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刘畅
科研院所作为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任务的机构,在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对国家科技创新和综合国力增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党建工作的成效。科研院所党务干部队伍兼职人员占比普遍较高,如何做好科研院所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为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研院所党务干部由业务干部兼任既是制度要求,也是现实需要。科研院所大多由职能部门和科研业务中心构成,按照支部设置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大多数以部门或业务中心设置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部门或业务中心负责人兼任,党支部委员大多数由部门副职兼任。在这种组织架构下,兼职党务干部既是单位决策的执行者,又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坚力量,既是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体现者,又是带领干部职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领头雁。科研院所兼职党务干部在开展支部工作、加强支部建设、发挥支部作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些干部在日常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中都是骨干,平时的科研业务工作十分繁重,常常导致本职工作与党务工作难以平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兼职党务干部角色冲突。兼职党务干部日常科研任务繁重,面对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和计划,经常难以抽身,有些业务中心党员经常出差,召开支部大会难以保证参会人数。因工作任务是硬指标,党建工作计划常常被各种临时任务打乱,日常党建工作效果不佳,有形无实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些兼职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没有热情,甚至对党建工作有抵触情绪。有些兼职党务干部虽有热情,但缺乏开展日常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
(二)兼职党务干部心态难以调剂。兼职党务干部需要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然而有些支部把支部会放在业务会后开,导致支部党建工作常常给人一种可有可无的错觉;有时向支部书记汇报党务工作得到答复很慢或没有结果;在支部群里发通知也很少有人回复,甚至被党员指责;有的兼职党务干部开展监督、批评、引导的工作,还会被防着、被边缘化……一系列的误解、阻碍、尴尬常常导致兼职党务干部内心充满忧虑,不仅付出更多精力,无待遇、无报酬,还可能因党务工作干不好而被追究责任,在本职工作的评优和晋升中不会因为党务工作而得到相应的认可。
(三)兼职党务干部作用发挥有限。兼职党务干部大多业务出身,在一般业务工作中成为骨干之后,才被选举为党务干部,在担任党务干部之前,兼职党务干部大多没有系统学习过党务知识,对党务工作的制度、方法、程序认识不足,对支部书记、委员的职责任务、工作方法不清楚,对如何开展组织生活、发展党员基本程序等基础党务知识没有概念。因党务工作对其职业晋升影响十分有限,导致兼职党务干部对党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担任了兼职党务干部之后依然把自己当作普通干部,表率作用发挥不明显,在党建工作中只限于按部就班完成常规工作,没有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动力,难以形成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党务干部兼职这一机制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主观的问题,也包括客观的问题。
(一)兼职党务干部自身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观念误区。不少兼职党务干部存在“兼职是额外负担”的思想。认为业务开展得好、科研做得好、中心收益高是自己最主要的工作目标,党建是额外的工作,党建工作干得再好也体现不了自身的价值,“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党建工作存在安排普通党员干的情况,自己埋头干业务,很少主动研究党建工作如何开展,对上级部署的党建工作存在爱搭不理的姿态,没有真正理解党建与业务工作结合的真正内涵。甚至个别兼职党务干部以“年纪大、精力不够”为由,表示不愿兼任党务干部。二是党务履职能力不足。兼职党务干部大多科研业务出身,在兼任党务干部之前,几乎没有系统学习过党务知识,兼任后相关素质能力提升没有跟进。科研单位整体环境仍然存在重科研轻党建、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党委组织部门、党群部门专职党务干部很多是理工科出身,理解党建的思维模式较为狭隘,引导兼职党务干部发挥作用的渠道和手段不足,开展党建研讨交流、党务知识培训较少,即使开展了培训,契合党务工作实际的培训也比较少,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差强人意。兼职党务干部自身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不足,干党建工作本身精力有限,很少花时间自学党务知识。
(二)客观环境因素的问题。一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院所兼职党务干部队伍激励机制不健全,各项待遇没有得到落实。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党务工作经历没有完全纳入干部履历,对党务工作实绩考察不够,所以兼职党务干部难以对党务工作真正重视起来。兼职党务干部比普通干部工作量大,但自上而下的工作待遇没有落实机制,在职位晋升和职称评聘中,党务工作经历不作为考评指标,导致兼职党务干部的积极性不高。兼职党务干部的综合评价机制不健全,工作努力方向并不明确。二是党建氛围不浓厚。对科研院所评价大多是科研成果数量、经费多少、专利有无,党委班子成员也大多是科研出身,兼任科研任务。由于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单位人员外出频繁,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不固定,业务的压力和考核的要求,上到班子成员,下到普通党员本能地把时间精力偏向科研业务,很少主动思考党建工作,甚至抵触党建工作。口头强调重视党建,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忽略,领导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基础性的日常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不高。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工作,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科研院所的根本要求。科研院所干部职工受教育程度较高,兼职党务工作者直接面对的是高知识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如果没有扎实的党务理论基础、充足的党务知识储备,做好党建工作并不容易。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兼职党务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和整体素质对于有效落实上级党委的工作要求、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及保证重大科研项目完成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加强科研院所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的重要内容,是科研院所在“两个强国”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基础。
(一)多管齐下,提高兼职党务干部的履职能力。围绕《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提出的“注重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专兼职从事党务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机关党务工作人员队伍”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兼职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党务工作能力、优良作风品质。一是教育引导,强化兼职党务干部角色认知。业务干部一旦兼任党务干部,主管领导应及时与其开展谈心谈话,在上级的肯定和教育中,引导兼职党务干部认识到自己在党建工作中的角色、责任和工作目标。兼任过程中出现认知偏差或产生工作困境时,主管领导或组织部门应及时了解原因,帮助其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认识得越深刻、越清晰,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角色认知上的问题,在支部工作中则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二是转变思想,激发兼职党务干部内在动力。除了外在的教育引导外,兼职党务干部应从自身出发,提高思想认识。即使党员干部不兼职党务工作,也应该牢固树立“为党工作、服务群众”的理念,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要求,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做到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沉下身子补足党务知识短板,抽时间学习党务工作知识,钻研党建内容,及时总结党务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党建工作能力,打好基础,修炼内功。三是重视培训,帮助兼职党务干部提高能力。兼职党务干部培训应作为常态化工作,纳入年度培训计划中。在培训内容上,更加侧重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支部书记及委员的职责、支部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发展党员、党费工作等具体党务工作流程、党员学习教育、有效开展组织生活等实际操作技能,直面兼职党务干部面对的现实问题;培训方式上更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针对支部书记、纪检委员、宣传委员、青年委员分别开展不同的专项培训,采取模拟式培训、研讨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按照岗位要求,进行个性化指导。通过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兼职党务干部综合素养和履职能力。
(二)落实保障,增强对兼职党务工作的激励。科研院所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不仅从兼职党务干部本身出发,还应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政策上、待遇上、关怀上给予兼职党务工作者必要的激励和支持。一是探索兼职党务干部管理全面纳入干部管理范围。将党务工作履历写入干部任免审批表,在干部考察过程中,将党务工作实绩一并考察,在党委会讨论决定任免干部时,将党务工作经历和业绩一并介绍。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向党务工作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干部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优先选拔后备干部中兼任党务职务的干部。探索兼职党务干部职位晋升道路,给优秀的兼职党务干部分配更重的业务工作,给予更重要的工作职责,努力把优秀的兼职党务干部培养成业务骨干。二是探索兼职党务干部工作待遇保障机制。将兼职的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关联起来,作为职位评聘、考核晋升中的一个加分项。合理计算兼职党务工作的工作量,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或者按照党支部支委人头数给予额度补贴,由支部统筹分配。三是探索兼职党务干部心理疏导机制。因兼职党务干部精力有限导致党建与业务角色冲突,在工作中常常因不被理解而四处碰壁,主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应多与兼职党务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及时疏导心理困惑,指导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兼职党务工作确有困难的同志,组织应出面帮扶。对个人职业发展上遇到的瓶颈和不公,也应帮助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