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及防范

2021-11-22 20:21:26史泓博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法律

史泓博

(宏太人力资源(江苏)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000)

0 引言

社会的发展速度变快,促使各个领域都在不断调整,更新发展方式为的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企业在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信息化因素的影响,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需要不断强化管理工作,对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促使企业内部可以实现协调发展,减少在用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强化员工对企业的信任[1]。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1 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并没有系统的经验作为参考,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建立起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岗位安排不科学、不合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将企业自身的门槛展示出来,并甄选出更多为企业工作的优秀人才,但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存在管理混乱、人员分工不明确、内部岗位职工分配没有协调等问题,导致员工最终的收入与付出之间不对等,继而丧失参与工作开展的积极性。

1.2 激励机制没有发挥作用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中,激励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员工在企业的激励制度下,在工作进行中会付出更大的热情,但很多企业的激励制度都不完善,员工没有感受到相应的福利,工作动力不足。公司设立激励机制,为的是更好地提升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将员工参与工作的目标与企业工作开展目标相结合[2]。日常生活中,企业的激励制度包含了员工工资、医疗保险以及相应的保险费用等,但很多员工在参与工作时并不满足于此,企业想要在工作开展中将员工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就要不断建立健全激励制度,保障所有的机制能够正常应用。

1.3 监管机制不健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管机制不健全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企业工作的开展需要正常的监督,这样能够避免工作开展中出现各种徇私舞弊的现象,或者是内部人员在利益、情感等驱使之下出现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通过相关调查分析,企业中工作任务比较轻的部门会有非常多的“关系户”,继而导致一些工作任务比较重的部门出现人手不足的现象,最终不能完成预期工作任务。一些员工始终处于繁重的工作状态下,且工资水平无法提升,时间久了,员工就会丧失对工作的积极性。

1.4 管理风险意识欠缺

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欠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人力资源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也会引起管理风险,最常遇见的是用工法律风险。员工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升,当出现问题时就会使用法律手段维权,企业在处理时,不但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加剧自身的不稳定性,影响到企业的正面形象,甚至降低其他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法律风险。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2.1 法律风险

在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招聘是最基本的环节,在求职者与企业之间建立渠道以供沟通交流,求职者通过该渠道将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考虑求职者是否符合自身的需求[3]。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也存在比较大的风险,一种是就业歧视因素,我国明确规定在招聘工作中杜绝歧视现象,尤其是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等,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这样的现象仍然存在。另一种则是合同条约问题,即企业与员工之间签订劳动合同,有些企业会在合同中添加一些违反法律的条例,如不缴纳“五险一金”等,这对员工的个人利益造成了较大的损害。

2.2 离职风险

企业员工离职,看上去简单,实际处理起来是非常琐碎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果不参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员工可以起诉企业。若员工在就职期间因为怀孕,企业将其辞去,这样的行为就触犯了法律;如果企业是在与员工合约期满之后解约,需要科学、合理、规范作出相应的对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需要面对退休风险,我国对劳动者的退休年龄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当员工达到一定的年龄之后,企业就不可以使用超龄员工,因此必须有效避免出现各种法律风险问题。

2.3 培训风险

就目前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强化自身的软实力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对员工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企业从内部进行改革,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与工作技能,以此建立起更加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4-5]。在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时,不能存在任何马虎现象,不能在培训工作中出现不合理的安排,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增加企业培训风险。培训工作出现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培训体制不合理,形式老化,导致员工参与培训之后无法获取相应的技能;二是企业所选择的培训内容与现今的经营方式不相符。对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调研,从而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

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3.1 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的法律意识

我国现今的劳动法在不断完善,但劳动争议不降反增,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自身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很多企业会把利益最大化放在工作开展的首位,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此,企业领导需尽快转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模式。如今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变成以人为本,加强对企业员工合法权利的重视,从而实现对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6]。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要加强对《劳动合同法》的深入学习与理解,重点针对一些劳动争议案件展开研究,从而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控水平,企业也可以引进法律专业人才来开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3.2 防范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劳动合同是在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文件。劳动合同签订后,如果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非常严重的法律风险。因此,在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要提高对合同条例的重视程度。合同中要包含两种因素:一种是针对招聘资料以及宣传资料的审核,在此类材料中禁止出现我国法律严禁出现的内容,保障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是平等的;另一种则是在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企业地点、就业条件等信息,对就业环境描述尽可能详细,为企业招聘工作提供更多的标准,就业者也可以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最大化地展现出来。

3.3 积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保障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相适应。企业在创新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各项规章制度,如薪酬福利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同时,对各个工作开展环节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加以识别,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要根据情况进行优化,从而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制度保障[7-8]。另外,企业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培训风险应对机制,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企业在快速发展,相应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要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

4 结语

随着法治社会不断发展,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时,尤其是企业与员工之间产生纠纷时,若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就会对企业内部产生影响。对此,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用工法律风险的防范,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法律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03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8
让人死亡的法律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让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