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
——以黑龙江职业学院为例

2021-11-22 16:37尚天任
北方经贸 2021年12期
关键词:铺路石工匠劳动

刘 岩,尚天任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有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昭示了我们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理念。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赋予了劳动教育新内涵,丰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高职院校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把握正确方向,勇于担当责任,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做好各项工作,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笔者结合黑龙江职业学院在加强劳动教育方面进行的实践和探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以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为根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

(一)开设劳动教育基础理论课程

根据《纲要》规定的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结合学校多年来推行OBE成果导向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上,更注重与本土化相结合。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推广,现已开始实施成果导向2.0版教育教学改革,并成功联合全国15所院校发起成立全国成果导向(OBE)课程改革联盟,全国17个省市的50家院校成为联盟理事单位,发表哈尔滨宣言,共同推进OBE理念落地生根。学校组建“OBE课程改革实验室”,形成了一批本土化应用成果,出版了《成果导向高职课程开发》《成果导向高职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等专著,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教学理念上的劳动课程设置具有丰富的实施经验和成功案例。在以成果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下,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劳动学习结果。在此基础上,学校设置了《宿舍归纳》《垃圾分类》《办公室档案管理与归纳》等课程。这些课程将劳动教育的基础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相结合、与新时代劳动观相结合,有效融入了劳动法规、劳动安全等知识。通过劳动课程的理论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劳动技能,进一步培育了学生的劳动精神,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二)全面铺开非正式课程建设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思想,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教育,是育人成人教育。学校开展的非正式课程,就是使学生通过真实的劳动去思考、感受、评价某一事件,通过劳动获得感性和理性上的认知。为此,学校进一步整合了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两大战线资源,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努力构建劳动教育课堂与素质教育一体化的育人模式。编制《学生素质养成手册》,开发《素质行动与养成》活动课程,开展“精彩四季、缤纷四节、三赛三动”等系列活动,开展“素质养成8个坚持和素质行动20件事”养成教育活动。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把劳动教育和专业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开设“一院一品”特色专业类学生活动课程,构建了贯穿学生三年学程的“精彩四季、缤纷四节、三赛三动”学生活动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大一素质年,大二专业年,大三就业年”的科学规划。

二、搭建大国工匠培育平台,打造大国工匠训练营

(一)“大师工作室”瞄准大国工匠目标

“大师工作室”建设旨在创新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艺传承、技术攻关与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学校自2017年6月成立首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来,就承担起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按照先进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原则,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培养高端技能人才,为龙江装备制造业发展服务。相比而言,大师工作室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现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就配置了五轴虚拟加工实验室、四轴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三坐标测量仪等,均是专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学习的实操型工具。学校根据学生自愿报名,从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工作室实践学习,编制专门教学方案。大师工作室的学生们,都是通过选拔进入的,学生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也非常珍惜这种高端劳动技能学习的机会,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劳动热情。辛勤的付出收到了成效,大师工作室的教师们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省级各类技能大赛,成功斩获多个竞赛的奖项。

(二)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

学校依托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根据黑龙江省发展规划,建设产教融合平台。该项目是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第一个通过审批立项、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投入使用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平台入驻了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国际旅游服务平台、商贸行业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基地、智能建造综合实训中心、龙职财务服务中心、龙职华为ICT产业学院等多个实训项目,集产业学院、训练中心、研究机构三大功能为一体,成为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的重点项目。现在,学校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平台作用,把企业“请进来”,把学生“送出去”,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永葆新鲜。在平台的实验室里,学生可以操作机器人臂,进行模拟生产训练,及时掌握行业前沿的技能。学生们能够与企业一线优秀工匠接触、学习,更好地发挥能工巧匠的“传帮带”作用,实现了为企业培养能够快速上手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三、厚植工匠文化,以十九大精神引领职教创新发展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价值观。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为中国职业教育、为黑龙江职业学院的创新发展坚定了信心。高职教育要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工匠精神的培育、示范和传承,是实现“大国工匠”的根本所在。

(一)担负起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大任的崭新使命,这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大国工匠培养的摇篮,应该在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方面肩负起更多责任。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研究者、宣传者和践行者,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研究、宣传和实践同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念、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格。学校通过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聘请大国工匠作客学校大讲堂等形式,推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进学校、进讲堂,营造出劳动光荣、创新伟大的校园学习劳动氛围。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活动,深刻感受到劳动赋予人们的智慧,更能走近劳动,由衷地尊重、敬重劳动。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们积极投身于志愿者服务中,与全国人民、与逆行出征医务工作者一起,倾力付出,成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伟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的光荣劳动者。

(二)形成“铺路石”品牌文化活动

学校一直积极探索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与教育的途径和规律,助力职业院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每年举办“铺路石”文化节、“颁龙职奖·登状元台”活动;每三年一次“一石双星(最美铺路石、产业之星、技能之星)”评选表彰活动;撰写编印了《“龙职”七十年》《“寻文化根,铸‘龙职’魂”访谈录》《“龙职”好故事》,设计确定了校徽、校旗、校歌,以及文化具象“人才山”“状元台”;确定《“龙职”教工誓词》《“龙职”学生誓词》并举行师生入职、入学宣誓活动,如此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集中营造出校园内“铺路石”文化建设氛围,为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奠定坚实文化底蕴。经过多年文化蕴养,学校校友中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行业首席科学家、技能大师、改革先锋等,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铺路石”文化的奋斗本色。新华社、人民日报、央广网、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纷纷报道学校“铺路石”文化育人特色与成效,赞誉学校是“大国工匠训练营”。

(三)建设铺路石文化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导学校师生“当好民族复兴的铺路石”,学校建设了“铺路石”文化中心,全景式展示学校“铺路石”文化的形成过程、内涵体系、特色亮点、品牌活动、育人成效,打造思想教育平台、文化交流窗口和精神殿堂。铺路石文化中心是学校“铺路石”文化建设取得的又一项标志性成果,包括序厅、铺路石文化理念、品牌文化活动、铺路石风采、大国工匠训练营、当好民族复兴的铺路石六个单元内容,各个展区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展品珍贵,充分反映“铺路石”文化建设之旅。通过丰富的图文展示和生动讲述,铺路石文化中心不断为一届届大学生进行精神洗礼和文化熏陶,不断激励学生们以更加昂扬姿态坚守初心使命,早日成为大国工匠、国家栋梁。

猜你喜欢
铺路石工匠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90后大工匠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铺路石和绊脚石
工匠神形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工匠赞
致敬!老工匠
玉石和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