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花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青阳街道青华幼儿园 福建 晋江 362200)
有效的零件材料投放是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开展的前提条件。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零件材料投放不仅仅是活动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零件材料投放工作的重视,结合当前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中的零件材料投放方面的问题,按照相关原则,完善零件材料投放的策略,最终实现良好的活动效果。
1.1 零件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有待加强。目前,幼儿园在进行主题性区域游戏的时候,其首要问题就是零件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有待加强。部分教师在实际的主题性区域游戏操作过程中,更加重视游戏内容,对幼儿自主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加强。另外,在区域活动地布置上,也没有注意结合幼儿的能力差异性,这些都会影响主题性区域游戏中零件材料投放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家庭教育的不同也导致了幼儿在理解水平和适应能力方面的不同,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零件材料投放上缺乏目的性,活动材料没有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减缓了幼儿发展的速度。
1.2 零件材料投放的趣味性有待加强。部分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的时候,在教育观念上没有实现与时俱进,单纯的将主题性区域活动当做是幼儿教育的辅助手段,进而对零件材料地投放缺乏重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区域环境地布置上:新颖度不够、材料更新不够及时等,这些在一定意义上都会降低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另外,由于零件投放不够新颖,幼儿对其的兴趣不高,不仅不会充分发挥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的作用,还会导致材料浪费,对幼儿园造成损失。
1.3 零件材料投放的规划性有待加强。部分幼儿园在进行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的时候,受到自身理念的局限性,其在零件材料的规划性方面还有待加强,进而影响最终的游戏效果。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很多幼儿园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中零件材料投放的重要性,也进行了零件材料的定期更新和添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零件材料的种类划分和规划,导致游戏效果有待加强。除此之外,幼儿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阶段,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由于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零件材料投放,还会降低零件材料的作用,使其无法对幼儿的成长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1]
2.1 安全性原则。教师在进行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过程中,关于零件材料投放,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安全性原则。具体表现为:在零件材料采购上,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和游戏的需求,秉持着安全性原则,确保所选择的材料符合幼儿健康方面的要求,要选择无毒无害的益智材料。同时,教师在进行益智活动区域的零件材料投放时也需要注意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要对材料的外形进行全面检查,避免其存在棱角或者是锋利的毛刺,对幼儿活动过程中的安全负责。
2.2 目的性原则。幼儿和成人相比较,其对新鲜事物或者是特色事物的探索欲也较强,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的零件材料投放时,还需要遵循目的性原则,以满足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前提,选择新鲜、有趣的零件材料。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教育的目的性,按照游戏主题,选择合适的零件材料。
2.3 灵活性原则。幼儿在行为和思想上也和成人表现出明显的不同。通常情况下,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呈现出动态的行为状态,其对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也会表现出较高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主题性区域游戏过程中,要遵循灵活性的原则,投放更多的新鲜的益智材料。另外,随着游戏的进行和幼儿的成长,教师还需要合理把握不同的益智游戏材料的新鲜和闲置,合理把握整个过程,实现材料搭配和更新的灵活掌握,以此来保持幼儿参与主题性区域游戏的热情,深化游戏效果。
3.1 结合游戏主题,投放相应的零件材料。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过程中,需要结合游戏主题,在零件材料投放方面,注意按照游戏主题,投放相应的零件材料。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地开展,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同时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这就需要其具备完善的主题,且游戏过程中的材料也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对幼儿的综合能力进行锻炼。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运动能力,通过零件材料投放逐步培养幼儿的思维意识和情感意识。
幼儿在参与主题性区域游戏的时候,通过全身心的参与到游戏过程中,进而实现轻松学习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接触和使用零件材料的行为属于选择和控制材料的举动,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利用零件材料,以此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设置宽窄不相同的“独木桥”或者是高低起伏的“小山洞”这类型的主题性游戏的时候,就需要结合主题要求,合理投放零件材料。具体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零件材料,如:不同颜色的沙包或者是皮球等,鼓励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完成零件材料地投放。另外,教师还需要根据主题内容,合理设置不同零件材料地用法,务必使其和“独木桥”或者是“小山洞”游戏贴合,避免出现无效的零件材料,影响游戏的正常进行。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独木桥”或者是“小山洞”游戏中设置各项关卡。如:九连环、踩方格等,以此来丰富主题内容,吸引幼儿积极参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
3.2 结合幼儿年龄,投放合理层次的材料。相关材料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在认知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的零件材料投放工作时,还需要结合幼儿年龄,对所涉及的零件材料进行分层,投放合理层次的材料,以此来保持幼儿的探索积极性,深化主题性游戏的效果。
在相同的游戏区域中,教师需要根据班级的不同对零件材料进行调整。例如,在益智区《数字乐》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幼儿年龄进行零件材料的层次划分。具体,对于小班幼儿,可以投放“夹夹子”“戒指套”等材料,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投放具有一定难度的“拼图”“插花”等零件材料,保证零件材料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
对于主题相同但是幼儿年龄不同的情况,教师在进行主题性区域游戏的零件材料投放工作时,也需要有所区别。例如,教师在组织美术区的《漂亮的房子》的主题性游戏活动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小班的幼儿因为尚未掌握绘画技巧,虽然在心理方面对鲜艳的颜色的兴趣较高,但是却无法完成全部的绘画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材料投放上,为其提供一些半成品,如简笔画房子等。然后,教师需要带领着幼儿完成色彩填充过程。而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讲,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则可以投放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拼贴画等,引导幼儿完成房子地拼凑过程。大班幼儿则在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上都相对较强,故而,教师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如饮料瓶、彩绳、彩色纸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需要引导幼儿自主完成房子建造过程。
最后,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游戏内容,设置不同的难度,即完成对零件材料的分层。例如,教师在进行益智区《趣味拼图》主题性游戏活动的零件材料投放时,就需要加强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水平地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投放难度不同的活动材料。具体:小班可以选择图案比较单一但是色彩比较鲜明的拼图,中班和大班则可以选择有一定复杂性或者是切割的拼图,在分割难度上大班需要强于中班,以此来实现教育的循序渐进,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要求。[3]
3.3 结合活动目标,投放暗示意义的材料。教师在实际的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的零件材料投放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活动目标,投放具有暗示意义的材料。幼儿在参与主题性区域游戏的时候,通过幼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可以解锁出更多的玩法。而教师在进行最初的零件材料投放时,不需要向幼儿介绍所有零件材料的作用,而是采取暗示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尽量让幼儿在玩得过程中自主体会,以此来提高幼儿的整体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零件材料地投放时,可以将各种新活动的玩法制作成照片张贴在主题游戏活动区域的墙面上,引导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全新的玩法,并加强和其他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有暗示意义的材料放在区域的较为显眼的位置,方便幼儿发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刻意的对幼儿进行指导,只需要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即可。另外,教师还可以应用当前比较流行的磁力片类材料,在组织主题性区域游戏的时候,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磁力片类材料,让幼儿利用所提供的材料组成多种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实现磁力片的多种尝试,最终找到符合要求的磁力片,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其在游戏活动中得到满足。[4]
综合而言,合理的零件材料地投放是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实际的主题性区域游戏组织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零件材料投放工作的重视,严格按照安全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完成零件材料投放,并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和主题要求,优化当前投放过程中的问题,保证零件投放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充分发挥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的作用,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