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明德学校 佟莉丽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但是,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节课、一学期就能完成,学生往往需要经过课后的练习环节才能巩固所学,掌握能力。
语文教学当中,教材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组在教材内容的选用、改编以及排序上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所以,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教师深入挖掘的“宝藏”。在培养低段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优化语文课后作业方案时,教师就可以对教材进行更全面、更多角度的分析。尝试带领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后,也对课文的语言形式及表达方法进行探究。教师可以从“字、词、句、段、篇”这五个层次出发,由浅入深,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
例如,在《一个接一个》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从“字、词、句、段、篇”五个层次出发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继而提出课后作业:“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写作方式是否十分有趣?课后也请仿照课文的形式尝试创作一篇小诗歌吧!”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仿写过程中对这种简单儿童诗的写法有更多了解,也能在创作过程中体会文字的魅力。这样的仿写不仅不会产生难度过高的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模仿趣味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常常希望通过严肃的课堂来传授语文知识,通过系统的习题来巩固学生所学,因此,课后作业比较机械化。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紧密围绕小学低段学生实际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教师要发现这一时期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天马行空的思维,再根据这些对课后作业进行设计与安排,从而使得学生更愿意投入精力与时间去完成课后作业,同时能够从作业中获得更多的素养成长。
例如,在《村居》一诗的学习当中,学生会接触到清代诗人高鼎所描写的二月堤柳儿童纸鸢美景图。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在学习完《村居》这首诗后,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一下二月的春天,绿色的杨柳,快乐的儿童,美丽的纸鸢……”当学生沉浸到意境中后,教师可以引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精炼的诗句进行扩写:“大家脑海中的‘村居’美景是怎样的呢?利用白话文描写出自己理解当中的‘村居’世界吧!”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利用课文中的素材创作自己的作品,既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又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使得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快乐的想象中获得提升。
语言能够构建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思考、总结等方式把握文本内涵,体会文章情境亦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思想,还能使得原本抽象的文字立体化,从而帮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加学习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热情。因此,在设计小学低段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从情境的角度切入,将“拓展语境”这一方法灵活应用到作业设计当中,带领学生感悟语文学科之美、中华汉字之美。
例如,在教学《朱德的扁担》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境的拓展:身为红军总司令,拥有非常高的权力,可朱德总司令却( );官兵们照顾年事已高的司令,于是( ),可朱德总司令却( )。战士们尊敬、爱戴,而又心疼着朱德总司令。通过这一语境拓展,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文字具体化为一个生动的情景剧,感受朱德总司令勤恳的品质,使得教学更加细致,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更加高效。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过程当中,语文作业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从教材亮点的挖掘出发,根据课文“字、词、句、段、篇”等层次结构进行仿写改写;可以从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入手,提高课后作业的趣味性,高效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可以从语境的巧妙拓展切入,帮助学生把握文本意蕴,提高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