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冰洁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传达,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其他能力的提升,包括解题能力,而审题能力是保证正确解答的基础,所以说,加强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此外,审题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习惯,为以后学习生涯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如何对小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分别从找准题目关键词、学会观察找到有效信息等四个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目的时候,存在诸多问题,这就包括题目审阅不正确等等问题,这导致学生很多会做的题目得出错误的答案,最终出现丢分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下面两点:第一,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存在偏差;第二,学业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展开教学和指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默读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审题,这样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文字题目的理解,然后再做题,提高做题效率。此外,可以让学生先大声朗读题目,掌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不能漏掉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字和词,反复的去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并且找到题目中的一些陷阱和重要的关键词,并且用笔进行标注,方便后面做题。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还需要让学生全方位的去观察题目,由于低年级的数学题目都是图文并茂的方式,所以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习惯,在观察题目的过程中找到有效信息。在一些图片、线段图形的题目中,教师就要侧重让学生学会如何找到题目中的有效信息,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在题目中看到了哪些东西呢?学生可以将自己看到的信息说出来,比如说题目中的苹果、香蕉等水果,不仅拉近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提高了他们做题的兴趣。总的来说,在寻找有效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出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更多做题相关的重要信息。所以说,做出正确答案的前提就是找到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加强这方面的提升和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性格活泼,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审题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审错题的情况,同时他们缺乏相应的理解能力,尤其是一些比较绕口的题目,很难抓住关键词,无法彻底地明白题目的意思。因此,教师要结合实物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小明买了20个苹果,在回家的路上吃了5个,为了回家交差,他回去商店又买了3个,那么请问小明一共买了几个苹果?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拿出了20个苹果的图片,然后取出5个,最后再放进去3个,这样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发现最后小明只有18个苹果,但是加上之前的5个,一共买了23个苹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容易理解,并且激发了学生做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由此可见,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通过例举生活中的一些实物,让学生感受到题目的真是意识,这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类型相似的题目,通过加强对类似题目的联系能够积累学生做题的经验,同时让他们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巩固,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让学生产生了思维定式,导致做其他题目的时候也通过上述的方式进行解答,这就很容易出现错误的答案。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找一些对比性相对较强的题目,让学生学会多种不同的解答思维,提高发散性思维,学会灵活的作答。此外,教师在保证数学计算方法的同时,还要让他们与其他计算方式进行对比,掌握同一题目不同的计算方式,这对学生做题能力的整体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综合全文,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审题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不仅要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观察并找到有效信息,还要通过实物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要对比审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