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军
羽毛球项目自1873年诞生以来,发展至今已有着140余年的历史。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葛菲/顾俊勇夺女双冠军,实现我国奥运会羽毛球金牌 “零突破”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更是包揽了五个项目的所有金牌,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壮举。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前赴后继,在世界大赛中为我国争金夺银,推动了羽毛球项目的普及和发展。多球训练作为最有效的羽毛球专项练习方法,对羽毛球初学者和高水平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多球训练是笔者一直所追寻的。
羽毛球多球训练是集运动员的手法、脚步、临场反应、体能、战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方法。它指的是在持续、大量供球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球速、不同落点、不同力量、不同技术组合的方式,使受训者按照既定的训练程序和要求,进行持续性的对单个或多个技术动作进行训练,使用一种或多种击球技术连续将球击到指定区域或规定线路的训练方法。多球训练法具有重复性、练习密度大、练习强度高以及更贴近于实战的特点,其练习时间、供球个数、练习组数、训练强度都是可控的,是最为有效的羽毛球专项化训练方法。
3.1.1 单项技术多球训练
单项技术多球训练,即为使练习者掌握或提升某一项技术而采用的连续在指定区域为练习者提供多球进行练习,练习者运用规定的击球动作将球击入特定区域的练习方式。单项技术多球训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练习者刚接触某项技术动作,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还处于泛化阶段。在此阶段运用单项技术多球训练可以使其较快熟悉和掌握技术动作,找准最佳的击球点和击球时机,尽快建立起正确的运动表象[4]。第二阶段为技术动作的的巩固与细化阶段,练习者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该技术,训练的核心要义是加快训练者击球节奏、增强动作的一致性、丰富球的落点和线路,提高击球质量,使动作由泛化→分化→自动化,如:前场正手挑球练习、网前搓小球练习、中后场的杀球练习等。
3.1.2 组合技术多球训练
组合技术多球训练,是为增强练习者在全场的快速移动中完成多次击球的能力,教练员连续将球发到不同的区域,练习者在各位置运用规定的技术动作将球击入指定区域的练习方式。羽毛球是每球得分制,可以将每一分的得失都视为一个短小的比赛片段,在这个片段中,运动员不但有步法的移动和变换,同时也有多种技术动作的使用,将这些步法、技术融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组合技术,如:中后场吊网前→回搓网前小球→接挑球扣杀练习,这个组合训练就涉及到前后场的步法移动和杀球、搓球、吊球等多项击球技术。
3.2.1 一球一击
陪练者连续不断的供球,与此同时,练习者不断回击球至固定区域,其主要作用是帮助练习者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动力定型,纠正错误动作,提高击球的成功率。在练习杀球、高远球、吊球等过程中,都会运用该方式进行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3.2.2 多球单练
练习双方各持数球在连续的多回合中进行击球、回击球练习,如:中场区域的平抽挡练习,对练时可进行30次击球/组×8组。
3.2.3 定点击球
陪练者将球送达至不同区域,如:前场正反手位、中场正反手位、后场正反手位、一前一后的组合位等,练习者根据来球的线路,运用一种步法或多种步法的组合,在不断的移动中将球回击至对方固定区域的练习。定点击球的训练对练习者的脚步移动、移动中的快速击球、多次击球中的反复急起急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4 移动击球
陪练者将球无规律的送达至练习者场地,练习者需要以极强的应变能力来处理来球,在脚步移动快速到位的前提下找准击球点、调整击球节奏、提升击球质量,还能凸显出练习者在被动状态下的处理球能力,该练习方式是难度最大、最贴近于实战的。
完成单次练习的重复次数。单次练习数是由训练内容和目标决定的。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的练习可安排25~35球/组,如:后场吊球→网前挑球练习、后场对击高远球→吊球练习可参照此标准进行训练;发展速度耐力的练习采用20~30球/组,如 “杀上网” 练习;发展无氧能力时可采用15~20球/组,如连续的扣杀练习、劈杀练习等。
某一种练习所设定的重复组数,练习可以为技术练习、战术练习、移动练习、速度耐力练习等。根据练习的项目特点和练习者能力水平差异,以提升速度、爆发力为主的练习内容可采用 “少量多组” 的方法,如6~8组;以提升耐力为主的训练可采用 “大量少组” 的方法,如4~6组。练习组数的设定是动态的,根据练习者的训练效果和个体差异可随时做出动态调整。
间歇时间指的是训练中组与组之间的休息和调整。合理的间歇时间对训练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间歇,运动员不仅可以使身体机能得到适当恢复,还能够对上一组练习中自身的技术动作进行回顾总结,力求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优化练习效果。研究发现,组间间歇的时间长短与训练水平成反比,水平较低的练习者间歇时间较长,水平越高的练习者间歇时间则更短。在进行速度耐力、无氧能力训练时,最好采用两名练习者交替练习的形式开展训练。
喂球速度是练习者所面对的来球的速度。在给羽毛球初学者以及技术水平较为一般的练习者进行喂球时,球速应该较慢,球的弧线要适中,让其有着舒适的击球点和击球节奏,便于保证练习的持续性,达到更佳的练习效果。在进行某一单项的练习时喂球速度不宜过快,在进行连续的杀球、抽挡等速度耐力练习时,喂球则应该适当提速。
多球训练的有效性贯穿于羽毛球专项技术训练的全过程。依据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性特征,通常将一项技术形成的完整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动作的泛化阶段。在这一阶段,练习者刚刚接触该项技术,对于技术动作的特点还不能够清晰认识和掌握,在练习过程中只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动作,初步完成动作,但会出现击球点不准确、发力不集中、落点控制不佳、身体不协调等多种错误。多球练习在这个阶段的主要意义在于能使练习者通过多球练习,熟悉记忆动作的做法,形成初步的技术动作表象,纠正部分错误动作,提高技术动作的准确性,逐步向分化阶段过渡。②动作的分化阶段,这一阶段的技术动作掌握情况与第一阶段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击球点更加准确、发力更加集中,动作也比较连贯,对于球的落点也有了一定的控制,但仍没有将击球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妥善解决。通过多球练习,进一步加强肌肉对于动作的记忆,进一步完善技术动作。③动作的自动化阶段,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自如运用技术动作,动作之间的衔接更加连贯,动作的一致性更好,击球中很少出现失误,并且在移动击球的同时能有着更强的掌控能力,为技术动作的组合和战术打法的多变奠定基础。
运动员在多球训练过程中需要经受重复性、持续性的击球动作练习,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呼吸、击球节奏以保证能够达到预想的训练效果。这可以有效增强运动员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的提高。这就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升,运动能力的强化提供了保证。
多球训练可以在练习中通过反复多次的击球来提升训练强度、增加训练密度,对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发展专项素质、丰富技战术打法,提升技战术水平等均有良好效果[6]。通过多球练习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攻防能力和比赛水平,并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多球训练在羽毛球专项技术的锻造上占据重要地位。通过科学的、系统化的多球训练,对运动员身体素质、体能储备、技战术的运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遵循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稳步提升” 的方针,在不同的训练阶段依据不同的训练项目制定最为贴切的多球训练方案,并要随着练习的深入对原训练计划进行适时的动态调整,以保证多球训练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