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洁 于 淼 季惠斌,△
【提 要】 目的 了解沈阳市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选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养老方式调查问卷,通过方便抽样对沈阳市189名高校退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89名高校退休教师中,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社会化养老的比例分别是61.38%、38.62%。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选择在婚姻状况、每月收支情况以及居住安排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沈阳市高校退休教师的养老方式选择以居家养老为主,婚姻状况、每月收支情况以及居住安排是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在保持居家养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协同发展多元化养老方式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引导和激励养老服务机构诚信守法经营、积极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服务,更好适应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满足多层次的养老需求,研究不同人群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高校退休教师作为老年群体,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优于普通老人,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沈阳市高校退休教师为例,调查这一群体的养老方式选择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为沈阳市养老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1.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进行样本选取,对象为高校离退休办登记的属沈阳市常住人口的高校退休教师。
纳入标准:享有国家退休待遇的高校退休教师,基本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愿意配合调查。排除标准:年龄≤60岁;生活不能自理者;口头表达或书写能力有障碍者;不愿意配合调查者。
2.研究内容
本研究调查对象对沈阳市60周岁以上的高校退休教师,将该人群的个体特征作为自变量,分析各因素对调查对象的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各变量的赋值见表1。
表1 变量赋值表
(1)因变量
本研究以养老居住地的选择为划分依据,将养老方式划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在分析时将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合称为社会化养老,因此本研究以问卷中“养老方式的选择”的选项居家养老和社会化养老作为因变量。
(2)自变量
研究对象的特征包括基本特征、健康特征、经济特征、家庭特征作为本研究的自变量,其中样本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特征以高校退休教师自评健康状况以及患有慢性病的种类;经济特征包括对每月收支情况的自评;家庭特征包括高校退休教师的居住安排以及对家庭关系的满意程度。
3.调查方法
(1)调查工具
根据已有文献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自行编制问卷。问卷包括基本特征、健康特征、经济特征、家庭特征四大内容。问卷在专家的指导下多次进行修改,确保调查内容涵盖本研究所要调查的部分。
(2)数据收集方法
采用纸质问卷,由各高校离退休办工作人员进行基本情况介绍,再由调查员自我介绍,建立基本的信任,介绍研究目的及填写方式,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采用现场统一发放问卷,并进行集中回收。
(3)统计方法
纸质问卷回收后,采用excel 2010进行统一的数据录入和整理;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1.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选择总体情况
在2020年9月至10月,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份,经过筛选统计,其中有效问卷189份,问卷有效率96.43%。其中女性106人,占比56.08%;男性83人,占比43.92%。在189名高校退休教师中;有116名选择居家养老(61.38%);有73名选择社会化养老(38.62%)。
2.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1)单因素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可知,在基本情况方面,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每月收支情况、居住状态以及对家庭关系的满意程度均会对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以及患慢性病的种类等因素对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选择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状况的高校退休教师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详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下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选择情况(n=189)
(2)多因素分析
以养老方式的选择(居家养老=0,社会化养老=1)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P<0.2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模型,并将无序分类自变量进行哑变量处理,对于有序自变量,先采用卡方趋势检验进行线性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每月收支情况以及对家庭关系的满意程度与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的选择存在线性趋势(P<0.05),然后将这些因素进行哑变量处理,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Enter法进行变量纳入。
结果显示,居住安排对高校退休教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独居,与伴侣同住的高校退休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婚姻状况对高校退休教师的选择也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无配偶的高校退休教师相比于有配偶的高校退休教师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高校退休教师的每月收支情况也会影响养老方式的选择(P<0.05),与每月收支不足的高校退休教师相比,每月收支有余的退休教师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见表3。
表3 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高校退休教师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以居家养老为主,这与目前国内关于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结果一致[1-2]。家庭作为人们情感的归属和生活的港湾,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贯对家庭十分重视,在步入老年后,更加渴望“天伦之乐”,更愿意与家人居住在一起,希望居住在熟悉的环境中,因此在许多老年人的养老观念里也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根据研究结果,高校退休教师选择社会化养老比例为38.62%,相较于其他群体,这一比例相对较高,这说明高校退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可并接受社会化养老方式的。原因在于高校退休教师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思想更加开放;且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均为沈阳市常住人口,城市地区社会化养老设施相对于农村偏远地区更为完善,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高校退休教师享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收入来源稳定,能够负担社会化养老的相关费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会影响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的选择,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3],无配偶的高校退休教师相比于有配偶的高校退休教师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在日常生活中,无配偶的高校退休教师面临更多的难题,包括无人照料以及孤独感增加的问题。国外有研究证明,与有配偶的老年人相比,单身的老年人孤独感更为强烈[4]。因此,无配偶的高校退休教师缺少来自伴侣的支持与陪伴,孤独感相对较高,从而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能获得更多的陪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孤独感。
本研究表明,每月收支情况会影响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的选择。每月收支情况有余的高校退休教师更倾向于社会化养老。经济情况一直被研究者认为是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且经济状况好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社会化养老[5-6]。高校退休教师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养老方式的选择方面受经济制约的因素相对更少,经济独立性强的老人在养老方式的选择方面自主性更强。为保证晚年生活质量,更愿意接受社会化养老提供的专业服务。
在家庭特征方面,居住安排会影响高校退休教师养老方式的选择,独居的高校退休教师更愿意选择社会化养老。随着家庭结构的核心化,许多老人不选择与子女一起居住而是选择单独居住,因此城市里的空巢家庭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7]。独居的高校退休教师同样面临许多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近年来对于独居老人“孤独死”的报道屡见不鲜,许多患有慢性病的高校退休教师独居会增加风险,加之独居老人的子女也不放心老人独自生活在家中,因此选择社会化养老,获得专业的照料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其次是心理问题,独居的高校退休教师长期缺乏精神慰藉,可能会引发抑郁、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选择社会化养老,与同龄老人居住在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独居高校退休教师身心健康。
在保持居家养老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协同发展多元化养老方式,满足老年人群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传统的居家养老不可能完全解决养老问题,在关注居家养老的同时,也要协同发展多元化养老方式,如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养老服务。建立多元化养老方式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首先在政府层面,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完善相关养老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养老服务队伍,推动养老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对社会化养老方式的宣传力度,转变传统养老观念,鼓励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其次在机构层面,相关养老机构应定期对老人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不同健康等级的老人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加强对养老产业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使其掌握老年护理基础、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技能,为老年人能提供专业的服务;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帮助老人强身健体、充实生活,提升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