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制度改革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21-11-23 00:01杨玉萍张小华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西北少数民族

文/杨玉萍 张小华

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西北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与关注,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人才培养、经济发展等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依旧存在,该问题也是当地政府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现阶段,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对创业的认识[3]依旧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当下经济状况。

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制度改革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现状分析

当前,少数民族中的大学生与汉族中的大学生在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这直接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就业创业市场中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4]。通过大数据可以发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创业情况中,汉族学生远远领先于少数民族学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效果[5],更加地关系到我国尽快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从这个角度来说,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不仅是单纯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为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重要,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用人单位的情感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情形不太理想,其中不乏受用人单位情感的影响,他们认为其难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使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在招聘中顺利走进工作的机会相应减少,直接导致现阶段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难题。

(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有待提高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人才培养中首先应该克服的一个难题就是汉语的学习。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大学生汉语水平普遍较低、难以顺利交流是影响其就业的一大因素,加上少数民族之间地域的差异,少数民族不同地区之间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这必将直接增加专业课教师和外语教师的教学难度、降低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后长时间汉语水平达不到标准,汉语成绩不及格、汉语课程学习困难、阅读汉语教材吃力、专业课教材理解能力不足、难以充分利用汉文图书与资料。在西北地区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大学生难以有效地利用汉语进行交流与学习,使得其工作效果和交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大打折扣。从相关数据中得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存在着低进低出的问题,再加上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使得这些学校的大学生专业能力不足、业务能力不高[6]。这种问题尤其是在研究生考试与录取中显得尤为明显。在研究生的学习与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时相同的录取分数线,少数民族大学生达到及格线的寥寥无几,在数量与质量上远不如汉族的毕业生,这在某些方面也影响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完善与创业的优惠政策需要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积极配合以及就业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与顺利实施[7],同时西北地区也应该制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平台[8]。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招收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开设一些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岗位,这样既能够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够更好地符合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要求。同时,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应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或实行税收优惠等政策。除此之外,自治区政府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同内地省级政府相互联系,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自治区内优秀的大学生取得毕业后去内地工作的机会。

(二)提高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

要想有效提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主要应该从以下两点来展开:第一,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要培养其良好的竞争心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择业观也发生了改变,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成了大学生毕业后的有效选择,其不仅能实现大学生的价值,而且也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然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就业形式还是不容乐观,学生创业条件也还不完善,这就造成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存在困难。因此,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更有利于学生寻找自身满意的工作,规划自己的未来;第二,面对未来职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高校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对今后的就业或创业有清晰的规划,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9],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该深入西北少数民族实地,对当地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解,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综合实力

在我国教育制度不断完善与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新时代,再加上大众化教育的背景[10],这种大环境使得人们的择业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以及职业流动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一次择业决定终身体制的就业观念与现阶段职业流动观念形成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为适应新型的就业市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不得不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综合实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大学生刚入学开始便引导学生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情况与市场信息,这样有助于开始培养学生的就业紧张感并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再如,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课外活动,通过分组的形式帮助少数民族的学生尽快融入到大学生活,在愉快的环境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学会专业技能。

(四)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汉语教育

从宏观角度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汉语水平息息相关,但是依旧存在着大学生对该认识不深刻以及对汉语学习投入不足等问题。从这一点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应该重点关注大学生的汉语教育。第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帮助其认识汉语学习的必要性、实用性以及重要性,加强其本身的认同感与自觉性。第二,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使命感与紧迫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意识到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一种错误想法。第三,在实际的课外活动中,切实帮助学生认识汉语,学习汉语,逐渐将汉语的学习同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统一起来。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西北少数民族
一座西北小城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西北不惑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西北望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在西北地区的兵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