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龙
(太原学院,太原 030000)
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国家对农业的研究格外重视,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保障。初步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经济比例在2020年占13.6%,而2019年所占的比例是11.4%,这一比重虽然变化较小,但对应的经济金额非常庞大[1]。只有实现农业全面发展,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强化我国的综合实力。20世纪90年代,我国将农业技术视为研究的重点,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国各地均开展了农业种植革新,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当前,物联网技术更加完善,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更加便捷,从本质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2]。但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物联网应用的过程仍然困难重重,需要技术人员不断探索。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不容忽视,尤其是物联网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表现出了多角度的优势,有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升,符合我国农业的宏观发展目标。
物联网技术为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农业信息的传递。例如,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将天气预报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农户,让农户提前做准备[3]。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信息的传递并非是任意的,必须规避不必要的信息,最大程度上拓宽信息渠道。一般来说,农业信息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既包括选种与施肥,又包括病虫害与防治。就东北地区来说,物联网技术的融入使得信息的传递非常便捷,农户在手机上可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土壤的肥沃信息。另外,山东等地区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创建了有效的“药物真伪短信查询信息系统”,种植户可通过短信的方式查询药物的使用规范,并监督药物的价格和质量。由此可见,正是由于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农业信息才得以迅速传播,确保了农业种植质量。
有效的监督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但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安全事故时常发生。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较多,而最为主要的是监督制度不完善。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尤其是减少了产品销售环节出现的安全问题,杜绝了安全隐患,确保了食品的安全[4]。为了实现农副食品的安全保护,部分地区成立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要求对经过世贸市场的农产品开展全方位的检查,对每一批货物进行跟踪,掌握货物的运输流程和销售、配送全貌。此时,消费者就可以通过手机渠道查询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过程,最大化避免假冒和低质量农产品出现,确保农副产品安全。
对农产品安全溯源技术来说,其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持,该技术在国外逐渐趋于完善,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方位追溯,为产品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无论任何原因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对应的监管部门均可以借助农产品安全溯源技术开展查询工作,进而明确责任人。20世纪90年代,多个国家开始研究IDEA项目,并设计出了多样化的农副产品电子标识,最常见的是注射式应答机,该方式使得100多万头家畜具备了独立的“身份证”。另外,瘤胃球、电子耳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标记了家畜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相应的丢失率迅速下降,仅为0.2%,得到了畜牧业养殖户的广泛好评[5]。
要想实现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就必须开展智能化培育。智能化培育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也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5]。从宏观角度来说,智能化培育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融入了大量的农业信息,引入了无线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园区生态环境的全方位控制。智能化农业能够检测园区内的生态环境,形成复杂而准确的生态数据,为后续园区内温度、湿度以及灌溉计划的调整创造条件。在智能化农业背景下,农作物得以健康生长,既提高了产量,又改善了品质。
物联网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有助于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领域的研究,并试图引入物联网技术,希望可以改善农业发展水平。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的结合是必然趋势,从技术角度来看,其大致可分为3部分,即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需要从3个角度开展。笔者总结了现代农业发展中物联网应用的困境,除了技术层面,还有基础投入不足、农业重视不够等因素。
2.1.1 感知层
当前,农业领域传感器缺乏是约束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大力研发传感器,才能实现农业全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业传感器的形式较为简单,种类极其有限,在世界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0%[6]。为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传感器层面,拓展我国在该方向的知识产权项目;学习传感器的设计方法,以自身市场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传感器类型,如纳米传感器,其既降低了农业种植成本,又实现了节能控制,满足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1.2 传输层
物联网数据传输过程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可靠性差,无法与我国农业发展需求相吻合。尽管我国重视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但当前的数据传输过程仍存在兼容性差等缺点[6]。鉴于此,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不能停留在智能化层面,还需要充分考虑数据传输因素,尤其要实现科学化物理层拓扑架构的设计,根据农业产区具有的环境特点,建立差异化的信息处理平台,确保农业种植的绿色化和环保化。
2.1.3 应用层
当前,我国实施了全方位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架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忽视了网络应用模式的潜在问题,导致物联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多样化矛盾。其中,兼容性是当前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实现物联网技术与农业领域相结合的前提,只有设计出完美的融合技术,如信息融合模型,才能获取农业领域深层次的信息,为后续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 基础。
对我国来说,物联网技术的研究时间较短,其还无法在农业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尤其是系统软件的搭建都需要庞大资金的支持,再加上农产品获得的经济效益较低,使得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停留在“口号”上,实施过程缓慢。另外,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多集中在高档花卉方面,而普通的农产品使用较少,即使当地的相关部门推出了物联网技术应用扶持政策,但效果甚微。为此,目前的重要工作是增加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成立专门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部门,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落到实处。除此之外,要求工商和农业部门做好统筹管理,协调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制定应用统筹规范,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全方位革新。但是,受传统农业种植理念的影响,大部分种植户对物联网技术并不认可,导致物联网技术难以推广。另外,乡镇地区对物联网农业的应用重视不够,仍鼓励种植户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进一步约束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此外,政府对物联网的研究不重视,资金投入不足,物联网技术研究人员缺乏,也是制约物联网农业应用的重要原因。
从宏观角度来说,农业物联网技术与时代的发展相统一,属于高新技术产物之一。农业物联网技术尽管优势较多,但其存在资金投入量大、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不容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相关部门要想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就应该做到统筹规划,尤其是实施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扶持制度[7]。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如政府的宣传等,必要时可组织合理的农业知识讲座,向种植户讲解农业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引导其学习先进的农业管理经验。未来,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将继续完善,并向着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引导,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品牌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业产业链。当然,政府也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为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共同发展农业经济。
如何促进农业发展是我国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有助于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成熟,但其在农业领域应用面临的困境同样需要注意。未来,物联网农业需要解决技术问题,重视资金的投入,提高对农业的重视度,以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