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波 黄燕 吕瑜环 涂建国 胡欢 杨留勇 汪青筑 吴勇
摘要 对“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群进行SWOT分析,讨论专业群组群逻辑,探究其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策略,明晰专业群建设的项目组织和管理保障措施,确保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SWOT分析;组群逻辑;策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7–0138–04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批高水平骨干专业(群)的目标;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简称“双高计划”)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为“双高计划”的基点和核心。2021年2月1日,贵州省教育厅公布《2020年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获批为贵州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群列入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建设期3年(2021—2023年)。为发挥专业群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院校内涵建设,有必要探究“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群的组群、建设和管理保障,保障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群组群的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群内专业历史悠久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开设于2012年,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开设于2013年,畜牧兽医专业开设于1956年(毕节农业学校),目前群内各专业学生共计869人。
1.1.2 教师教学团队优秀 专业群有教师41名。其中,省级职教名师2名,正高级职称5名,“双师型”教师36名(87.8%),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10名,兼职教师30名。
1.1.3 实践教学条件完善 专业群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总建筑面积1.1万m2,设备总价值1 168万元;优质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30余家,每家基地可接纳30人以上的专业教学。
1.1.4 学生就业发展优质 建院以来,共培养毕业生2 600余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7.78%,就业对口率为93.66%,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6.38%。
1.1.5 建设发展成果丰硕 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21项,发表论文185篇,编写出版教材9本,编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7本,获省部级奖项18个,学生获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人、省级一等奖4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33人。
1.1.6 为农服务特色突出 组建“毕节脱贫攻坚专家组”“师生三下乡服务团”,针对农业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和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和职业农民1万余人次,完成农技人员职业资格技能鉴定1 200余人次。
1.2 劣势分析
专业群产教融合不够深入,融而不透、合而不深,共享机制不完善、共享内容单一,群内专业建立时间不一致,受师资、实训条件等影响,专业内涵建设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1.3 机遇分析
1.3.1 贵州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优势农业势头良好 贵州省委省政府自2019年以来,明确提出以茶叶、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业(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猪、中药材(石斛)、刺梨、生态渔业、辣椒、生态家禽产业等12个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产业。
1.3.2 發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列入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规划 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规划(2021—2030)明确今后将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开展国家级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大力发展茶、食用菌、中药材、蔬菜、马铃薯、特色经果、生态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南方优势农产品基地。
1.3.3 乌蒙山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亟需培养大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毕节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进程,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规划,因此,山区现代农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巨大。
1.4 挑战分析
1.4.1 贵州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挑战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毕节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必然加大农业一产“接二连三”力度,乡村产业发展在较长时间内将有大投入、大发展,这为专业群服务面向和贡献率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对专业群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挑战。
1.4.2 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的挑战 农业机械化和“云物大智移”新技术催生了现代农业的新发展,毕节作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都市菜篮子”生产基地,迫切需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给专业设置、课程内容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带来了诸多挑战。
1.4.3 专业群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挑战 专业群建设内容要求对标国内先进水平、产教深度融合、建设成果具有标志性、示范性等,这些都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打造等带来了挑战。
2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群的组群逻辑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群由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茶叶生产与加工、畜牧兽医以及市场营销5个专业组成。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关系见图1。
2.1 服务产业相同
专业群5个专业共同聚焦黔西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化。
2.2 专业基础相关
专业群5个专业分别对接现代农业产业链“生产—加工—检测—销售”等环节。
2.3 技术领域相通
专业群5个专业共同服务于打造“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地方公共品牌。
2.4 就业岗位相关
专业群涵盖了环境控制、种植管理、饲养管理、病害防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等岗位群。
2.5 教学资源共享
群内学生可互选模块课程、互考技能等级证书。校企合作的岭南集团、广州酒家、勤邦集团、毕节市家乡美农业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农业产业化企业均可实现群内专业共享。
3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群的建设策略
3.1 建设思路
专业群按照12345的思路进行建设:“1”指一套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2”指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群资源要素整合配置机制,“3”指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群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4”指专业群专业标准、专业群技术技能岗位群职业能力标准、专业群教学标准、专业群课程标准,“5”指课产融合、课研融合、课赛融合、课创融合、课证融合。
3.2 建设目标
到2023年,要建設完成9项60个关键绩点11652个量化指标(见表1)。“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群将成为黔西北特色农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贵州特色山地数字农业专业标准、技术标准和设施标准输出者,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具有毕节标志的高水平专业群,为毕节市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和技术支持。
3.3 建设理念
3.3.1 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持续改进 专业群聚焦黔西北特色农产品产业高端,精准对接毕节市12个重点优势农业产业领域中的茶、中草药、食用菌、生态畜牧等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服务“三农”意识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掌握现代山地农业产业“种、养、加、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适应现代山地农业产业岗位需求,具备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现代农业装备应用、农业信息化、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
3.3.2 关注利益相关者需求,多方共赢 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将内部利益相关者如教师、学生,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政府人员、企业员工、家长、潜在生源等纳入专业群人才培养的主体范围,基于学生是其他利益相关者诉求的载体,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3.3.3 注重绩效目标的达成,以成果为导向 绩效目标设置遵循建设任务与资金预算相匹配,实现“建设定目标、预算带目标、实施扣目标、验收查目标”闭环管理。
3.4 建设策略
3.4.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懂两爱”高素质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五育贯通,培养担当农业现代化建设大任的“一懂两爱”“新农人”。运用“VR、AR、AI”赋能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三全”育人新格局,将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等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渗透育人全过程;建立正大养猪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统一按照“五阶递进”模式分阶段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形成专业标准5个,培育省级教学成果1项;建立教学改革案例60个,申报实施学生科研课题30项,学生技能比赛获省级以上奖20项,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获省级以上奖20项,校企合作开发认证课程12门。
3.4.2 建设融合型系统化、数字化的课程教学资源 依据农业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对人才需求的特点,面向5个专业,建立“平台+模块+拓展”的网状逻辑结构的专业群课程体系:1个公共基础平台,1个专业基础平台、5个专业方向模块、1个拓展互选模块,构成专业群“1151”网状课程体系。互选课程模块的课程是专业群内各专业间相互服务和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现了专业群的适应性和拓展性,包括绿色农业技术、智能农业机械与装备应用、创业实务等20门课程,要求专业群学生必选其中3门以上的课程。
在优质岗位核心课程建设方面,校企共同开发具有资源开放、互动交流、情景体验、线上线下融合特征的信息化配套资源丰富的猪生产与综合实训等20门优质岗位核心课程及成套教学课件[2];其中:将畜产品加工课程打造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检测技术、茶叶加工技术等课程打造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4.3 与时俱进地推动教材与教学方法改革 对接农业“三新”,大力应用VR、AR、MR、CAVE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创新富媒体、立体化、动态化、交互式等新形态和新模式的教材[3]。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任务课程化”为思路,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等8部活页式教材、《农产品质量检测》等6部工作手册式教材、《特色珍菌生产技术》等6部培训教材、2部优势产业自编教材,建立1个资源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增建10个智慧课堂,依托超星泛雅平台、学习通APP、交互式教室闭环等智慧系统,以泛雅、云课堂平台中海量的在线资源为辅,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专业群内课程全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学时占比达40%。
3.4.4 打造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 引进8名行业企业领军人才、聘请5名产业教授,通过技术技能大师带动,跟岗锻炼、轮岗培训,培养3名具有现代职业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在学院范围乃至全省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专业群带头人。
培养能及时捕捉专业前沿技术、熟悉涉农专业行业动态、学术水平较高、基础理论扎实、统筹兼顾能力强、有战略目光、能够科学把握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8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能力的16名骨干教师;实施教师企业实践锻炼、以老带新培养、人才引进强教、在岗继续教育4项强师工程,练、帮、引、习,打造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建成120个人的专业群共享师资库。组建3个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建设12个企业教师工作室,争创1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3.4.5 建设“五位一体”产教融合型实践教学基地 配置先进技术设备,建立真实场景实训场地,建成“五位一体”校内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实训中心、山地特色农业数字化公共实习实训平台、6个VR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到2023年,新增实训工位260个,实训工位数达到820个。
依托乌蒙山区乡村振兴职教联盟,遵循“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打造12个集教学、科研、实习为一体的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成岗位能力提升实训中心,支撑专业岗位实训模块教学,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需要。
3.4.6 校企共建产业协同创新的技术技能平台 依托金沙“中国贡茶之乡”、纳雍“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七星关“中国古茶树之乡”的品牌优势,与贵州雾翠茗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地方知名制茶企业合作,开展毕节高山茶及古树茶资源保护、茶叶深加工技术、新产品研发及饮料植物天然产物加工技术等研究。
与毕节市乌蒙山宝商贸公司、岭南集团等企业合作,共建地方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协同创新中心,在原料保鲜、产品研发、工艺操作、品质调控、产品标准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农产品加工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
通过技术技能平台,各中心分别与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签订共建协议,开发实训项目15个,制定或参与制定行业、企业标准(规程)各1项以上,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为企业、农户等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服务25项(次)。
3.4.7 开展社会服务,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贡献度 与勤邦集团等企业、贵州检验检疫局毕节办事处检验检疫实验室、贵州大学、贵阳学院等合作,共建具有地区先进检测能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检测为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检测服务;成立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以社会多样化需求为导向,依托专业群资源,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加能手)培训,年均各类培训达到3 400人次,3年共开展技术培训种、养、加能手10 200人次,将特色农产品加工等10门培训课程建设成为继续教育精品课程。
组建7支服务团队,深度参与毕节市农村产业改革,建立1个农业技术服务APP,为中药材、茶、蔬菜、刺梨、皂角、生态畜牧、核桃、花卉等产业提供“种、养、加、销”技术研发、工艺改进、产品升级和管理咨询服务1 000项(次),服务经营主体60个。
3.4.8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专业群国际化水平 加快“走出去”步伐,学习并优选德国与澳大利亚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教育资源开发模式,积极引进、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1项以上。
选派18名专业(群)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发达国家合作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国际化公司进行3个月以上的访学、研修和外企实践锻炼培养,提高有国外研修培训经历教师的比例至50%。加强与国(境)外高校师资交流,聘请跨国公司和国际化企业6名技术专家为外籍兼职教师。
积极依托东部对口帮扶的国际交流高水平高职院校,主动对接“走出去”中资企业,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交流互通,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参与东盟国际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海外学习和培训项目40人(次)。
3.4.9 建立健全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探索形成产业、行业、企业、专业、职业、学业“六业”联动融合发展专业群运行机制,健全专业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机制,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每年1次修订及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专业准入、预警与退出机制,每年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建立健全专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成立专业教学督导组,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实施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规章制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激励制度,完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物质条件。建立专业群经费预算绩效考核机制,按照建设任务书规定的专业群建设绩效指标要求,落实“资金—任务—指标—责任人”的绩效考核链条,确保实现建设任务的总体目标。
4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群的项目组织和管理保障
4.1 建立管理机构,强化监管职能
学院成立项目建设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组织9个版塊建设小组的建设工作。设立项目建设办公室,成立项目资金绩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制度建设执行小组和项目监理小组,通过明确组织、管理、建设、监控的岗位职责,有效保障专业群建设的顺利开展。
4.2 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
印发了《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进方案》(毕职院发〔2021〕4号),提出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了《项目建设工作流程手册》,层层签订责任状,分解建设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保证建设项目的具体落实,保质、按期地实现效益目标。
4.3 健全工作制度,保障有序推进
建立《专业群建设项目岗位职责》《专业群建设项目工作制度》《专业群建设项目纪检监察管理办法》等6个专项管理制度,以及23个教学、实训、科研、社会服务管理制度,33个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34个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为专业群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4.4 实时跟踪监控,确保进度质量
通过每周例会、月报进度和成果展示,配备资料员负责收集和整理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资料,分类建档保存等措施,加强对专业群建设的监督管理,确保按时实现专业群建设绩效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丽,程征,黄丹丹.“双高”背景下高职园艺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创新[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25(1):22-26.
[2] 方灿林,张启明.资源库: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基础、要求和表征[J].现代教育管理,2019(8):71-75.
[3] 刘向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17-18.
责任编辑:黄艳飞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High-level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the Special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and Quality Inspection of Biji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SUN Bo et al(Biji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ijie, Guizhou 551700)
Abstract Conduct SWOT analysis on the group of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and quality inspection", discuss the logic of professional group, explore its construction ideas,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clarify the projec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guarantee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group.
Key words SWOT analysis; Group logic; Strategy; 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