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新城小学 方红飞
关键词在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借助关键词能够引导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实现对课文更高层次的鉴赏和创造,实现对学生思考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小学五年级课文《桂花雨》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捕捉课文关键词,展开对文本信息的有效梳理,实现深度理解。
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有哪些花?自己对这些花有哪些印象?”为学生提取这篇课文的信息,搭建学习的支架。该篇课文具有较长篇幅,且信息量也相对较大,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直接得出该篇课文的主旨和思想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在快速默读的过程当中提取课文当中的关键词,从而将课文当中的事件发展逐步梳理清晰,提取关键信息,逐步形成更加综合性的思维。具体而言,笔者主要归纳成为以下内容: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出课文的主旨内容,随后引导学生逐步实现在快速阅读当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制作成为思维导图,在学生完成之后,组织学生之间展开交流讨论,主要是分析思维导图当中是否还具有一定的缺漏信息,有哪些内容富有争议性。通过这种讨论,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信息也就实现了更加深入的整合和概括,并通过对关键词的筛选,整个过程当中实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刻的理解,自然对于作者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更为深刻。
《桂花雨》是一篇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以桂花雨为线索,通过对家乡桂花雨的回忆和当前生活当中所遇到的事情对比,抒发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童年的回忆。课文语言十分质朴且较为浅显,充满感染力,显得特别真实,十分值得回味。基于这类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更加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者所描述的桂花雨,勾起了你的哪些童年回忆呢?
引导学生模仿该篇课文的写作形式进行写作,并在完成之后与同桌之间展开交流讨论,从而实现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解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就会实现对课文内容进一步分析,通过对课文内容关键点的剖析和筛选,选择出更加富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并将其制作成为相关表格,之后在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环节,基于关键词的引导之下实现思维的碰撞。
此外,在学生的交流过程当中,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进一步引导,使学生实现更加深度的思辨。例如,教师可以追问:“童年桂花雨的场景,为什么会始终勾起作者的记忆?”从而引导学生圈出课文当中描述童年桂花雨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养成审辩思维。
《桂花雨》所描述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以结合《桂花雨》这篇课文内容的思想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期和对家乡的印象。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搭设学习支架,引导学生逐步递进,完成写作内容。
具体而言,主要就是构建内容支架和方法支架。首先对于内容支架的构建,主要是与学生共同分析作者是从哪个方面引入对作者童年桂花雨的记忆的,而又是如何传递出自身的思乡情感的,从而提取出其中的关键词,包括分析故事情节、分享童年记忆,以及讲述自身的童年经历。
其次就是方法支架,主要是通过对课文的前后内容和场景的对比,包括描写方式、场景内容、语言描写、表达手法等等,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写作手法和风格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
最后一点则是要引导学生以童年记忆为切入点,分享自己童年当中的趣事或者印象深刻的事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课文的关键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写作需要,将这些关键词更好地运用到写作训练当中,实现对知识内容的高效迁移应用。
在该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主要基于语文要素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课后思考习题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学会更加独立自主地思考,对于文本内容展开更深层次的理解,借助一个个关键词,实现对学生思维潜能的进一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