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
财政部2017年修订了的系列金融工具准则,要求金融资产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引起了大家高度关注,掀起了财务人员、监管机构、审计人员的激烈讨论。如今国内经济体制由计划型经济转为市场化经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价值、确定经营损益非常必要。然而在实际的会计工作应用中,公允价值的使用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与存在问题相对应的优化措施。
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改革与发展,金融资产深刻地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新的会计准则中对金融业内各类企业应用的各个类型的金融工具的会计手段有不同的要求,同时重点突显了在金融资产当中应用比较多的公允价值计量。因为会计相关信息质量的优劣对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估值质量直接影响到报表使用人对财务信息的判断。但是从2018年最先实施新准则的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以及2019年国内上市公司实施新准则的情况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在实操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难点和痛点。如果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最终会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准确度带来消极影响。所以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在本篇文章中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
我们知道,很多的投资当中会有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风险投资、财务性投资、战略投资,他们对标的项目投资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对于风险投资和财务投资者来讲,更注重财务回报,他们不会主动参与标的公司的管理,所以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后期可能获取财务资料以及标的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对他们来讲可能是比较少的。这是风险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而战略投资者,对标的公司具有一定的控制力,会更多地协同标的资产一起发展,帮他们去做后期的规划。这种情况下,投资的持股比例相对来说比较高,在投前投后会对标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以及经营的表现有更多地把控,这样一来得到的数据内容也更加合理有效。
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内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等内容。要想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那么拥有一个完善合理有序的市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讲,国内的市场经济并不具备那样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当前国内的市场竞争不够充分,政府对于部分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等管控比较严格,甚至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垄断的市场,影响到了市场交易价格;其二,当前国内的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并未达到应有的程度,融资市场体系并未建立完善,涉及有些内容,比如利率,汇率的认定,部分产品在交易时,市场并未发挥出应该有的调节作用,而只是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过于依赖政府的手段,这样就一定会导致公允价值不够公平公正,有失合理;其三,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与实际情况不符,以我国现有的情况来举例,股票价格一般都是被政府、机构等掌控的,这就导致了国内的股票价格与实际价值差距比较大,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不够准确。除了上述讲到的几点以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还对于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有效的监督管理有着较高的需求,而这些是目前国内还不具备良好的条件,虽然我国专业协会有关于估值的工作指引,但是在实操过程中需要非常多的专业判断以及较高的专业技术,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上各企业业务团队及财务人员的估值水平参差不齐,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容易产生误差,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在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当中,有很多经营业务资产等项目,没有活跃的市场存在,这时候就要用到估值模型来估算它的公允价值。但是在用估值方法对公允价值进行估值时,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不只是需要观察选择估值模型自身是不是合理,还要研究估值时选用的参数是否合理,需要调整的因素是否考虑全面。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并受他们的主观意识影响较大,那么综合上述内容,可以知道以上种种因素会影响到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使其可靠性降低,不能够发挥出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效用。
在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当中,第一、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信息是根据市场价值信息等来进行测算的,在市场的不完全有效前提下,市场价格就有很大概率会出现非理性的上下浮动;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信息,更大程度上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价值信息上下浮动的原因比较难以确定,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这些受主观因素影响的数据同客观数据之间的不同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已经获得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估。财务报告中的数据的上下波动,一定程度上使得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有所降低,这样的变化让解读财务报表这一工作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化,同时也对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的有关知识技能、财务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把国内和国外针对公允价值的相关研究做比较,发现研究公允价值应用操作方面,无外乎两个内容:其一是范围问题,换句话来说就是看哪一部分的经济事宜要根据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另一方面内容是方法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怎么根据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针对第一个问题来说,国内的新的会计准则已经针对他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只不过对于第二个问题来说,新会计准则中描述的不够详细具体,只做了简要的介绍,不同的会计人员在选用估值方法以及估值模型参数的选择存在差异,或者估值人员能够获取的市场信息不同,估值结果可能相差甚远。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对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事项因素等详细描述,在具体估值实操过程中,很大概率会造成估值存在较大的调节空间。所以,国内的估值技术缺少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在工作中可操作性比较低。
首先,我们需要去理解估值方法的选择和判断,跟前期估值有一定的衔接性。其次,要和业务部门有一个紧密的实操。最后,我们要对一些新旧准则转换过程中实操的难点有预判,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这些难点进行解决。
在募投管退整个生命周期当中的一些痛点和难点,可以看到和估值尽调相关的一些关键节点。比如一支基金,它在做设计的时候,建议主动的形成一些估值方法论的体系。在投资决策的一个生命周期里,可以依据这个估值方法论体系去进行一些投前的决策,完善投资过程。在投后管理的时候,也是可以做好数据跟踪以及财务报表目的的估值工作。退出的时候也是有一定的退出估值的计算。所以在一般基金或投资管理的生命周期里,我们建议去形成一套统一的估值方法论体系,它是贯穿始终的。
团队职能的分配建设,比如运营团队、投前团队、投后团队及财务团队,需要合作起来,参与到内部的估值方法论体系的制订中去。从各自不同职能部门的角度,他们会有自己不同的风险评估决策,以及他们有各自想把控的一个范围,那么这样的话就是可以由不同的职能部门一起协同去把这个方法论定下来,在后续实操时,如财务报表目的,或者是汇报给投资人目的,或者是汇报给集团目的,都遵循这个方法论体系,在一个统一的估值模板下把估值工作做好。
对于投前估值,我们对一些影响比较大的直投项目,会去做一些尽调的工作,特别是财务尽职调查,这个财务尽职调查会对我们的估值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尽职调查的主要功能是去发现标的公司历史的财务数据,在发现历史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合理性的情况下,才会对我们财务预测有一个夯实的作用,也是我们在初步定价谈判的一个基础。所以我们想强调的是在投前估值的时候,财务尽调是对财务数据的基础的把关,为夯实未来预测做准备。估值工作是贯穿投前、投后、持续跟踪以及退出这几个主要的交易步骤。
总的来说,新的金融工具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计量的详细应用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现在国内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划还不够健全,诸多因素加起来导致了公允价值的实际使用一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所以为了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就要不停地去学习研究先进的经验,尽最大努力优化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众多条件,推动公允价值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助力企业的发现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