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芬 袁琳 李晓君 刘春晓 詹文英 何建茹 黄小丽 梁艳东
由于医院感染既威胁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又阻碍医学发展,因而需采取手卫生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而手卫生主要针对的是医护人员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及外科手消毒等情况[1]。当前,多数医院存在医护人员不了解手卫生相关知识、且洗手依从性较差的情况,其原因主要与医院管理不到位、洗手设施不完善等有关[2]。PDCA循环可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及处理(act)四个阶段,其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循环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在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中应用该方法,可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从而使手卫生工作真正落实[3]。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法的质量持续改进在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在我院工作的98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名,女88名,年龄22~45岁,平均(30.98±5.43)岁,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7.55±4.47)年。外科医护人员30名,其中男2名,女28名,年龄20~43岁,平均(32.79±5.11)岁,工作年限1~34年,平均(16.20±4.35)年;内科医护人员30名,其中男3名,女27名,年龄21~44岁,平均(30.52±5.37)岁,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7.10±4.03)年;针康科医护人员20名,其中男3名,女17名,年龄22~45岁,平均(29.97±5.12)岁,工作年限1~34年,平均(16.65±4.79)岁;重症医学科科医护人员18名,其中男2名,女16名,年龄21~44岁,平均(30.58±5.44)岁,工作年限1~33年,平均(17.24±4.77)年。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各科室医护人员均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均经过PDCA循环法管理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①计划阶段(P)。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分别向98名医护人员各发放1份手卫生知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含手卫生的定义、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度、洗手指征、洗手七步法、自我防护意识、消毒隔离措施六个方面,问卷收集时间为调查完成后。②执行阶段(D)。对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督促其学习正确洗手,纠正自身洗手行为;各科室对洗手器材及装置进行完善和优化,并配备诸如洗手液、手消毒液、干纸巾等用品;统一手卫生知识的考核标准与方式;于洗手池旁明显位置粘贴“洗手七步法”规范图,必要时制作光盘发放到各科室;建立监督制度,主要监督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实际执行情况。③检查阶段(C)。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随机检查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洗手情况;随机且不定期考察关于手卫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以掌握手卫生的管理效果。④处理阶段(A)。及时反馈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检测结果,探讨影响问题出现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将其应用于下一次的PDCA循环中;表扬并奖励考核成绩最佳的科室[4]。
①对比实施前后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洗手次数,并评价正确洗手情况。②对比实施前后各科室医护人员的应洗手次数及实际洗手次数,据此评价洗手依从性。③对比实施前后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手细菌检测情况,采集各科室医护人员洗手后的标本,采用细菌培养监测手卫生达标情况。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正确洗手情况、洗手依从性及手细菌检测情况采用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前,外科、内科、针康科及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正确洗手率分别为46.98%、50.30%、47.29%、46.67%;实施后,外科、内科、针康科及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正确洗手率分别为83.95%、83.12%、81.90%、81.07%;实施前与实施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正确洗手情况比较
实施前,外科、内科、针康科及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分别为33.80%、31.71%、31.43%、35.24%;实施后,外科、内科、针康科及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分别为74.30%、74.21%、82.90%、81.03%;实施前与实施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洗手依从性比较
实施前,外科、内科、针康科及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手细菌合格率分别为33.33%、30.00%、40.00%、38.89%;实施后,外科、内科、针康科及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手细菌合格率分别为83.33%、86.67%、90.00%、94.44%;实施前与实施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手细菌检测情况比较[名(%)]
手卫生在原体传播的控制、院感发生率的降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之一[5]。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与各类患者进行较高频率的接触,尤其在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及污染物品后,若不能及时洗手,将增加其他患者感染风险,引发大范围感染,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扰乱正常医疗秩序[6-7]。因此,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是临床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但大多数医院管理者与医护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医护人员洗手执行率不高,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洗手执行率以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8]。常规管理的内容过于单一,不能有效提高护务人员洗手依从性[9]。PDCA循环法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环节不断强化并衔接,以此解决已出现或潜在的问题,再循环实施下一环节的管理,保障每一环节的高质量,可有效防控医院感染,增强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的意识[10]。
本研究对98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实际执行情况予以手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发现PDCA循环法实施前存在以下问题:(1)各科室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且未进行过手卫生知识培训,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2)医院未完善洗手设施及装置,手卫生硬件设施简陋;(3)医护人员因接触患者数量较多、工作繁忙等因素,影响洗手的及时性,且因担心频繁洗手伤害皮肤而未严格执行洗手规范;(4)医护人员未严格按照标准洗手,洗手步骤不规范;(5)医护人员洗手时间、清洗范围及力度等不达标,洗手效果不理想[11]。PDCA循环法对导致上述质量问题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归纳出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客观看待其与预期目标的差距,总结成功经验,将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阶段的循环[12]。PDCA循环法的质量持续改进应用在病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中,既可以加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相关内容的认识,还可加大洗手执行力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正确洗手率、洗手依从性及手细菌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表明PDCA循环法的质量持续改进应用在病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中可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清洁依从性,保障手细菌合格率,进而提高手卫生管理质量,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可行性高,与殷黎等[13]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PDCA循环法的质量持续改进应用在病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中可使医护人员做到正确洗手,并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清洁依从性,保障手细菌合格率,进而提高手卫生管理质量,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可行性高,值得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