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廉政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核心素养概念最初在1972年10月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提出,由“key competencies”翻译而来。后来中国学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根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国内对小学生武术核心素养的界定和培养路径研究较少,本文从这方面入手,希望能对后续研究有帮助。
以小学生的武术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中国知网等渠道,以“武术”“核心素养”和“培养路径”为关键词查阅文献资料,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作为撰写论文的依据。(2)专家访谈法。对武术和教育领域专家以及从事多年体育教学的教师和管理者进行走访,请教武术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培养建议,相关难点及有争议性的问题得到指点答疑。(3)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甚至其他学科的异同,探究武术核心素养的界定和武术核心素养培养路径。(4)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查阅视频等形式,了解小学武术的发展情况,根据相关特点作为撰写论文的依据。
国外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分类都强调核心素养不只是知识能力的获得,而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融合。核心素养是“key competencies ”翻译而来,是一个复数,代表一个能力群,是综合能力的代表。核心素养不仅具有知识、技能的身体健康,还要求情感的发展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培养适应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国外核心素养这对我国的核心素养,尤其的体育学科下的小学生武术核心素养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强调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结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具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小学生的终身体育尤其是终身武术的促进过程具有重要作用。[1]这提供了小学生武术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小学生武术核心素养内容的确定起促进作用。
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1)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2)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3)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这给中国小学生武术核心素养概念的定义和具体现提出更为细致的要求
(1)运动参与: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2)运动技能: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同时明确要求,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学习;(3)身体健康: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发育和健康的影响;(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2]同时,《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强调武术在小学校园的推广,还重视武德教育,因此在小学生武术核心素养中,确定“武术知识与技能”“武术道德”两个维度十分必要。
小学生对武术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影视电影,武术的技击才是吸引广大小学生学习武术的重要原因。但由于我国收到西方体育教育思想侵蚀,用竞技体操的模式发展武术,学校的武术教学更多地教授武术动作,较少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武术,缺少技击性,武术变成“武术操”,学生对武术课逐渐失去兴趣,产生学生喜欢武术运动,但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邱丕相教授认为一味用功利思想较重的竞技体育教学模式来实践武术教学,其方向是高、难、美、新,这实际上还是体操竞技的发展之路。其结果导致了武术的非传统、非特色和非民族性的发展格局,武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和意义正在逐渐消亡丧失[3]。中国武术的活力就在技击上,邱丕相认为武术就是要搞对抗。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要在十几次课的时间里学会繁难的武术套路并能规范化展演难度相当大。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课程考核,学生只有拼命地记忆套路动作,这种被动地记忆套路的学习方式,不仅不能使学生热爱武武术,反而会使他们厌恶武术。[3]
武术套路是艺术性技击技术动作的集合,涵盖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的复合动作,对于没有任何武术基本功底的中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大难度。就连五步拳中的“仆步穿掌”都难到一大片学生,很多小学生连武术的基本步型“仆步”和“虚步”都做不标准。
武术段位制段前级和一段教材内容,主要面向以在校小学生为主的广大青少年,通过游戏化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习武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武术基本技术和健身拳操开展集体教学、训练和比赛,帮助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功,为接下来的武术学习奠定基础。
武德所包含的内容与新时代体育核心素养高度契合,成为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目前很多武术课堂并不重视武德的培养,导致学生欺凌弱小,打架斗殴,目无尊长的现象时常发生,对武术发展传播产生负面的影响。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王海鸥教授指出:“当今学校武术教育对于武术的礼仪规范重视不够,大多数的小学武术课堂对于德、礼的灌输少之又少。在武术教学中,通过武术教师的言传身教,逐渐使小学生掌握武术礼仪,培养现代武术道德。
鼓励小学宣传并开展各项武术运动和知识讲座,建立武术队,建立习练武术氛围,激起小学生对于武术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起核心和引导作用,提高小学的武术师资力量。高校扩大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下武术专项等的招生名额。同时鼓励小学招收更多的武术教师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武术培训,提高武术教学专业素养。
我国对小学生武术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并不明析,需要相关专家与学者进一步对之界定。小学阶段是树立正确思想模式,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小学生武术核心素养需要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不同的学科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之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