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改革下航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思考

2021-11-22 23:50:39秦亚楠赵相文张国帅董振龙窦圣辉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0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航空思政课程

秦亚楠 赵相文 张国帅 董振龙 窦圣辉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航空强国,从教开始。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总书记的讲话强调高校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担负起育人的使命,因此,国内高校都进行了课程思政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是高校进行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纵观新模式下教与学过程,青年学生在教育阶段的成长发展,需要全体教师持续的思想引领和专业教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掌好人生的方向舵,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担当重任。教是学的途径,学是教的成果,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课程思政与各类专业课程同向同行,互相交织斜插形成协同效应[2]。

1 课程思政与航空专业课结合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蕴含

1.1 正确认识民航与民生关系,培养科学兴趣

授课案例:以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航空运输医务人员和医用物资发挥的积极作用为例介绍民航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部分疫情严重的地区采取“封城”的防控措施,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有效降低了其他地区的接触感染风险,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与此同时,消极影响也不可避免,部分地区因严格管控车辆及人员的进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陆地交通的瘫痪,使得一些重要的医用物资,如医用口罩、呼吸机等设备不能及时运达。民航局、航空公司、各地机场和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开辟援助物资“绿色通道”,以最安全、最迅速、最优先的行动最大限度保障医疗物资抵达抗疫前线,航空运输担当起了“空中运输铁军”的角色,成为了抗击疫情的空中守卫者。

1.2 深植国家情怀、增强民族自信

授课案例:讲述民航发展历史上的名人事迹,让学生了解民航发展史从艰难起步、负重前行到遍地开花的过程,充分诠释民航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航发展道路的“初心”和为实现民航强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使命”。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先生。20世纪初,国家内忧外患,身在美国的冯如决心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以挽救国家命运,1907年,23岁的冯如在旧金山创办了自己的飞机制造厂,为了研究经费,他倾囊而出,经历无数次失败与改进后,冯如于1910年驾驶自己设计的飞机飞到了2600多英尺(1英尺=0.3048米)的高度,并顺利降落,更是在之后美国旧金山举办的飞行比赛中打破了世界纪录,使中国站立在了世界飞行器设计的巅峰。

1.3 树立正确三观,做好自我管理

授课案例:通过分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鼓励疫情期间参加网课的学生,克服困难,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参加社区志愿活动。

疫情防控期间,我校师生、校友在全国不同的地区积极报名防疫志愿者,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日常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航空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有机衔接,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明确新一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改变目前专业课程相对单一孤立的授课现状,促使课程思政与其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航空报国精神。

2 课程思政与航空专业课融合的教学设计—以《航空中人的因素》为例

2.1 爱岗敬业,树立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航空中人的因素》关注从事航空行业人员的技能,探讨其在工作中的能力缺陷和经验不足等问题。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分之三以上的民航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失误造成的,提高航空中人的关注力是当前确保民用航空安全系数最大化、最有效的途径。在航空行业发展的初期,由于技术的落后,多数事故的发生是由于飞机性能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人为因素并未引起人们的过多关注。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航空制造业还是机械电子设备的研发,都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最新的航空事故原因分析显示,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重大航空事故的比例逐渐上升,这也越来越体现人在航空安全中的主体地位。

上述材料可引用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责任担当、严谨务实的良好作风,争做合格的民航接班者。

教室就是一种学习环境、一个教学空间。智慧教室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高端形态[4]。智慧教室与传统教室相比优势在于,它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传统教室所不具备的个性化学习、开放式学习、课程录制、自由交互、提供学习资源等各种功能,它能够支持现阶段的各种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

2.2 尊重客观规律,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提到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独立于意识之外。”人的行为举止也在其规律范畴之内,人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未来的行业工作中必然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如何降低失误,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是每一个民航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学生在学习《航空中人的因素》这一课程过程中,积极发挥人的客观能动性,辨别自身能力,查缺补漏,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对人类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清楚地衡量,了解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提高自身本领,尊重客观事实规律,在自己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

2.3 坚持以人为本,练就过硬的工作本领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2018年5月四川航空出现的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事件中,“英雄机长”刘传健在9800 m高空、零下40℃超出人类承受能力的恶劣环境下,高标准、零失误地完成了36个飞行动作,最终让飞机安全降落,拯救了飞机上128个人的生命,以及他们背后的无数个家庭。他贯彻了作为一个民航人“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民航人,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必要的,同时也应练就过硬本领,担负时代使命,用自己的行动护卫每一次航班的安全起落。

《航空中人的因素》以典型的事例进行问题剖解分析,传达英雄人物的英雄品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本领,以刘传健机长等民航英雄做为自身奋斗的榜样。

3 课程思政与航空专业课结合的实现路径

3.1 抓好顶层规划,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改革,制度先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这“三问”是高校进行课程思政首先要确立的课程改革目标[3]。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点到面、从单一到全面的过程。建立责任分明的课程思政领导机制,建立现代化的课程思政平台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建立强力有效的课程思政保障机制都是高校抓好课程思政顶层规划的路径。针对《航空中人的因素》这门课程的课程思政顶层规划,院系要建立专业的课程思政团队,发挥课程思政带头人的作用,对该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的教育进行全过程的评估评价,及时调整课程思政中不足的地方,院系为该门进行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提供先进的技术平台,并提供一流的教学团队保障此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育有效进行。

3.2 内化教师理念,提升师资教学水平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本身对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对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4]。目前高校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时,存在着过分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思想政治方面引导的现象,造成培养的部分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弱,行业安全意识淡薄,各高校迫切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以《航空中人的因素》这门课程为例,首先,高校教师应树立从零散性到整体性,从片面性到科学性的课程思政观。从近几年教学实际情况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整体设计和系统运作,将信任、协调、整合等成分融合到课程思政整体性行动系统中,构建出“四位一体”培养机制[5]。其次,高校教师要努力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从教学内容上重新拟合专业课程知识与课程思政之间存在的关系;在教学手段上采纳讨论式、翻转式等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课堂的新鲜感、趣味感。最后,高校教师要转变单向灌输的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有效性;此外,高校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师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反馈教学制度,鼓励学生提出合理化意见,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3 思政元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行业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航空中人的因素》论述了人的自身限制和人的认知过程等内容。人的自身限制介绍了人作为民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可能会出现的能力不足,人的认知过程介绍了人类的不同认知模式等内容。无论是飞行员的飞行技术,管制员的管制指挥技术,签派员的放行技术,还是机务维修人员的修理技术等,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大学生提高行业意识、敬畏意识尤为重要,作为身兼重任的新时代航空类专业人才,既是遨游蓝天的守护者,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4 结 语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航空课程教育体制改革,目标是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平时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现实教学中意义重大。高校创建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专业化人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高校将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方面之中,为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提供理论指导,同时有利于增强全校师生全过程、全方面育人的时效性,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气质、高本事、技术型的航空类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航空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趣味(语文)(2021年11期)2021-03-09 03:11:36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IT时代周刊(2015年7期)2015-11-11 05: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