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萌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 江苏 南京 210031)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体现。而文字构成了语言,语言便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当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传达了文化信息,虽然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文化的输出,但这一过程确实是实实在在发生着的。
今天,我们仍然在学习不同的语言,而英语作为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于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语言之下、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但英语与汉语相差甚远,两者所承载的文化也完全不同。在我们的学习中,难免会发生碰撞。而在这样的碰撞中,我们可以将两种文化的差异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对不同文化的领悟。
那么,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有没有文化的体现呢?体现在哪里?
笔者认为是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比如最简单的“good morning”,在中文里翻译为“早上好”。这个知识点很简单,学前班的孩子都已经能够熟练表达。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会困惑:为什么在英文里表示“好”的“good”在前面,表示“早上”的“morning”在后面呢?
这样的差异所展示的,是汉语与英文说话习惯的不同,而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之一,其背后也有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但我们都很重视“好”这个含义,都是我们对于对方的某种善意的祝愿。而这又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相同点。再如,汉语是没有字母的,虽然有汉语拼音作为辅助发音的工具,但我们的书面表达都是方块字。但英语是字母语言,字母组成单词。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字母教学中,这又是一个难题:如何让学生接受字母。
这些无一不是文化的体现。当我们开始说英语,学英语的时候,我们必不可少地会体会这种文化的碰撞。孩子们的种种困惑不解,就是文化差异的最佳体现。
最早提出跨文化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学者,其核心就是“交际”。顾名思义,只有两种文化进行了交流,才会形成文化的“跨越”。我们的文化在交流吗?确实如此。当代社会里,随处都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在不断交流、互相了解,甚至相互融合。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需要培养孩子们跨文化的意识,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
4.1 创设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当然,如果只是泛泛地告诉学生这些差异性,他们根本无法真正体会。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最缺的就是英语文化环境。而我们最需要去做的就是为他们创设英语环境。
这这个环境里,每一个人都要说英语、以英语的思维方式去演绎对话,完成情景中的交际任务等等。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作为引路人。比如我们可以设置“英语课堂只说英语”的规范,如果违背了规范,说了中文就要被惩罚。当然这个惩罚不一定是批评,可以说善意的提醒,比如让全班一起向他喊:“English,please.”来提醒他该说英语了。而本堂课说得最多、最好的同学,就会得到“本课英语之星”的奖励。除了奖惩制度之外,我们最要做的事就是设置情景。这需要我们研究文本,结合话题,保证学生能够自由表达。
在设置情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课件里的音乐插入、图片插入等方式。在万圣节的时候,我们把课堂布置成一个小礼堂;在学习fashion这一话题的时候,把讲台当作一个展示的舞台。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交际之中所展现的就是文化。我们需要让他们开始体会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让他们逐渐获得顿悟。
4.2 课文深入理解,解释文化现象。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文化现象。比如英语中有一个词汇叫做fall。在英式英语中,它是一个动词,表示落下。但在美式英语中,它还有一个意思,指的是“秋天”。
这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因为它实在太形象生动了。“叶子落下便是秋天”,我们总是对学生这样解释,学生也确实理解这个含义。他们也会领悟到原来英语和英语也是不同的。由此我们可以展开更多的例子,比如橡皮、电梯等,通过一个情景,延伸到另一个类似话题,让学生感知“文化和文化之间都是有差异的”。
4.3 巧用节日,搭建平台。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对于一些英语国家比较重视的节日,需要格外关注,这是我们给学生搭建英语回话演绎平台最简便有效的方式之一。而最典型的有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几乎都在学期内。那么当这些日子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科普,并且在课堂中展开节日盛典。
比如圣诞节,我们可以唱圣诞歌,布置圣诞树,互相赠送礼物等。万圣节来临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玩一玩“trick or treat”;或者进行一次小型化妆舞会,也未尝不可。这些节日盛典的展开,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些印象将给他们种下英语文化的种子,慢慢开始发芽。
他们也会自发地将这些“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不同,发现并理解文化差异,老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这些差异,逐渐形成跨文化的意识。
文化交流是当代社会的必要条件,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公,我们的孩子需要从小养成这种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作为当代老师,我们也需要紧跟时代,了解、理解文化,也带给学生更好的文化体验。而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关注教学语言本身,还需要关注语言本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文化、比较文化。此外,还要让他们理解和尊重差异。让他们明白,跨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纯的文化接触,它还涵盖了包容于开放国际视野,是学会尊重与取长补短,促进个体乃至全世界所有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