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数字乡村”背景下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改革研究

2021-11-22 16:29陈世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2期
关键词:百万扩招人才培养改革

陈世红

【摘要】“百万扩招”“数字乡村”战略对高职院校产生重大影响,亟需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一套契合“百万扩招”下的多元化生源特点、面向乡村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应用服务为主的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百万扩招;数字乡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改革

一、高职扩招的背景及意义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改革高职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高职院校。”“高职百万扩招”既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举措,亦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它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并成为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中的宏观调控策略,以实现“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目标。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大部分“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中提出“资助以训稳岗拓岗,加强面向市场的技能培训,鼓励以工代训,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的高职“百万扩招”,对高职院校而言,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项“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的重大使命。

二、高职扩招背景下生源的多元化

通过网络问卷、纸质问卷、面对面访谈等多种形式的调查表明:高职“百万扩招”的生源群体与传统的学生有着显著的差异,社会生源,即退伍军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等各个群体的年龄、背景、阅历、学习能力和学习偏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习需求也是不一样,有的需要学历教育,有的需要技能培训,甚至有的纯粹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在学习时间安排上更是存在巨大差异,只有很小部分社会生源表示能够参加全日制学习,绝大多数则需要采用弹性学制和灵活学习方式。

三、数字乡村战略对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影响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等十大重点任务,同时提出了五大保障措施,其中之一是“强化人才支撑,开展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网络知识普及。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主体作用,加强农民信息素养培训,增强农民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

“数字乡村”战略需要大量面向乡村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融合、数字化应用的支撑人才。相对于过去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偏向于在城市就业的情况,“数字乡村”将为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开辟一片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广阔新天地。

四、高职扩招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

1.高职百万扩招的培养对象

传统的高职教育招生基本上以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培养对象,通过高考或综合素质评价途径获取入学资格。高职百万扩招主要生源对象是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毕业生等,他们获取入学资格的方式主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来实现。此举扩大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群体,涵盖了全体国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人群,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2.高职百万扩招的培养对象的学习诉求

调查发现,扩招生源的学习需求差异非常大,有的是想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有的是希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有的是想系统地学一门实用技术,有的是想通过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有的纯粹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某些兴趣,有的则是为了圆自己一个“大学梦”。

3.高职扩招信息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培养方向

政府实施“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目标是“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这个从各大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也顯示,社会对这类学生的需求层次并不高,主要面向基层单位,比如县城、乡镇的企事业单位等。

综合扩招对象的自身条件、学习诉求、社会需求,特别是“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战略,高职扩招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应该是定位于培养面向乡村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融合、数字化应用的支撑人才。

五、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与“百万扩招”的不匹配之惑

“百万扩招”给高职院校带来了生源的多元化、复杂化,“数字乡村”则为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指明了面向乡村的、需求巨大的特定服务(就业)方向。在这两大背景的叠加影响下,传统的全日制学制、步调统一的教学模式、毕业生的主要服务方向等,根本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如何对扩招学生特别是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生源的学生“因材施教”?如何做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面对生源之变、教学之变、产业格局之变等大变局,高职院校必须跳出传统的教育思维,做出脱胎换骨的改变,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样才能真正引领职业教育走向春天。

因此,积极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一条符合百万扩招下的多元化生源特点、面向乡村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应用服务为主的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就迫在眉睫。

六、构建适合高职扩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面对高职扩招的多元化生源,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资源配置、考核方式等必须全方位进行革命性的改革创新。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扩招生源大多是在岗人员这个状况,探索“企业-学校”模式,采取“半工半读”“工学交替”“送教上门”等方式,按照企业需求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岗位需求成为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内在驱动因素,打造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学制灵活化。由于绝大部分扩招学生无法参加全日制学习,因此传统的高职三年全日制学制肯定无法适用,应大力推进弹性学分制,它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时间的伸缩性(即可提前毕业,亦可滞后毕业),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即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性(学习科目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学习方式有校内和校外之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节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满足多样化需求。

3.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模块化、项目化和情景化的教学内容安排方式来适应扩招学生“做中学”的需求。以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项目化课程既要求课程设置反映工作体系结构,也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内容。同时,要按照知识与任务的背景与焦点的关系重构教材。

4.教学方式多样化。打破步调统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固定地点与非固定地点相结合、统一教学和非统一教学相结合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能实训类的教学则采用远程仿真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二)创新教学资源建设

1.教学资源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学习移动化、碎片化的特点,将教学资源信息化,摆脱面对面课堂的局限性,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方便地进行学习。

2.教学资源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质教学资源,合理建设音频、视频、动画、微课、慕课、虚拟仿真等资源,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将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3.教学资源智能化。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创新教学资源,让教学资源信息拥有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利用的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学习,促进学生自我适应、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推进考评机制改革

1.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加快“1”(学历证书)与“X”(若干职业能力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有序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2.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学校、企业、社会、学生等,学校老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行业组织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

3.评价内容多维化。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工作业绩、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

4.评价方法多样化。包括口试、笔试、实验實训、课程论文、调研报告等;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等。

七、结语

高职百万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抓“六稳”、促“六保”的重要举措,对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对高职院校而言,严格落实“质量型扩招”,严格执行“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亦是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2019.

[2]《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2020.

[3]《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国政府网,2019.

[4]姜大源.论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大变局与新占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

[5]梁克东.高职百万扩招须同步提升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9-04-02(009).

[6]马树超,郭文富.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战略意义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

猜你喜欢
百万扩招人才培养改革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责任分解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