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提升他们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这表明传统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实性需求,高中化学教师要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与形式.
关键词:深度学习;课堂教学;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0-0092-02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以往浅层学习而言的,而化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用途及创造新物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浅层学习为前提引领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在深度学习理念下辅助他们构建知识网络与完善体系,改善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与化学技能,助推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深入分析化学概念,促使学生深度理解
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概念既是基础,还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只有学生掌握牢固的化学概念,才可以拥有理解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能力,为他们接下来的深度学习扎实根基.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平常教学中,首先需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化学概念,再从化学概念中提炼出核心知识,使其借助核心知识展开深度学习,逐步培养与提升他们的深层理解能力.
在进行“离子反应”教学时,教师谈话导入:大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连有小灯泡和电源的2个金属片插入不同溶液中,发现有的溶液可以使小灯泡发光,有的则不能,哪些溶液能呢?学生可能说到氯化钠、烧碱、盐酸等,设疑:为什么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一起来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借势揭示新课主题.接着,教师询问:电离是什么?由学生结合固有知识经验自由讨论,然后播放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视频,结合视频内容讲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使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电离,并思考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拆解,哪些物质需拆解等,让他们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上述案例,教师采用这样的方式讲述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深层理解能力,为深度学习与后续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打下基础,使其理解能力也得以发展.
二、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学生进入深度探索
情境教学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知识较为抽象、深奥难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把化学知识放置到一定的情境当中,带领他们进入到深度探索中.而且高中化学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可激起他们的学习渴望,使其深度探索化学的奥秘.
在开展“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时,教师先在课件中展示毒气弹、海水、盐矿等图片及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总结氯元素的存在形式与重要意义,让他们分析氯原子的结构且预测其性质,使其观察图片认真思考,从感性上认识氯气.接着,教师播放贮存液氯钢瓶发生泄漏浓浓黄绿色气体冒出、刺激性气味让工人晕倒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发现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然后展示消防官兵将中毒人员转移至地势较高地方的图片,使其判断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随后播放“水墙”阻止氯气扩散、用烧碱处理氯气的视频,让他们归纳氯气的性质.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出新课内容,引领学生逐步进入到深度探索活动中,使其深入氯气的学习,帮助他们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三、巧妙设计化学问题,发展学生深度思维
问题教学法也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提问还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常规环节,不过在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重新优化问题的形式与内容,引领学生深入分析化学知识,发展他们的深度思维.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结合课本知识巧妙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与讨论,活化他们的化学思维,使其思维也得以提升.
以“氮的氧化物”教学为例,教师先简单介绍NO与NO,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信息,询问:看过以上资料大家有什么感受?他们观察与思考后回答:氮的氧化物虽然是污染环境的物质,但是也有积极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接着,教师提问:NO与NO是怎么产生的?引领学生结合预习与阅读回答: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氮气和氧气,在雷电或高温情况下即可化合成NO;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与之反应生成NO.之后,教师演示实验:在通风橱中打开装有NO气体的集气瓶,学生可以看到瓶口出现红棕色,最终整瓶气体变成红棕色,使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他们阐述原因,随后继续设计问题深入探究.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围绕所授内容巧妙设计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在对比中思考与讨论,使其在问题驱动下逐步提升思维深度,最终让他们深入了解这两种氮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
四、善于借助实验优势,助推学生深度探究
实验教学不仅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关键组成部分,还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探究化学规律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需善于借助实验教学优势,通过演示实验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助推他们深度探究.同时,高中化学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与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动脑思考与动口交流,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实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时,教师先在课件中展示袋装食品干燥剂的图片,指出这些干燥剂的成分是硅胶,设疑:为什么硅膠能作干燥剂?它的成分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分组动手操作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0mL NaSiO溶液(饱和NaSiO溶液按1∶3的体积比用水稀释),滴入1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一边添加一边搅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变化过程及实验现象,讲解:实验得到的软而透明、胶冻状的物质是硅酸凝胶,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得到多孔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随后指导学生继续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探究硅胶干燥剂吸收的原理,提升他们的探究深度.
如此,教师充分借助实验教学的优势,将实验合理穿插至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使其学会利用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提高他们观察和操作实验的能力,使其进行深度探究.
五、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学生深度交流互动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想进一步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化学知识时,有时仅仅依靠学生个人很难透彻理解与牢固掌握,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模式,让他们在小组内深度交流与互动,使其突破疑难障碍.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讲授一些知识难点、疑点时,应当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探讨,让他们深度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要点.
在“氨”教學中,教师先利用氨演示“喷泉实验”,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思考:烧瓶里为什么会形成喷泉?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使其讨论后分析原因,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引发“喷泉”实验;水溶液呈碱性,有OH-存在,让他们探讨实验原理,得出氨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的结论.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氨的物理性质,演示氨与水反应的实验,使其在小组内讨论氨水显碱性的原因,即为NH和HO可以部分电离形成NH和OH,随后指导他们继续在小组内探究浓氨水与浓盐酸反应,分析怎么检验氨,写出氨与硫酸、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知识.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倡学生在小组内先独立思考、再深度交流与互动,使其理解“喷泉”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理,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切入,把握好化学知识的规律与特色,从深入分析概念、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计问题、借助实验优势、小组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促使学生高效学习与理解化学知识,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陈英.深度学习:让高中化学课堂更高效[J].中学课程资源,2020(08):22+37.
[2]卜晓仟.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6):34-35.
[3]许定贤.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40):39-40.
[责任编辑:季春阳]
作者简介:高颖端(1983.12-),女,江苏省海门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