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青
(安徽省天长市炳辉中学 安徽 天长 239300)
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就是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当面的培养。随着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健康的生活态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个人修养与责任感的形成。对学生进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就要不断结合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模式。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进行同学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十分有效,不但可以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提供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在学生探讨学习中,还能实现互相学习,相互提升的学习效果,在探讨中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让学生在探讨中不断进行分析与思考,开拓思维的同时完善自己的认知,使自身的探究能力与分析能力有效提升,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例如,教学《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大国形式有什么变化?”的问题,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开始合作学习,使其在探讨、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可引导各组学生在进行问题交流时,将任务划分并分配给每个组员,如有个同学负责查阅变化内容,有个同学负责讨论内容的记录,有个同学负责最后结论的汇报等。以此来讲学生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小学合作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思考,建立知识体系,进而发展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教师还可以对历史时空性进行运用来展开历史问题的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针对某个历史性事件,提出层层相关的问题,使学生根据问题将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史实,结合到某一时间段,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全方面更详细的对相应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整合思维。
例如,教学《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课时,老师能够进行多个问题的提问,如:现提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的问题。随后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其他纲领有什么不同?”的问题。最后提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关系?”的问题。通过对这种具有时空性的历史时间提问引导,初中生可以将以上问题作为时间主线,进行相对应的历史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究时产生历史时空观,借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布卢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具有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历史进而培养其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那么如何提起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强有力的举措。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历史课堂教学,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才能实现历史高效课堂,以此使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影响较深,教学现状呈现为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与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学生在课堂中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任务及方法通常是死记硬背,这种学习状况导致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更深层面的思考,很难理解历史知识的全面内容,更体会不到其中的价值观念,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产生很大的阻碍。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与记住历史,并从对历史的理解中通过史实获取经验,提升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历史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借助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史实视频播放,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汲取历史知识。这样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会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自然而然会得以上升,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