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赣 黎 秘 唐兴国 任 贵
定向运动融入“运动世界校园”APP的应用价值与策略研究*
罗 赣 黎 秘 唐兴国 任 贵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将定向运动与“运动世界校园”APP融合,探究定向运动在“运动世界校园”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策略。研究表明,定向运动与“运动世界校园”融合能够有效弥补“运动世界校园”运动模式单一、缺乏趣味性、锻炼效果不佳、效用单一、无法适应学生不同锻炼需求等诸多问题。定向运动在“运动世界校园”中应用价值的发挥需要APP运营商、学校及学生共同推进。
定向运动;运动世界校园;融合策略
在新时期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及时遏制并改善学生体质整体下降的状况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以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在各高校广泛开展。作为符合时代需要和课程教学改革的“运动世界校园”APP备受高校青睐。“运动世界校园”APP的积极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体质增长,同时推动了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校园文化氛围[1]。然而,其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也说明了若想单一依靠“运动世界校园”来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显然不太现实。定向运动是智力与体力结合的新兴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竞争性、群众性和知识性等价值特征,部分高校已陆续开设定向运动课程,锻炼效果显著,定向运动也得到迅速普及,并且形成一定规模的群众基础。定向运动具有方式多样,体能与智力锻炼并举,单位时间内运动量大等特点[2]。本文结合定向运动特有的功能特征,针对“运动世界校园”存在的不足,旨在探究定向运动在“运动世界校园”中的应用价值与策略,为定向运动与“运动世界校园”融合这一措施更好的推广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步软件是2014年4月由浙江万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以“蓝天白云下让人们健康快乐地生活”为愿景,致力于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的跑步软件,旨在鼓励高校莘莘学子走出宿舍,开启跑步之旅的健康生活方式,利用碎片时间在校园里随时跑步,让运动更便捷地走进每位学子的日常生活。“运动世界校园”APP是利用手机GPS感应预设在校园内的点位和相应的跑步规则,学生手机上下载此 APP后,自由选择点位和跑步路线,在跑步过程中软件自动记录跑步数据,学生跑步结束后,软件将学生跑步成绩保存并上传到老师手机的客户端。“运动世界校园”APP的普及推广,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提供了指导方针,让更多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加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3]。然而,“运动世界校园”APP在推广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导致无法适应学生不同的锻炼需求,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等问题,注定了改革势在必行[4]。
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I0F,简称国际定联)于2004年将定向运动(又称定向越野运动)定义为一项参赛者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达若干个被分别标记在地图上和实地中检查点的运动。定向运动的参赛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有两人以上组成的团队,它是户外运动中野外生存运动的一种形式。按照运动模式,国际定联将定向运动项目分为徒步定向、滑雪定向、山地自行车定向和轮椅定向。目前,全国已有200多所高校将定向运动课程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之中,定向运动的普及具有广泛意义,尤其是对于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建设具有重要价值[5]。定向运动不仅仅局限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从社会环境适应、心理抗压、逻辑思维、组织管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6]。
综合考虑定向运动的内容和特点,定向运动具有极高的锻炼价值,运动模式也十分契合在“运动世界校园”中开展。定向运动所培养的目标、锻炼的能力正好是当代大学生应当提升的能力,非常符合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标准和“五育”并举的需要。
2.1.1 促使体力与智力更好的结合
定向运动是智力与体力结合的新兴体育项目。大学生参与定向运动,能够有效的促进身体各机能水平的提升,对于速度和耐力素质的提升最为显著。定向运动根据比赛项目的不同,距离也有所不同,比赛场地往往在室外,并且地形比较复杂。参赛者需要在比赛开始以后,借助手中的地图、指北针,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判定地形并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和运动路径,能够帮助参赛者在短时间内增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定向运动是智慧型的体育运动项目,真正的做到了将体力与智力并举,大学生主动参与定向运动能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将定向运动与“运动世界校园”融合,可以帮助大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还能促进智力的开发,使体力与智力更好的结合。
2.1.2 提高大学生的反应力和灵敏度
乔梁从人类素质学的角度审视定向运动的特点和价值指出:定向运动可以有效的培养参加者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基本身体素质[7]。在定向运动比赛中,要求参赛者具备快速分析、准确判断行进路线的能力,定向运动不仅要求速度、还要求精准度,要求参赛者在快速奔跑的情况下,具备反应迅速、独立分析、果断判断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参加定向运动能有效的锻炼反应力、思维敏捷度以及事物辨别的能力。定向运动与“运动世界校园”结合,无疑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反应力和灵敏度。
2.1.3 促进大学生意志品质、社会环境适应和心理素质等多重能力的提高
定向运动对于场地要求并不严格,公园、校园、野外等自然条件都适宜开展。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进行身体锻炼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大学生养成冷静思考、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社会环境适应等良好品质。高文强在关于定向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中,分析定向运动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契合点,得出定向运动能提高大学生的体适能水平、吸引学生广泛参与、降低长跑锻炼的枯燥、提升学生适应能力以及调节身心健康[8]。有关定向运动心理效应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定向运动对缓解焦虑、抑制不良情绪、减轻人际关系敏感、提高适应性等方面有积极作用[9]。
只要是体育项目都会有共同的特性,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的定向运动也不例外。在激烈紧张的比赛角逐中,带给人们无穷的快乐与趣味。从人们开始做准备活动一直到比赛的那一刻,身心一定会进入一种赛前常规状态,即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加深、体温上升,心理处于渴望、紧张、激奋的状态;这样富有趣味性的项目比“运动世界校园”这种单纯的体力型、耐力型体育比赛要更加的具有吸引力[10]。总之,定向运动具有显著的趣味性特征。它不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能够适应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在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丰富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帮助建立健康、愉悦、幸福的生活方式。并且定向运动易于开展,对于场地和器材的要求较为简单,只需要有一张定向地图、一个指北针以及若干个机械打卡器和点标旗,便可以在校园、公园、室内等场地开展,而且所需经费也相对较少。因此,“运动世界校园”在融合定向运动以后,能够改变自身缺乏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的现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基于大学生之间的体质健康差异相对较大,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各不相同,“运动世界校园”作为一种相对单一的体育项目仅仅能够满足部分学生群体的需求。定向运动则是一个项目综合体,它可以按交通方式、距离、比赛形式等划分,每一项下面又包括许多具体的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选择不同强度和运动量的定向项目,从而有针对性锻炼身体,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例如:耐力素质好的学生,可以选择长距离定向赛;相对于耐力素质差爆发力好的学生,则可以选择百米定向赛,百米定向赛比赛距离往往只有几百米,胜负也在毫秒之间。针对大学生体质各异的情况,定向运动可以设置出地图复杂程度、路线难易程度、地域条件各不相同的定向项目来满足学生不同体质的需求。因此,“运动世界校园”在融合定向运动以后,能够大幅度提升自己的群众性属性,达到适应学生不同体质的锻炼需求。
近年来教育部和军区联合开展的军事课教学展示活动,就是为了加强军事教育,储备军事人才,开展国防建设。其中军事技能部分就包括了定向运动技能的比试。定向运动具有军事地形学的显著特征,学习参与定向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地形、地貌、地物等知识的认知,同时可以促进军事技能的增长,为国防建设储备后备力量。因此,“运动世界校园”在融合定向运动以后,能够加强学生识图用图技能的提升,提升的军事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国防建设提供人才储备。
作为“运动世界校园”主体部分的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观念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参与“运动世界校园”往往是被动参与,同时所达到的锻炼效果并不理想,根本达不到科学健身的目的。追其缘由是因为“运动世界校园”缺乏趣味性、内容枯燥、运动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不同体质的需求。所以要转变传统体育观念,融入定向运动新理念,增加“运动世界校园”的趣味性,丰富“运动世界校园”的运动模式,促使大学生由被动的参与者向主动学习的主体转变。学生在参与创新后的“运动世界校园”时,会有自己的逻辑思考、体能锻炼等。
“运动世界校园”APP作为学生参加“运动世界校园”的工具载体,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促进定向运动在“运动世界校园”中应用价值的发挥,帮助大学生科学有效的健身,运营商应该结合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定向运动软件,并根据定向运动的特点、运动模式进一步完善“运动世界校园”APP,使“运动世界校园”的运动模式更加丰富,从而满足学生不同体质的需求。
由于定向运动开展的场地为室外空旷地带或山地公园等,难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为了促进定向运动更好的融入到“运动世界校园”中,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至关重要。全面推广前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首先,要对校园场地进行全面的勘测了解,对原有的安全隐患或疑似隐患进行排查,降低风险发生的系数;其次,需要预防运动损伤,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处理运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最后,学生要统一购买运动险,降低风险。
高校作为大学生体质健康建设的主体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针对大学生对参与“运动世界校园”热情低迷,同时“运动世界校园”又无法满足大学生不同体质的需求以及定向运动的优势特性等情况。学校有必要加快大学生体质健康建设进程,鼓励和促进定向运动与“运动世界校园”整合,发挥定向运动在“运动世界校园”中的价值,从而推动大学生体质健康建设。
新兴运动项目的推广在宣传上很重要,学校和APP运营商应多方面多途径的进行宣传推广,同时高校作为年轻的群体,学生能够较快的接受新鲜事物。在必要的宣传推广之下,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定向运动融入到“运动世界校园”中的价值的认可。
基于“运动世界校园”在高校推广和运用过程中的局限性,将定向运动与“运动世界校园”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定向运动的优势条件,创新“运动世界校园”的内容和运动形式,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包括学生社会环境适应、耐力、方向感、逻辑思维、心理抗压、反应、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定向运动与“运动世界校园”有效整合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学生需要转变观念、运营商需要完善APP,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等,从而达到定向运动与“运动世界校园”融合的既定目标。
[1]吴翠翠.李趁丽.赵贡美.等.“运动世界校园”APP对大学生影响的分析与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17(2):57-59.
[2]黄振华,刘富顺.新课程概念下在警察院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2):48-50.
[3]常媛媛.张忠璞.何晓雁.高校使用运动APP软件开展长跑运动的现状及影响[J].运动,2018(12):106-107.
[4]侯大坤.运动世界校园APP在河南省高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2):150-151.
[5]丁海燕.定向运动的理论探析及江苏省普通高校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08.
[6]王磊.对高校开展定向运动价值的探讨[J].商洛学院学报,2007(2):72-75.
[7]乔梁.从人类素质学的角度审视定向运动的特点与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09,6(4):82-83.
[8]高文强.定向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6):10-12.
[9]梁勇建.定向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6,38(1):85-90.
[10]于成喜.关于定向越野运动对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105-107.
Practical Value and Strategy of Merging Orienteering into Sports WorldCampus APP
LUO Gan, etal.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号:16BTY072);贵州省体育局2018年度项目资助(课题批准号:GZTY2018210)。
罗赣(198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户外运动产业与消费行为研究。
任贵(1989—),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田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