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燕萍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数据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油气田企业是规模庞大、生产技术复杂、信息处理量大和环境因素众多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不可避免地呈现了复杂性、普遍联系性、风险性和模糊性等特点。作为对这一大系统进行组织、指挥和协调的生产运行指挥部门,必须对油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各环节、各要素保持高度关注,进行统一协调和指挥,确保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健康、统筹地运转。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运行指挥部门就是油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枢纽和中心,是综合了勘探、开发、石油工程、地面建设和后勤保障各类业务的综合职能部门,是一个全面的、统一的管理网络,也是一个信息高度集中和快速发散的基地[1]。油气田企业点多、线长和面广的实际特点增加了对其生产过程实施管理的难度。如何全面把握生产即时动态,系统汇总各类生产数据,提升综合分析预测能力,进而准确判断生产状态和变化趋势,增强生产指挥的预见性、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好地形成经营决策、生产指令,并监控执行好这些决策和指令,是油气田企业发展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目前,生产运行业务实行“油田公司-采油厂-作业区”三级管理模式,生产运行处负责收集和上报各类生产信息,组织协调油气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环节,根据油气生产计划调度任务至各个采油(气)厂并监督计划或任务的执行状态,负责应急管理以及突发事件的组织处理、信息传递和资源保障工作。各采油(气)单位、储运公司负责按照油气生产计划或者调度令开展油气生产并上报生产情况,负责处理或上报生产运行波动或突发事件[2]。
生产运行业务的特点是具有计划性、连续性、即时性,即在生产任务计划时间内,按照既定目标连续开展作业,并通过生产保障手段确保油气田正常运行,及时掌握每日油气产量、运行指标,做好其他部门业务衔接和调配工作。生产运行管理是整个油田上游板块正常生产的核心,起到整体调控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主要具有以下方面内容。①专业交织、信息面广。作为达成增储上产的核心执行环节,生产运行业务覆盖了油田所有生产环节,涉及油田生产各个专业的各类信息。②协同性高。为了完成生产任务,需要协调和组织多部门联合会战,并保证指令上通下达。③实效性强。为了掌控生产,需要掌握和分析最新的动态信息和问题。④知识共享需求迫切。积累共享专家经验、技术成果、经典案例等知识,提高问题处理的效率。
传统生产运行业务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管理层次多、管理粗放、业务交叉,带来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职能部门职责存在交叉,协调指挥不足,基层生产资源独立调配,全局统筹不足。②任务下达层级较多,任务安排信息不够全,任务执行缺少跟踪。③信息上传下达手段不统一、不及时,依然用电话、微信等传递信息,存在信息泄露、信息失真等问题。④部门间的数据共享、融合分析、综合决策支撑亟须加强,如在重大项目事故处置时,及时获取一致性信息难度大。⑤生产分析与经营分析融合不紧密,及时成本效益分析提升空间大,效益预测分析能力欠缺。
新疆油田公司涉及地域广袤,钻井工作的工作现场经常位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地貌恶劣的环境中,勘探生产和油气生产设备在地理位置上极为分散,很多场站井场、自动采集设备处于无人值守状态,勘探与生产业务相关的决策者、指挥者需要实时获取决策指挥所需要的现场信息,实现对所属油气生产单位日常生产运行状态的综合监控、对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对重大生产活动的及时掌控,加大生产中各类问题的协调解决力度,强化指挥调度油气产、运、储、销等运行职能,进而提高油气田企业生产运行指挥协调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受控运行,全面推进油田公司精益化管理,做到科学、平稳、均衡地组织油气生产,转变运行管理模式[3]。
生产运行一体化管理模式基于新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立足于新疆油田智能油田建设的长期目标,从生产运行指挥、运行监控调度角度出发,完成生产运行状态的综合监控、生产的实时指挥调度,为生产安全管理提供基础保障,为生产效率提升提供基础平台,为智能化应用提供基础手段,其具体做法如下文所述。
(1)实现集中统一的生产运行调度指挥。油气生产单位安排调度人员到生产指挥中心集中办公,同时为其他专业公司或单位预留办公条件。日常工作由生产指挥中心带班值班,满足生产运行集中调度的需要。
(2)实现产炼运销储贸全过程闭环管理。在集成油气产业链优化系统和生产经营计划平台的基础上,搭建生产经营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支撑平台,充分共享产、运、销、储、贸各环节数据,实现生产运行动态跟踪、产业链风险预警、计划完成分析、运行协调调度、辅助决策支持等功能,提高产业链快速响应能力和执行力,为提升公司生产经营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3)促进生产经营组织模式转变,推动生产运行效益优 化。建立油田公司生产指挥中心,促进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由传统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现场值守”向“共享技术、资源+专业化运营”转变,使业务的组织方式从独占资源、各负其责的自留地模式转变为大平台、大调度的共享资源模式,推进车辆、物资、服务队伍等生产资源共享,推进供应商市场化运行,充分增强资源整合能力,推动生产运行效益优化[4]。
(4)建立油田生产管理新模式,保障勘探开发和提质增效任务高效完成。以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为龙头,纵向减少指挥层级、横向畅通指挥关系,建立横向一体、纵向扁平的一体化生产运行管理模式,让现场掌控更有力、指令下达更快速、信息传递更完整、任务执行更高效。同时,油田公司应建立勘探、开发、生产、储运集输和销售的全链组织调度机制,精准掌控生产情况,实施资源配置优化,实现计划跟踪、现场监视、生产协调、决策支持,保障勘探开发和提质增效任务的高效完成。
基于新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实施生产管控中心适度集中、生产运行在线闭环管理,车辆、物资和服务队伍等生产资源共享共用,推进供应商和服务队伍专业化、市场化运行,形成横向一体、纵向扁平的油田一体化生产运行新模式,其预期效果如下文所述。
(1)打破传统运行管理模式,创建以生产指挥中心为龙头的智能化、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的集中监控、集中调度、集中指挥和集中管理,实现高水平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智能化管控。
(2)实现对油气生产单位的采油、采气、轻烃、注水和集输等系统生产实时数据,油气产能建设、井站、管线、环境敏感区等生产视频,供用电、道路及通信等业务整体状况和生产细节的实时监控,从而实现对生产业务的全面监控。
(3)纵向从公司延伸至厂处、作业区,横向联动机关相关部门,跨业务、跨部门协同办公,实现生产运行业务全过程在线闭环管理,全程跟踪和留痕处置,确保生产经营受控运行。
(4)实现供应商、服务队伍等生产要素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组织统筹,以准东、腹部、南缘和西北缘四大区域为核心构建区域运行维护中心。
(5)紧扣生产集约化理念,实施原油生产、天然气生产、原油集输、天然气集输和产能建设的一体化决策,实现原油产销平衡、天然气产销平衡[5]。
(6)当应急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在生产指挥中心会商,可及时全面获得事故现场信息及与应急相关的环境、现场、预案、车辆和物资等信息,保证实时根据现场情况提出最合理的救援方案,提高应急反应的决策质量。通过实时感知和跟踪现场情况,可提高应急指挥、决策指挥的效率,并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调整优化救援方案。指挥效率的提升与决策质量的提高将降低因事故发生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少或避免社会不良影响。
企业应基于新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探索生产运行一体化管理模式。综合展示各类实时信息,自动产生预警和报警信息,对业务运行重点环节进行监控和应急处理,实现一体化协作的生产运行指挥。推广应用一体化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应对严峻生产经营形势和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