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探究

2021-11-22 15:51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财会学习 2021年13期
关键词:权责会计制度会计准则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引言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相统一,采取“双体系、双基础、双目标”的核算模式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政府会计准则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应明确新制度带来的变化与影响,根据新要求展开行之有效的变革,同时借助改革契机优化内部预算管理,从预算角度规避徇私舞弊等不良行为,全面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具体影响

(一)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变革

相较于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更可全面反映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情况。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来看,政府会计主要分为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其中预算会计采取收付实现制,借助预算会计核算形成预算决算报告,以此全面反映出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信息,在此过程中,政府会计准则变革从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方向进行优化,明确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基础。在明确与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优化,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引导下,事业单位可逐步形成以权责发生制为核心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更加强调预算管理的实效性。在当前政府事业单位发展中,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关系更加密切,在业财融合的大背景下,预算管理数据可直接影响事业单位业务流程,而在政府会计准则改革中,对预算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可促进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与业务职能工作的协同发展。

(二)“3+5要素”会计核算模式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提出了“双体系、双基础、双目标”新预算核算模式。双体系主要指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需保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独立与相互衔接,重点强调两者双重功能体现;双基础则指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展开事业单位财政工作;双目标主要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应全面且清晰地反映出预算执行信息,并保障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在政府会计准则改革中,事业单位所有业务流程均需展开财务核算,并将其纳入预算管理现金收支业务中,此外开展财务核算的同时应兼顾预算会计核算,在平行记账核算模式下,最大程度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效性。会计要素“5+3”中,“5”主要指财务会计相关要素,而“3”则是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三大基础,即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应根据不同会计分类科目进行优化,既需反映出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亦需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与收入费用情况。

(三)预算管理机制调整

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对于预算管理相关内容进一步规范与约束,对核算内容与核算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在此次改革中,根据政府税制改革规范了事业单位公共账户的数据内容,并根据各项指标内容分布到不同事业单位中。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预算信息的准确高效提出了新要求,从报表体系角度来看,政府会计准则改革提出了“7张报表+1附注”的管理模式,其中与预算管理相关的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此外应根据实际财务情况对预算报表进行附注。

二、事业单位在政府会计准则改革下的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在政府会计准则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可从深化新旧制度衔接、明确预算核算权责、完善预算评价指标、优化预算考核机制、专业预算人才培养五个方面展开预算管理优化调整。

(一)深化新旧制度衔接

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对于以往预算管理进行了优化,为更好地适应新变革内容,事业单位应以“平行记账”为中心展开新旧制度衔接,明确新旧制度预算管理差异,运用先进预算管理方法对预算收入、支出、结余展开完善,同时为切实保障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入落实,应围绕“5+3要素”展开分析,对政府会计相关科目展开统筹管理。在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可根据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内容对监督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进行优化,例如:根据预算管理业务流程调整监督内容,重点针对预算财务审核、预算收入支出、结转结余变动和财政预算拨款等业务展开监督监管,需借助强有力的监督制度约束预算财会人员行为,促进高效廉洁的财政预算人才队伍建设。

(二)明确预算核算权责

近年来事业单位内部存在财务工作效率低下且质量不高的问题,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则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指明发展方向,在预算核算过程中,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构建全面化预算审核机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以实际财务预算信息为核心展开预算管理工作,并借助事业单位财政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管理数据的公开透明,进一步规避贪污腐败等不良行政风气问题。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应立足于实际,加强对于财政拨款预算、预算收入支出等方面的权责监管,最大化降低由预算管理带来的财政风险。结合预算管理收付实现制来看,在预算核算过程中,应以款项是否已实际发生为计量标准,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所发生的一切预算款项流动均由本期预算管理事务承担,辅以权责发生制,应以权责发生制、预算收付实现制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展开财务工作,最大程度保障预算管理质量,继而实现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建设[1]。

(三)完善预算评价指标

相较于企业发展的利润最大化目标而言,政府经营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顺利推进,提高预算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应根据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展开预算评价指标优化,可从预算业务流程、效益及数据有效性方面进行一级评价指标设定,并根据事业单位性质及职能进一步划分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基础上针对不同预算管理工作制定三级明细指标,以新《政府会计制度》为基准尽可能设定统一标准,在预算评价指标完善过程中,事业单位内部相关部门可根据自身职能提出指导性意见,最大程度保障三级预算评价指标的合理且完整[2]。预算评价体系主要为衡量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评价指标标准下更易判断预算相关工作质量层次,同时在评价指标作用下可围绕预算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可为后续预算绩效考核奠定基础。

(四)优化预算考核机制

在政府会计准则改革中,事业单位可以此为契机构建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对预算绩效的评价与检测引导预算管理工作始终在正确方向前进,借助预算考核模式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预算考核内容主要围绕预算收支数据展开,需结合事业单位业务职能进行分析,并根据财务管理中成本产出等数据进行优化,以此明确预算投入与预计产出的配比度。预算考核模式能够提高预算资金的配置效率,通过将预算支出收入与实际工作支出收入的对比,了解预算工作的有效性,为后续预算工作调整优化夯实基础。为加强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切实发挥出监控与激励效果,预算考核内容应实现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辅以监督管理制度规避考核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同时在监督机制下更易发现预算管理工作漏洞,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风险抵抗能力,此外预算考核机制应具有奖惩性质,继而更好地激励员工,对于财政预算员工而言,考核结果不合格则需面临惩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约束作用,在预算考核机制作用下可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针对性,根据不同财政项目展开对应性预算管理,以此可消除无效资金的配置[3]。为更好地发挥出预算考核机制的作用,应将其落实到日常预算管理业务中,重点将预算考核机制应用到预算编制工作中,以此更便于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调整财政预算,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五)专业预算人才培养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高质量人才成为各行各业重要资源,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同样如此。在全面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需在专业预算人才支持下方可完成,因此为切实保障政府会计准则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应构建高质量财政预算团队,根据改革内容调整原有培训内容,采取理论、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人才培训。例如:在培训过程中带领财务预算人员围绕新《政府会计制度》展开深度分析,了解此次改革主要内容及对预算管理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与日常预算工作展开分析,将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内容与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融合分析,更便于财务预算结合实际工作提高自身预算技能,继而起到深化政府会计准则改革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政府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具有较强影响,需在原有预算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优化,在实践过程中应注重新旧制度的衔接问题,并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模式明确预算核算权责,进一步完善预算评价指标。同时应从预算考核机制角度进行人员激励,最大程度保障新《政府会计准则》改革的深化落实,此外应加强对于预算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全面落实政府会计改革。

猜你喜欢
权责会计制度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应用的现状与破局思考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福建: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省级地方标准
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分析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