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

2021-11-22 06:42任俊花
读与写 2021年27期
关键词:老师上课加减法导图

任俊花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 山西 太原 030024)

思维导图是不仅是思维工具,还是一种知识结构图,更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它作为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开启左右脑的机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将老师上课所要传授的知识,很好的记忆和运用,小学生对于所掌握的知识,内心会有满足感,从而更好的配合教学工作,真正实现课改要求。

1.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1 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小学学的内容有些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认知结构存在局限性,尤其是一些图形感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理解知识点会有点吃力,如果老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授课模式,讲解知识点,学生很难掌握所学知识点。但是思维导图可以降低授课的难度,将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导图涉及,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例如老师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先引入点的概念,然后在PPT里出现一个小黑点,然后根据思维导图点动成线的理论,通过这个黑点,引出2条任意形状的线段,最后线动成面的理论,做这任意两条线段的平行线,并交于一点,一个平行四边形就形成了。在面的基础上对图形加以解释,并关联多种图形进行区分,如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是什么?这样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有助于学生理解图形的形成,加强学生的图形的认知能力,也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难度。[1]

1.2 活跃课堂氛围。小学生的性格大多是比较开朗的,上课的时候,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愿意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老师上课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点,系统、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老师根据思维导图,有针对性的提问问题,让学生能很好的跟上老师上课的思路,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老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讨论问题答案,学生自己毛遂自荐回答,这样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2.1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因为小学数学有些知识点,比较难理解,对于一些思维性较强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根据下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先做一个思维导图,把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点都标在树干、树枝或是树杈上,而对于一些自己不太理解的知识,可以先空白,等老师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自己空白的内容,如可以提高听课效率,毕竟小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有限。另外,老师也可以随机抽取一些学生做的思维导图,对于一些导图中出现的共性的空白内容进行重点和详细的讲解,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教学质量。

2.2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小学的孩子,思维比较简单,对于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的理解,或是理解后,也容易忘记,但小学数学上一章节的内容往往和下个章节都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孩子们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会首先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等孩子们掌握这些数之后,就开始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随着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以加减法为关键点,然后对所要讲授的10、20和100的数字,以加减法为中心,进行规律的讲解和口诀的记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2]

2.3 运用思维导图,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随着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大量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发现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毕竟学生之间一定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而且我们必须要尊重这种差异,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通过孩子们课上的表现,教师能够更准确的发现学生的问题,可以成立帮扶小组,让图形感好的学生帮助相对图形感弱的学生,让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计算能力弱的学生。学生之前的互相影响往往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帮助。

3.结束语

数学本身是一个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而且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性,但是小学生本身思维能力处于初级阶段,能力弱,所以教师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需要在课堂前、课堂中和课堂后使用思维导图,这样做不仅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提高授课效率,降低授课难度,帮助教师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还能增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也能帮助教师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发现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老师上课加减法导图
做好田野加减法 优质产品多起来
给老师上课的学生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大胆一点儿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盲区
环保督察:洛阳做好绿色“加减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