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霞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江苏 常州 213300)
近几年来,许多教师纷纷转换了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而促进了线上教育。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而进行的新型教学体系,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让学生掌握好一定的历史学科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那么,在这种大趋势下,历史线上教育有何意义呢?具体操作中存在怎样的问题呢?如何才能够有效的在历史线上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呢?
在初中的教学体系中,初中历史是占据重要位置的一门学科。新课改的提出,曾要求教师教学历史的目的不在局限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而是要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锻炼好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够结合史料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从而落实家国情怀。线上教育的模式恰好是利用网络技术而进行的,能够很好的为此助力。而在家国情怀素养视域下探索初中历史线上教育模式的实际意义可以由以下几点进行谈论。
首先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只有能够主动的融入到教学中,才能够吸取更多相关的知识。但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很多都是与灌输挂钩,学生只能够在讲台下静静听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长期如此,学生就会在这种旧俗的教学模式中养成一种惰性,只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不能够主动的去探索更多的历史知识,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有着不利的影响。然而采用线上的教学模式或许就可以改变传统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能够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去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际的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景,来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能够增加自身求知的欲望,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落实家国情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对历史中,对新的知识更加浓厚的兴趣,这又会对学生产生新的驱动力,从而培养落实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是有助于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历史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思考,才能够理清其中的关系。而在线下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能够明白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却无法真正做到想与做共同起步,这是由于学生对教学知识提不起兴趣,就会失去对学科学习的热情,无论教师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但线上教学的利用恰好能够帮助教师缓解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中的各种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去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化的知识,转换自身的思想,通过生动的画面来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家国情怀是每个公民都必须拥有的,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概念定义来看,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有时不能够利用有效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对应的历史知识,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涵价值。而线上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能够利用与互联网结合的形式,让原本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甚至在细节上也能够充分的展示出来,这对于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习对应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加强自身的家国情怀,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1 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论是线上课堂还是线下课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的一点就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过分的注重与学生的知识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而在线上教育过程中,教与学时空的分离,使得教师对学生的监管和重视程度大大降低,这对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增加了难度。所以对于线上教学,教师更应该需要放手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探究对应的历史内容,应该考虑的更多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能力,而不是专注于一些琐碎的知识内容。只有在这个主体地位上做到落实,才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去进行更加深度的学习,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道理,能够通过所学的知识激发自身的家国情怀,把握好必备的知识,为未来奠定基础。
2.2 考验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线上教学之下,教和学时空分离,学生终于挣脱了教师的“监督”,难免会产生惰性思维,所以线上教育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学习效率的两极分化。这就意味着有一批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太低。有些学生上着课打着游戏,有些学生课堂中不思考,有些学生课后作业拖沓等等问题,层出不穷。
2.3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中以及课后反馈缺乏重视。不得不承认,线上教育之下,老师对于学生知识掌握与否很难进行全局把握。毕竟学生不在眼前。许多学生在线上课堂学习时会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而有些教师只注重上课速度,完成度,减少了与学生的课堂对话,课堂反馈,更加忽略了学生课后的反馈,导致学生面对不懂的问题时,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降低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连兴趣都没有,那家国情怀的落实也就成了空中阁楼。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模式。这是基于互联网的基础上所创设出来的教学方法。在线上教学中引入创设情景的教学模式,恰好能够借助计算机把更加丰富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更好的激发对课程和知识的好奇心,从而变为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开展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相关的课程学习时,就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形式,首先要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分析,能够在网上找到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视频情景。其次,能够布置一些有效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对本课内容的初步认识。最后,在正式开展上课时,教师就可以将自己所找到的视频内容作为引导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能够在有趣的视频中巩固自己的知识,理解本课内容中真正蕴含的道理,在深化和拓展中能够使学生逐渐培育自己真挚的家国情怀,了解更多诸子百家在当时争鸣的情况。利用创设情景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另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上历史学科。在实际线上教学操作中,老师发现:线上教学非常考验学生的自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像线下教学,老师的“推动”“监管”能发挥很大作用,线上教学,教师就算备课再周全,讲授再细致,再精彩,学生很可能在屏幕对面愉快的玩耍,所以更加有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实现,比如可以通过有趣味的导入,或者线上进行游戏,但是这些小技巧起到的作用是吸引学生眼球,暂时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持久的兴趣就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让学生爱上历史课,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美,爱上历史思维,爱上历史分析。比如,讲到隋炀帝时,可以打破学生固有的想法,学生从教材或者各种影视作品中感受到的隋炀帝是一个:暴虐,大兴土木,沉迷于酒色,荒于政务的形象。但是通过阅读多元史料,我们不难发现真实的隋炀帝在初期执政中,是那么的有野心,有志向。他想建立与秦皇汉武一样的功绩,所以他登基后改年号为:大业。寓意要建立一番宏图伟业。他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创立进士科,三征辽东,都有其一定的政治意图。只可惜当时隋朝的国力无法承载这样一位君主的野心,欲速则不达,最后落得一个悲怆的下场。通过这样的知识补充,打破学生的看待问题的常规角度,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学会从特定时空去分析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潜移默化中爱上历史分析。并从历史分析中感受到大一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追求,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落实家国情怀。
3.2 放下老师的“身段”,提高师生的互动环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要求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校园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而线上教学中这一点更加难以落实,线上教育现在主要依托于钉钉,腾讯等,有限的课堂时间和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导致了交流的及时性、多元性受阻,这要求我们教师更加卖力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中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具体到互动的形式,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利用网课平台中的弹幕、连麦、视频,等方式,可以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课堂思考中提高自身的家国情怀素养。
除此以外,我们教师还要,放下教师的“身段”,真正与学生进行互动!线上教育之下,教师“远在天边”,学生在心理上是放松的,发言也会相对自由,而非一昧的“迎合”教师,而教师也更容易摆脱传统的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建立“友爱”“平等”的师生关系,友爱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更容易催生师生情,推动师生建立更加健康、更加真诚的师生情感,甚至是朋友一样的关系。基于这样一种情感的互动才是真正的互动。基于这样一种心态的互动,才是真正能落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互动!
3.3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妨以线上教育为契机,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们教师可以在家校联系,学生家长监督之下,让学生接受以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问题探究—搜集资料—自主探究—交流结果,这样一种模式,学生可能要花费更多时间在课堂前,那么课堂过程当中就会有更多互动答疑的时间,有益于家国情怀素养的落实。有条件的地区,学生能力更强的情况之下,我们甚至还可以尝试“翻转课堂”。在学生自己探索过程当中不妨走出家门,从社区中实践中搜集资料,感受历史!
综上所述,线上教育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也是我国当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够把握好线上教育的特点,发挥其优势,服务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落实,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师的探索之路,教学相长之路还很漫长,每一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积极应对,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