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组织策略探究

2021-11-22 10:30段礼红
读与写 2021年36期
关键词:家庭社区幼儿园

段礼红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幼儿园 江苏 扬州 225211)

前言

对于幼儿而言,大自然能够为其提供生动形象、丰富感知的环境。近几年,自然这个元素逐渐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消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都慢慢的脱离自然。尽管有些幼儿园在活动区域中设置了自然区域,但是其教育效果甚微,不利于达到有效自然教育的效果。因此,以生态学为背景,幼儿园应该重视积极为幼儿组织和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1.幼儿教育生态系统的认知

从教育机制的角度来看,生态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个体所在环境对其发展所能够形成的作用。从环境层次以及性质的角度来看,可以将个体发展作为中心,对个体所在生态环境划分为几个系统,即小系统、中间系统、大系统与外系统,由其向周围辐射,构成一个覆盖范围较广的网络。其中,小系统指的是在特定的物理与物质特征所创设的情境中,个体所体验到的角色、人际关系和活动的一种样式。针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小系统能够具体指代幼儿能够直接参与其中并且贴近其生活的空间,即环境与场所,也就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家庭、幼儿园、社区等。中间系统指的是个体所参与到的两个或以上的情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从幼儿教育来看,这个系统就是其所在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形成的关系编织的系统,比如,家庭和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等。在幼儿的参与条件下,各个小系统之间则形成了某种联系,能够互相分享信息资源,使得一些幼儿并没有切实参与的系统也能够对其身心成长形成一定的作用。

这个视角使得环境作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重新被重视起来,使得人的发展研究获得新思路。根据这一视角,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其环境分为家庭、幼儿园与社区等,从中选择一些适合幼儿教育的自然资源,对其进行分类与整合,将其实际运用于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当中。

2.关于幼儿教育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分析

2.1 社区自然资源。与幼儿园和家庭相比,社区中蕴含着更为丰富和多元化的自然资源,比如,绿化植物、景点、生产基地以及便民场所等。社区中的自然资源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却经常被忽。幼儿园应该善于挖掘存在于社区当中的自然资源,借助其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拓展活动新空间,比如,去到宠物商店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去到农场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去到公园中踏青等。

2.2 幼儿园自然资源。幼儿园是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主体,其自身就拥有一些能够应用于幼儿自然教育的资源。这些资源存在于幼儿和教师的周围,比较便于使用,比如,室外自然活动资源、自然角等。

2.3 家庭自然资源。在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家庭中也存在一些自然资源,比如,家庭种植的菜园、盆栽、家庭食物等。家庭自然资源同社区与幼儿园之间存在一些交叉的部分,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素材。

3.幼儿教育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特征

3.1 多样性。这个特征主要体现在资源种类方面,涵盖土地、水、气候、动植物、草地等资源。这些资源以独特的形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其中存在一定的联系。另外,这里所提到的多样性也体现在同一资源在差异化条件下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

3.2 生成性。在自然领域当中,不同的自然资源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这是自然资源持续生成与变化的主要原因。例如,水的汽化、凝固和液化;动物的生育、成长与繁衍等。动植物属于表现自然资源生成性特征的典型,能够带给幼儿更加丰富的感知体验。

3.3 功能多元性。大多数自然资源的用途和功能都较广[1]。自然资源功能的多元性能够促进幼儿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自然资源普遍属于低结构,其在幼儿活动中通常没有特定目标与操作方法。这样的特征有利于启发幼儿进行思考,拓展其思维空间。

3.4 便捷性。这里所提到的便捷性主要指的是自然资源的数量庞大且丰富,比较容易获取,不仅方便,还很经济。比如,砂石、水果、泥土、蔬菜等,其数量远远大于幼儿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数量,并且其获取成本较低,甚至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是大多数幼儿教师所青睐的自然资源。

4.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组织策略

4.1 根据幼儿成长特点设计活动。在自然教育活动中,幼儿处于主体地位,其能够通过与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互动,从而积累更多经验,实现个人发展[2]。但是,幼儿和自然环境在发展中都存在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无法以活动方案设计和课程反映出来,只能由教师结合实情设计生成性的活动。要想达到理想的活动设计效果,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幼儿与其所在环境,并对其言行、兴趣等进行分析,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生成自然教育活动。

4.1.1 根据幼儿生活事件确定主题。这里所提到的生活事件主要指的是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社会活动或情境[3]。这种变化不仅能够存在于教学过程,还能够存在于日常生活,对于自然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1.2 根据幼儿问题确定主题。当幼儿所掌握的知识以及经验无法对于其所面对的现象进行解释时,幼儿便会萌生一些问题。幼儿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充分反映其兴趣点、所掌握的经验和成长发展需要。所以,教师在设计自然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以幼儿问题作为主题不仅有利于使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还能够促进其实现发展目标。

4.2 整合自然资源做好活动准备。以生态学为背景,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和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些都是自然教育活动的主要来源。因此,幼儿园应该做好准备教育资源的工作,并将其进行科学整合。以“播种向日葵”活动为例,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4.2.1 资源准备环节。首先,幼儿教师应该以活动主题与需要为依据为幼儿选择生态资源,具体可以以下面几个方向作为着手点,比如,物质材料、场地、经验和工具,充分做好自然教育活动的准备。在室外对于种植区进行划分,整理土壤,准备种子、水以及化肥、水桶、铲子、铁锹等;其次,与幼儿园相比,家庭在某些方面所能够提供的资源是幼儿园无法提供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庭可以提供人力资源、家长的种植经验等;最后,在社区自然资源方面,可以提供农药、工具、农科站技术人员等。

4.2.2 资源整合环节。以“植物园春游”活动为例。在活动前,教师应该准备交通工具、场地、物质材料以及相关活动经验。具体的活动准备包含以下环节:第一,本班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并由园长审核;第二,将活动策划告知家长;第三,由教师先与植物园联系,去到植物园进行考察,了解植物园的情况,比如,交通情况、出入口位置、卫生间位置、游客服务中心等,确定幼儿活动的区域,制作简易地图;第四,教师统计好幼儿的数量,提前对其渗透安全知识;第五,将出游的责任明确落实下去。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该为幼儿准备好衣物、水杯、纸巾、书包、鞋帽等。在活动中,教师应该以提前制定的方案作为依据进行活动组织,在出发前对于人数进行仔细清点。对于幼儿参与活动的场景做好记录,拍摄一些具有趣味化的场景,仔细解答幼儿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关注幼儿兴趣。如果发生突发情况,应该及时通知家长和园长,并寻求帮助。在活动后,通过教师所开展的春游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使其能够从感知的角度认识到自然美。通过乘车、旅行等环节能够向幼儿渗透安全常识,促进其形成文明出行的意识。教师所拍摄的一些照片能够作为活动记录,或者粘贴在教室中供幼儿欣赏与讨论。

4.3 以自然为背景组织开展活动。首先,创设自然环境。环境在自然教育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4]。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自然环境应该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尽量充满自然作物与绿化,使幼儿能够沉浸自然的美丽当中。教师在布置教室时应该多使用一些自然资源,使其能够与自然教育活动的主题相契合,将自然底蕴充分展示出来。另外,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角落当中设置一些自然材料,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其次,投放自然材料。教师应该适当减少图片形式的自然资源,而是收集一些真实的自然资源投放到合适的区域当中,比如,泥土、蔬果、花草等,使幼儿能够直接观察到这些自然资源的形态和生长过程,获得更多自然教育活动的体验。最后,回归自然生活。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自然材料,将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

4.4 对活动实施全程审议与评价

4.4.1 实施前审议。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应该与家长共同审议活动计划的可行性,充分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以及实际情况,分析活动目标的均衡与否,活动设计是否具有特定的逻辑,实施途径的多元与否等。另外,家长委员会还应该发挥智慧作用,邀请相关专家对于活动设计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5]。

4.4.2 实施中审议。在自然教育活动中进行审议,不仅能够对于已经开展的活动的适宜性与科学性作出评价,还能够使得自然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拓展自然教育活动的空间。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可以建立教师自主评价和统一学习体系,以观摩公开课、研讨、园长评价、观摩公开课等各个环节组成循环式的评价和审议模式。

4.4.3 实施后审议。完成自然教育活动的实施后,园长、教师、家长以及幼儿等参与者应该分别对于自然教育活动的成果做出相应的评价,从而为后续开展该项活动积累经验,提供调整依据。

5.结论

综上所述,以赋予幼儿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目标,教师应该尝试将自然教育活动放到生态学的背景之下。在具体的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成长特点设计活动;整合自然资源做好活动准备;以自然为背景组织开展活动;对活动实施全程审议与评价。通过本文对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组织策略展开的探究,希望能为提升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家庭社区幼儿园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庭“煮”夫
爱“上”幼儿园
恋练有词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寻找最美家庭
想念幼儿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