理论创业获得奖项,打击了真正想要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生的积极性。这不但违背了举办比赛的根本目的,而且反映了当前社会中追名逐利、唯利是图的消极氛围。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的时候,参与者应该注重的是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针对当前的技术热点,进行实际的改进与提升。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参与者过于关注利益和财富,将创业获得的利润作为衡量创新质量的标准,没有真正地理解创新创业比赛的目的和性质,忽略了创新类比赛给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带来的推动意义。对于当前教育形式中存在的唯利是图的情况,笔者感到十分痛心,创新创业理论不能够真正地被学者和高等院校所接受,真正有思想的学生被迫压抑思想,追逐大流。

实践操作教育在我国的创新创业实际操作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层面。近几年来,教育界不断被各领域人士批评,为了考试而教学违背了最初的教育目的,这也就展现了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性。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应试教育的不知变通,主要是因为考试是决定最后等级高低的标准,学生们为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进入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待遇,在应付考试中可谓是煞费苦心[2]。尽管考试是为了更好地、更公平地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但当前的应试教育缺乏对实践理论的检测和巩固,过度关注理论的掌握,导致很多毕业的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很难将书本知识同实际操作结合。当然,这样的结果也不能完全怪罪于当前的教育,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教育关系当中,供求关系一直是不对等的,人口数量的过于庞大,导致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接受到同等的教育,所以必须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分级,不同阶段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的教育。而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思维僵化,学习方式不能够灵活地调整,创新创业能力极度不足。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和路径

创新创业教学形式的出现,是对传统教育中固化思维的极大挑战,也是实现国家高精尖技术快速进步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各个领域不断进步的主要方式。当前,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大多都是以传统的讲和教授知识理论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固定的知识,缺乏锻炼思维的活跃度的机会,很难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3]。高校教学中过于关注知识的教授和学习,就会出现忽略学生自身的单独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全方位开展以创新为主旨的教学活动,将创新和创业当作大学生毕业最终的教育核心,国家和政府也要努力为大学生营造多方位配合、开放式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培养当前社会急需的知识技能和实践操作卓越的复合型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连续性和全方位的教育活动

随着我国各领域技术改革和创新的不断深化,在教育领域当中的创新创业培养也需要各个高校重视。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努力为学生营造连续性、全方位的积极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创新品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创新+创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

在高等院校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中,创新创业一直都是教学的核心。所以,在高校的教学中,专业老师应该重视学生个性的形成,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法,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实践,将新颖的想法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切实运用于实践当中。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想和创业思维,以独特、新颖的想法,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4]。

(三)创新创业教育应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在具体的高等院校教育当中,学校方面应该关注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努力实现教育模式同社会共同进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展开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明确就业方向,制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下,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结语

结合本篇文章来看,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努力、共同进步。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根源上找出不足,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解决。明确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的意义和内涵,培养他们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创新创业领域的突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就更加需要新一代学子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为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