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政,朱 昆,张 静,郭子宁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 450000;2.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郑州 450000)
2020 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继续强调,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
为做好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河南省(下称“我省”)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2018 年河南省科技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省统计局、中国农业银行河南分行出台了《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省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审核、建设、管理、验收、监测、评价和评估等工作。《办法》明确了认定标准,还提出省园区办对通过验收的园区实行动态管理和综合评估。园区评估工作原则上每3 年进行1 次,对评估不达标的园区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则取消其园区资格。省科技厅对正式批准建设的省级园区建设实行项目倾斜,此外,我省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河南省星创天地建设实施细则》,以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为载体,打造线上平台,培训创业主体。
截至2018 年底,河南共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1 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4 家(分别位于郑州、新乡、濮阳、许昌、兰考、漯河、周口、鹤壁、商丘、焦作、南阳、驻马店、安阳、信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9 家,构建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三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农业科技园区规模与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基本实现了全省各地市农业科技园区全覆盖,形成了特色鲜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效果显著的园区发展格局。全省园区共集聚科技企业孵化器37 个、星创天地22 个,这些创新创业平台有效整合了人才、技术、信息、品牌、金融等要素资源,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目前,全省国家级园区内共建有研发机构33 家、院士工作站25 家、技术交易机构19 家,园区累计审批专利3 821 个,其中发明专利684 个,已成为河南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
园区内创建国家、省、市科研平台25 个,建立了产学研融合体系,承担国家科技支撑、973、863、星火及省市项目70余项,占全市承担省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80%以上。园区共累计转化成果944 个,累计引进农作物新品种998 个,新技术730项,累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 582 个,新技术1 681 项。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转化推广,提高了园区农业科技水平,推动了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
园区内有农业科技型创新企业96 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作物新品种的企业23 家;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7.33 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1/3。
目前我省有73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共打造线上平台379个,线下平台5 492 个,有力助推了农村的创新创业。星创天地共集聚创业导师584 名,专职创业服务1 103 人,累计举办各类创业培训活动69 176 人次,累计促进就业人数达13 万人,为农业中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提供创业培训基地与创业实训基地,构建科技咨询、质量检测、技术集成创新、成果示范推广、科技服务、技术培训等综合服务体系。
星创天地累计吸纳入驻创业企业7 872 家,获得投资总额达116 亿元,涵盖种植养殖、食品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商务、金融投资、广告服务、教育培训、法律援助、物流运输等行业,如国家级万邦星创天地2017 年培育孵化200 家中小企业,累计入驻企业数达1 700 余家,新增固定商户500 家,累计服务商户数达6 000余家。
星创天地为创业者提供最便捷的融资服务,已备案国家级星创天地,入驻企业累计共获得投资25.6 亿元,有效帮助创业者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难题。
目前,大部分园区的建设都是以政府投入资金为主建设起来的,由于农业自身生产周期长、整体效益低,科技园区和星创群体自身资本积累慢、总量不足,社会资本对农业发展投资积极性不高,农业科技设施集群的发展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从事科技创新的人才是集群建设的关键,酬劳偏低,行业人才流失严重,进而导致创新缓慢。由于科技人才少,已建成的科技园区和星创企业对新技术的研发滞后,影响了科技基础设施效能的发挥,同时也影响已经研发和引进的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不能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管理出效率,由于编制问题,很多园区管委会至今仍未成立。园区建设规划滞后,没有功能与定位,低质量效仿,发展目标背离粮食生产,致使园区效益弱化,形成了重申报、轻建设、轻管理的现象。
内部管理水平落后,管理人才缺乏,运行机制不灵活,园区运行活力不足,营利能力弱,自身造血能力差,部分园区主要由政府支持运营,社会影响力小,融资能力不足,制约了园区进一步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解决全省粮食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为重点,突出区域特色,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创新、经营主体为突破口,促进农业科技设施集群向高技术、高效益、高效率发展,带动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竞争力不断升级,农民收益逐步提高。
3.2.1 坚持政府主导
围绕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项目倾斜等,引导园区服务粮食核心区的粮食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3.2.2 注重创新指引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强化新技术应用,培育农业生产行业高新技术龙头企业,支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农业行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产业园区,全面创新技术、品牌以及管理模式。
3.2.3 细化分类,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突出问题,对园区进行细致的规划和指导,促进其产业健康发展。
3.2.4 强化科技成果的示范与推广
创新技术扩散和联动机制,做到以点带面,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生产资料产出率。
3.2.5 集成政策优势,合力服务创新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科技、资本、信息、人才等创新方面,研究集成政策,服务园区发展;秉承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调动园区与科技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根据河南省出台的《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 年)》,粮食核心区主体范围包括95 个县(市、区),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3.5%、基本农田面积的85%,其中国家认定的粮食生产大县72 个。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主要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内建设,重点在产粮大县。
计划到2030 年,构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建成突出服务粮食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省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网络,以科技园区和星创天地为主体,吸引广大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能力突出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和星创天地群体。
3.3.1 2025 年目标
①建设规模:在产粮大县建设30 个农业科技园区,创办30 个科技型企业,累计新创建100 个“星创天地”,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②服务面积:通过科技园区能服务粮食核心区50%的粮食生产面积,通过技术示范和推广,优异品种覆盖达到95%以上,产量水平提高3%左右。③技术积累:每个科技园区要保证4~5 名技术人员,有1 名科技领军人才,通过引进或研发4~5 项核心技术,熟练2~3 项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④科学管理:按新型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建立合理利益分配制度,保证自身营利和正常运行。
3.3.2 2030 年目标
首先,园区布局更全面。省级园区发展到72 个,覆盖72个产量大县,创办200 个科技型企业,累计创建300 个“星创天地”,创新创业活动持续涌现,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其次,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通过引进或研发200~300项核心技术并熟练应用,研制或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再次,产业集聚度有较大提升。培育一批高产值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先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最后,提升园区带动能力。加大带动力度,带动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使园区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型载体。注:朱昆,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