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
[摘 要] 自新时代伊始,对于教育的要求一直在持续性提升,特别是在课程中要能够将思政理念浸入课程学习中,在教学中用知识武装学生,用思政引领学生,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这一教育要求为中职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全新的方向。所以中职教育要能够领悟到课程思政的核心素养,不断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与实践,从而让思政作为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中职英语;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204-02
中职英语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将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避免学生受到英语课程的负面引导作用。由于许多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英语文化思维的培养,学生很容易在学习中形成媚外倾向,导致出现历史虚无主义、逆向民族主义等问题。所以将思政教育与中职英语课程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找准正确的学习方向,树立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一、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思政因素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推动学生自身发展,保持学生思想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所以在中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融入思政因素,能够进一步实现育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自身的政治素养,做新时代的好青年。英语学科与语文学科相同,具有高度的人文主义因素,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审视中英思想当中的文化差异,实现优秀价值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思政因素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具有正面的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将课堂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实现德才兼育的培养模式。这样能够不断加深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与理念,今后走上社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因此,在课程当中开展中职英语思政教育可以实现人才价值。
二、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思政分析
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因素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能够坚持思政因素在课程中的整体性渗透,坚持对课程知识的深度发掘,做到思政与课程知识的互补开展,不仅仅助力学生的学习,也要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路径来合理布置学习任务。中职英语课程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内容,其中设置了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在社会中更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专业英语课程,但是相对而言课程的效率较低,难度更大。因此,教师在思政背景下要进一步探索中职思政课教学方法与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尤其现在教师更是需要将学生作为课程开展的核心,从中职生的认知层面出发,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态度,让学生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养成行知合一的观念,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思政教育当中横向与纵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立体化的思维网络。英语教育有着悠久的文化因素沉淀,但是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导致思政因素难以融入学生的教育当中。所以教师需要在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找到共同点,通过深入研究,在不降低课堂效率的情况下实现与思想政治融合。
三、思政背景下中职英语开展策略
(一)混合式教学课改与课程思政
当前教育目标已经实现了由知识考查到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在现阶段线下的课程学习当中,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利用好网络上的课程资源来实现对学习材料方面的自主性探索,对课程知识学习任务等有预先了解。这样通过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指导理念进行对课程的拓展,并能够通过线上平台来补充强化,方便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全面学习,提高学生在当前阶段下的学习效率,能够独立进行自主学习以及课程探究。在线下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完成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在课后引导学生利用教育资源来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当前的中职英语教学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课程中过于追求英语文化意识的启蒙,但是忽视了自身文化的利用与开发,长此以往,对学生自身的意识与能力形成了严重的削弱。因此,教师在混合模式下开展英语教学时,不能单从英语文化意识的思维启迪出发,而是要能够从多个方面出发,来进行系统化的引导,实现学生双向思维能力的启迪。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以及党政、党史的教学,为学生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专题视频等,学习其中优秀思想的集中表达,可以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学习相关的知识,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应用中激发出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意识修养。
(二)完善任务驱动教学
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课程开展之前,将布置的教学任务分发给学生,并且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完成分工。找出与课程知识相关的学习资料,这样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以长城的修建作为课程开展的主题,让学生了解长城的修建历史,这样学生可以走进中华历史的学习当中。其次,教师要能够以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导向,推动学生对整体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了解逐步接触到历史文化传承的内核。这时教师要抓准时机来引导学生对单词进行学习,及时补充,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梳理。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教师对文化因素的持续性渗透,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更加深刻,学生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影響下不单单是对知识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针对文化素养等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中华文化的传承不但塑造了当下我们的价值观,而且是国家凝聚力的体现,可以视作我们生活中的珍宝。
(三)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原则
教师要在课程教育中不断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中职英语课程内容跨度较大,时间相对广泛,所以为教师落实课堂思政教育理念提供了客观基础。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将“三全育人”与课堂学习进一步结合起来,将中职英语的育人价值最大化。
在英语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内容的引导学习,也需要将工匠精神、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统筹起来,做到英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在英语中不断注入时事教育理念,通过在英语教育中引入时事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國的变化以及对世界的贡献。在英语课程的实际开展当中自然融入教育理念,逐步形成学生的民族自信观念,也更正了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入课程思政因素,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课程知识学习的全面性、趣味性以及应用性。这样学生在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能够坚定自己的成长方向,真正意义上实现在中职英语当中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课堂思政并不是作为单独内容独立开展的,而是需要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过及时合理地整合思政因素,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课程学习当中。
综上所述,将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英语课堂,对于广大中职教师而言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更是要能够做到先从自身的转变做起,同时可以实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学习,从而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这样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也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建设水平。并且在思政因素与英语知识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更是要琢磨怎么做能够让学生既快速又高质量地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需要选取学生喜爱的表现形式来开展教育,做到课程思政与英语知识本身的自然过渡,这样才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然要审视自己课程的开展手段,做到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衔接,为学生选取合适的素材导入,推动整体性课程的建设,让学生对课程保持更积极的学习。所以在教学方式的选取上,要格外重视对多元教学模式的利用,唯有如此,才能够让中职英语课程发挥本身的德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关晓.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4(21):24-25.
[2]朱慧锋.混合式教学视域下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4(5):106-108.
[3]崔静.课程思政意识沁入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校园英语,2021,4(12):37-38.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