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杰
汉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当今社会,大众由于受到太多武侠影视、小说等艺术作品的影响和误导,认为中国传统武术应该像电影小说里那样能够飞檐走壁武功盖世、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以一敌多玄幻莫测,这种认识甚是荒谬错误,这也是这几年传统武术格斗能力备受炒作和质疑的根本所在。武侠影视、小说剧情的确受传统武术影响较大,但更多的是创作者在格斗客观事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现实中的传统武术格斗技法并不像武侠影视中展示的高深莫测,传统武术攻防格斗是在遵循客观的物理常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军旅武艺强调集体作战,民间武艺则更强调两两对抗中的你来我往,这跟古今国外军事战争、二者格斗的范式没有太多区别。
传统武术由于在近现代受火器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客观影响,逐渐由杀伐之术转变为一项体育项目,运动形式由两人攻防对抗为主体转变为单人套路演练为主体,存在的价值也由保家卫国、安身立命转变为强身健体、娱乐身心,长此以往,大众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变成了单一的、只图“人前好看”的武术套路,但是这并不能扼杀古老的传统武术格杀技击的本质。当今的传统武术缺乏实战技击能力是由于缺少实战对抗强度的训练经验导致的,毕竟民间仍然存在恪守传武格斗能力的武术人,纯粹套路演练和说手并不能实质性地提高攻防格斗能力,从套路到格斗还缺少“力量、耐力、灵敏、意识、空间”[1]等核心要素。大众需要明白,用于格杀才是传统武术的根本目的,技击性才是传统武术的本质属性,修身养性和娱乐身心只是传统武术附带的价值功能。
当今传统武术缺乏足够的技击能力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从最近几年网络上频繁上演的太极拳传人、咏春拳传人被搏击选手KO的舆论风波中便可窥视,当今传统武术呈现给社会的姿态更多是套路演练,对抗能力的训练更多停留在臆想中,两者之间的充分喂手,技击性的体现也仅仅是两两之间的说手,而说手喂手只能明白传统武术动作的攻防用法,却很难在实际的冲突格斗中完美使用,真实格斗的确离传统武术远之又远。原因是说手喂手对对抗强度、意识反应、躲闪速度、空间判断等能力的训练不够,而具备并在格斗中有效发挥以上能力才是真实格斗中获胜或一击制敌的根本因素。缺乏了真实格斗训练体验的传统武术的确已经变成了技击中的“海市蜃楼”。
除此之外,当今的传统武术发展缺少推广良好又具有代表性的对抗项目也是其技击能力备受质疑的原因。武术对抗项目包括散打、推手、长兵、短兵等,散打是80年代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武术对抗项目,目的是对传统武术在当代发展缺乏技击性的弥补,但散打技术虽说是提炼了传统武术中踢、打、摔等攻防技法而推出的对抗项目,但是运动员只打不练却是不争的事实,“散打运动呈现给大家的是彻头彻尾身穿武术衣钵的另外一种崭新的表现形式”,[2]这就使得散打项目的推广并没有消除大众对传统武术技击能力的质疑。从“舞对合毂”、练用一体的角度出发,传统武术的确需要将短兵、长兵等对抗项目推介出去。“短兵是短器械刀、剑、鞭、锏等技法综合运动的一种对抗性运动”,[3]能充分反映传统武术短器械的对抗规律。长兵是对众多传统武术长器械的统称,技法源自枪、棍等,能充分反映传统武术长器械的对抗规律。这些项目的许多单个技术动作更贴近于传统武术套路中刀、剑、棍、枪等器械的技术动作,更利于大众认识传统武术套路技术的技击能力,从而驳斥对传统武术技击性的怀疑。
传统武术的传承危机首先体现在传统武术人的生存困境上。当今的传统武术人主要的生存环境并不在社会的中高等阶层,社会中下甚至底层才是传统武术人最主要的生存之地,如《藏着的武林》第四集中蔡家拳传人胡有来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三个女儿其中一个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子嗣中并无武艺继承者,村里的即便有想跟随他学艺的小孩也因为父母付不起学费而作罢,生活经济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以上山采药为生,蔡家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而像胡有来这样的中下阶层百姓一般不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就使得传统武术人空有一身绝技却无施展发挥的空间,使得真正传统武术技术无法在社会中充分传播和发展,纪录片中苌家拳传人刘义明,一身武艺,原本在高校兼职任教传授苌家拳技艺,但因学校顾虑学生安全在高校里一直无法充分传授苌家拳格斗技艺,这就使得自己传授的技术与心目中的技术相差甚远,在郁郁不得志之下还是选择离开高校,既不能安身立命、又无用武之地是对当今传统武术人生存困境最真实而尴尬的写照。传统武术的传承危机还体现在传承的脆弱性上。在21世纪瞬息变化的时代,传统武术并没有因时代的更迭改变固有的传承发展方式,许多拳种的传承仍以家族血缘为纽带,而家族血缘的传承方式本身就具有路径单一、辐射面窄、传承脆弱等劣势,这就使得一旦传承人离世,拳种的精湛技艺便可能面临断代的危险,从而陷入人亡艺亡的境地。《藏着的武林》第二集中讲述了甘肃天水一带赫赫有名黑虎棍法,其传人叫赵晓章,师承其父亲,父亲早已离世,但两个儿子却无一习练黑虎棍法。黑虎棍的出名得益于其极强的技击能力,身为农民的老赵迫于生活的压力,平日以种樱桃、玉米、拉砖为生,使得黑虎棍的格斗技法一直深埋在老赵心底,没有传承下去,不幸的是在2019年一次事故中赵晓章意外去世,黑虎棍法也随着它埋藏地下。这只是传统武术“人亡艺绝”的个例,在传统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能已经有许多拳种因此而绝迹,而今后如果不对传统武术加以保护,这种“人亡艺亡”的情景还会频繁上演。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文化产物,“在古代其技术更多集中在下层社会,具有较多的俗文化特征,可以说武术是一种俗文化。正因武术在古代是一种俗文化……才使得它能够以俗文化的特征在民间更好地流传。”[4]传统武术的俗文化特征一方面保证了其在长久的中国农耕社会中稳定的得以传承发展,另一方面长时间浸润在俗文化之中,使传统武术形成了许多极其庸俗的处世之道及庸俗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中与当今社会价值观相矛盾、冲突的是传统武术迷失的一个原因。其次,传统武术生长传承于中国自古以来的民间社会,其技术载体是文化素质较弱的普通百姓,这就决定了传统武术自身的变异性、创造力较差,这个缺点导致传统武术必要时不能因时而变、顺势而为,使得在城市化的今天,当韩国的跆拳道以统一帅气的制服和振奋人心的口号引领搏击风尚的时候,西方的自由搏击以专业的训练装备和炫酷的实用动作吸引年轻人参与时,传统武术的自身包装和形象塑造并没顺应时代的潮流,仍延续着古老、陈旧、传统的模式,而当年轻人对此选择视而不见时,传统武术在当今城市化的社会中再一次迷失自我。加之如今的中国社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城镇化步伐,传统武术一直赖以生存的沃土——乡村,正一步步被时代改变和吞并着,传统武术在当代的文化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和侵蚀。原生环境不断衰落、新生环境无法适应已经是传统武术当今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首先文艺创作者应该树立正确客观的传统武术形象,以正确的传统武术文化为基础进行影视文学作品的创作,尽可能减少输出误导大众认知的文艺作品;其次权威媒体应该加大对正确传统武术文化的宣传和报道,抵制和禁止恶意营销传统武术文化的个人、团体和机构;最后,当今也是个人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作为公众的一份子应该对真与假、好与坏的舆论现象进行明辨,不能为负面舆论推波助力,也不能随大流地被错误的舆论导向带偏,进而加大对社会公众的不良影响,我们个人应该以权威媒体的报道为导向,传播正确、健康、积极地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让客观真相走进大众的视野。只有文艺创作者、权威媒体以及公众共同担起责任,才能改变大众对传统武术的错误认识,让传统武术的真理回归到常识之中。
我们提倡大力发展传统武术对抗格斗类项目,并不全盘否定传统武术套路以及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首先,武术套路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着,“势路并行”是传统武术技术特色,而且武术套路已经成为中国武术区别于其它国家武技的特点之一,否定武术套路就是否定传统武术本身;其次,在演练套路技术时也能够很好地表达格斗对抗项目的技击规律,“格斗技术讲究力量大、击打准确、动作流畅,武术套路的演练也讲究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5]这与真实格斗的技术规律不谋而合,我们对套路异化的认知可能是由于习练者自身把武术套路操化演练了,而武术套路技术本身并无错误。《藏着的武林》一直宣扬让“真正的武艺回归”“真正的武艺”指的就是对抗性的传统武术。传统武术对抗项目的发展应该提炼加工、去粗取精、推崇精华,因为传统武术拳种有129个之多,每个拳种或多或少都含有能直接格斗的“势”,但良莠不齐,系统性有待提炼,因此我们只能在传统武术中挑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长兵、短兵、中国式摔跤、太极推手项目进行大力发展,长兵技术是传统武术的枪、棍等长器械格斗技艺的代表,短兵技术是传统武术刀、剑等短器械格斗技艺的代表,中国式摔跤和太极推手技术反映了“借力打力”“以巧克力”的传统武术攻防智慧。传统武术格斗类项目的发展对回应大众对传统武术技击能力的质疑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武术想要在当今社会中扩大影响力,提高传播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应该有针对性地在高等院校内培养大量的技艺接班人和继承者。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摇篮,有一大批文化素质很高的教师和学生群体,他们对事物的学习能力和辨认能力大大超越了底层百姓,尤其是他们自身就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师范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年复一年的将自身技艺和知识传播给学生,而学生将来走向教师岗位又可以传播给更多的学生。《藏着的武林》第四集中传统查拳传承人马建父子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在高校教师中广收门徒,而这些门徒中不乏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硕导、博导。通过在高校招收徒弟一方面提高了民间传统武术人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资源和人脉网络源源不断地进行技艺传承,这是今后传统武术传播发展需要大力开发的路径。
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文化自身的优越性,具备在当代弘扬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顺应时代潮流进行自身包装和改造也是帮助其更好发展的基础。传统武术虽然贵为国粹和优秀民族文化,但是它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的发展似乎无法跟许多西方体育项目平等相待,拳击、综合格斗、自由搏击比赛等都是舆论媒体报道的宠儿,而具有深厚历史的传统武术比赛鲜有出现在媒体报道中,这跟传统武术自身缺乏足够吸引力以及无法迎合这个时代的价值审美是有一定关系的。首先,应该对传统武术进行外形的包装和重塑,传统武术坚守传统和古典本身没错,但应该是在现代化、时尚化、美观化基础上的古典,将拳馆时尚翻新装修是必须的,再增设传统的茶具、字画、音乐等进行装饰,练拳结束后几人围桌而坐品茶赏赋交流心得,既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其次,加强传统武术对当代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培养和精神品质的塑造,在国家如此强调加强体育在教育中对青少年品格培养的当代,传统武术尤其是对抗项目更迎来了复兴发展的绝佳机遇,通过在武术比赛中大力发展传统武术对抗项目,一方面能够很好地驳斥大众对传统武术技击能力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可以重拾中国丢失已久武道精神,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注入活力,塑造国民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
复兴任何一项古老而悠久的民族文化技艺都不是一鞠而就的,它需要技艺行业的领导者和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传统武术的对抗技艺一定能够重新在现代化的社会中迎来复兴,在世界格斗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