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蔚茹,杨 洋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 710000)
2019年,为全面推动陕西省西安市“三个经济”快速发展,打造万亿级的现代服务业,西安市政府发布了《西安市关于加快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的实施意见》,建议到2020年基本形成西安“三大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门户经济、枢纽经济和流动经济的总产值将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20%以上。在该政策的推动下,西安市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8%;在综合运输网络建设方面,咸阳机场完成航空货运和邮件吞吐量14.95万吨,空港经济达到86.6亿元;在高铁方面,西银高铁已完成投资26亿元,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米”字形国家高铁网络结构基本成型;在建立开放式发展平台方面,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4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29个省份在西安港经销,中欧班列的“长安号”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产品向西走出国门和丝绸之路的其他国家特色产品进入中国的重要载体。枢纽形式的重大变化促进了我国枢纽的更替,并给各省市利用国家战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带来了重要机遇。在这种背景下,西安更应当抓住发展的机遇,持续对外开放,着重发展经济,发展具有西安特色的枢纽经济。
枢纽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利用经济要素资源通过聚集平台的方式来疏导、分散、集聚物流、商流、信息流和客流等,具有供应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化的组织特征[1]。随着互联网经济不断创新和综合物流枢纽组织的不断支持,以西安为载体的枢纽经济正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1)强聚集性。通过营造产业的发展环境可以将更大区域范围内的资源要素聚集起来,尤其是聚集高端人才、高新技术,可以用来弥补城市自身资源要素的薄弱部分,进而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
(2)强辐射性。把资源要素聚集在同一地区能够产生更大范围、更高强度的辐射,甚至能够带动周边乃至影响更远地方的发展[2]。
(3)新型发展模式。通过聚集和辐射形成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可以用来完善各个产业结构。
3.1.1 地理位置优越
西安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的两个重要经济区的交界处,是从西北至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它在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往中是重要的中心区位。历代以来西安的金融和商贸一直都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它拥有我国最大的国际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3.1.2 交通网络便捷
西安拥有全亚洲最大的高铁枢纽——西安北站,有6条国家高速公路交融汇合,日渐完善的交通铁路网正在成为推进各区域相互融合发展的强劲动力。陕西正在构建由“米”字形高铁网、高密度公路网及新型航空港组合而成的综合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的“大交通”格局正成为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3.1.3 自然资源丰富
陕西复杂多样的土壤类型为该省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矿产资源具有可观的资源储量和较高的品质。陕北地区盛产优质的矿产、关中地区有煤及地热等矿产、陕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各种非金属矿物。全省矿产资源储量表中列出的矿产储量潜在价值超过42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3。矿业的发展带动了电力、运输、建筑、化工等产业的发展,基于多种资源在周边区域不断集聚沉淀,形成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
3.1.4 文化基础雄厚
西安作为世界四大著名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它曾经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安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使得它在全国的独特魅力大大释放,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文化条件促进当地旅游业、手工业的发展,乃至促进国际旅游枢纽的形成发展。
3.1.5 立体物流体系
伴随着西安的“陆空海”联运通道的逐步形成,立体无缝的大物流体系将加速西安融入全球经济。物流不仅能更深层次激活要素并加速流动,而且能更加有效地为西安的发展增添新动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能有效缩小内陆与沿海区域的差距。伴随着枢纽经济的深入发展,物流对产业的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凸显,有效吸引更多高端资源在西安集聚和裂变,进而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带动区域重大产业协调发展。
3.1.6 网络信息支撑
随着互联网经济业态不断创新,经济社会服务信息化加快推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区域优势。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的产生能够给物流枢纽供应链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西安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可以采取5G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建设,发挥运输连通性的作用,积极融入全球城市网络,并加强服务行业向价值链和专业化末端延伸,创新发展内陆枢纽经济,提高城市发展竞争力。
3.2.1 枢纽建设资金短缺
建设交通枢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生产资料,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的会议上,西安市决定投入5905亿元。第一,打造立体化交通物流枢纽,预计投入高达3224亿元。第二,构造多元化开放平台,预计投入共计746亿元。第三,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预计投入1935亿元。此外,其他生产要素的成本,如租赁成本、人工成本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资金短缺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交通枢纽的建设。
3.2.2 物流体系发展滞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安的新商贸市场与物流市场仓库储货点和公路货运营业点大多数都位于市二环路以内,经过多年的城市改造和扩建,目前的交通拥堵情况已经严重阻碍了物流市场的发展以及相关企业的运营,并与新的市区规划互相矛盾。同时,西安还存在产业资源集中度偏低、缺乏物流龙头企业等问题。目前,西安市拥有5亿元以上业务规模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屈指可数,能够拥有两个及以上的物流功能并提供信息服务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更少[3]。西安物流市场发展的内部压力和外部竞争都将成为西安的枢纽经济发展的巨大挑战。
3.2.3 枢纽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
枢纽经济是通过平台对各种经济资源要素进行集聚、扩散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枢纽城市是各种“流”的汇集地,作为经济体系的控制中心,对发达的商业市场和高效便捷的商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平台包括实体交通枢纽,也包括虚拟物流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4]。现阶段,西安枢纽的服务平台是其自身枢纽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信息传播缺乏网络的支持,对潜在的用户实现无缝对接有一定的障碍。因此,西安在短期内借助国家级试点和试验区平台打造枢纽经济的构想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5G为枢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加快5G站址的布局规划及基站建设,实现城区5G信号全覆盖、重点区域连片优质覆盖。以全面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为契机,促进5G在先进制造、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5G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加强5G产品的研发,形成5G产业集聚区,汇集产业要素,加快推进5G研发和应用基地建设,使具有与5G相关的器件和关键芯片、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等要素的优秀企业在此建设,加快形成功能完备的5G产业聚集区,推动枢纽经济的发展。
西安作为“米”字形中心城市,应充分发挥铁路枢纽的作用,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进程,将物流业作为产业振兴的战略支撑,加快西安“两港五园十一中心”物流产业集群的建设,支持区域辐射型分拨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建设,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加快引进和扶持优质龙头物流企业,建设商贸物流中心,打造枢纽偏好型产业聚集群,加快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格局。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要积极做好政策和项目的对接,紧紧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除国家政策扶持外,西安市还可以对部分设施采取股份化集资、放宽外资的准入条件等形式谋求商业化运营,这样既扩展了资金来源,也有效提高了运营效率,减轻了政府负担。同时,加大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咸阳国际机场三期、蓝田通用机场的建设进度,协调推进西延、西十、西康高铁建设,加快地铁1号线三期、8号线等8条线的建设。
西安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积极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以期保持西安旅游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西安的主导产业。通过庞大的国际市场来加强西安的旅游要素聚集及自身资源有效扩散。发挥客源地、目的地之间的桥梁功能,通过各种要素多向流动,为西安枢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5]。
枢纽经济是近年来全国城市新兴起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新时代的改革推进,西安通过立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将再次迎来加速发展的机遇,踏上快速发展枢纽经济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和产业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作为一个各项资源不断汇聚的城市,西安的“枢纽经济”必定迎来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