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杰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深入推广,广大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与之相反的是农村居民的体育观念却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农村居民的体育观念是体现农村居民生活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过去农村居民主要看重自身的温饱问题,而随着现代农村经济的建设发展,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基本上都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在不断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因此,现在更要注重农村居民体育观念的提高,这是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视。体育是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保证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是国家及政府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居民体育观念的现状,笔者对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农村居民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大多数为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少有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而四十岁以下(到二十岁为止)的农村居民非常少。在这些被调查的农村居民当中,绝大多数四十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极个别的居民有每天保证体育锻炼的观念。而四十岁以下的农村居民多数人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少数农村居民有体育锻炼的想法,但一直没有实施。极少数年龄偏低的农村居民有体育锻炼的意识且每天都会进行体育锻炼。
四十岁以上的绝大多数没有体育观念的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条件较好。但是多数从未想过进行体育锻炼,少数知道体育观念,但是不愿意去进行体育锻炼。极个别四十岁以上的有意识地进行体育锻炼的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基本上不再下地耕种,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年纪较大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保持健康。四十岁以下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好,工作较忙,大多数是缺少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觉得自己身体健康不需要锻炼,偶尔才想起要进行体育锻炼。
被调查的农村居民家中,几乎没有可以用作体育锻炼的设施、器材。农村居民居住的村子里都设有多种体育锻炼设施,但这些公用体育设施基本上很少被使用,一些体育设施已经出现老化、损坏现象。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缺少体育锻炼的意识,少数农村居民有体育锻炼的意识但很少付诸行动,极少数或者极个别的农村居民有较强的体育观念并且能够每天进行体育运动。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生活虽然有了极大的改善,生活水平较高,但是绝大多数农村居民依旧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想法,只有少部分农村居民有体育锻炼意识并有体育锻炼习惯。虽然农村居民家中没有体育器材,但是农村有专门为居民准备的公共场所,并配有体育锻炼设施。由此可见,虽然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环境改善了,但是广大农村居民依旧缺少体育观念[1]。
调查发现,农村地区缺少有关于培养、建立体育观念的宣传。农村村民被固有的观念束缚,仍未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在电视上,农村居民也很少看到与体育锻炼有关的节目和新闻。除此之外,基于宣传渠道的闭塞,许多村民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仅局限于传统的运动,没有找到真正感兴趣且适合自己的运动。因此,想要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观念,首先要加强农村地区体育观念的宣传。宣传对于村民观念的转变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且农村的模仿学习氛围较为浓厚,一户村民运动观念的转变往往能够辐射到周边的村户。因此,在电视和街道的宣传栏上,应多播放和张贴一些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的节目和宣传标语,还可以定期举办村级运动会,以适当奖励的方式鼓励村民参与运动。要通过大力宣传让农村居民深入了解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让农村居民明白建立体育观念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农村居民年龄普遍偏大,暗示着农村居民的子女不在身边,大部分农村居民没有体育锻炼的动力,更缺少锻炼时的监护人。因此,农村居民的子女就是需要被调动的首要对象。可以向农村居民的子女进行宣传,让农村居民的子女认识到体育锻炼对父母的益处,让子女去督促其父母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亲情关系也可以作为宣传的一个突破点。子女在外打工、学习,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年长者的身体健康。若父母开始积极锻炼、强身健体,就可以减轻子女的思想负担和压力。
农村地区与外界联系较少,农村居民生活范围较小,很多农村居民对外界的了解都是来自于宣传栏的宣传和电视上的新闻节目[2]。而农村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依靠耕地生活,平日里对与农业相关的节目看得比较多,其次对可以充实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些戏曲、歌剧、电影节目比较关注,对体育健康类的节目关注不多。此外,一些年纪较大的农村居民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例如觉得自己年龄较大,锻炼与否都无所谓;或者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应该好好享受,并认为体育锻炼不是享受的一部分;或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锻炼。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是导致培养农村居民的体育观念的最大阻碍。因此,想要改善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状况,培养农村居民体育观念,最重要的就是应增强农村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建立农村居民的体育观念,为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奠定精神基础。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想要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离不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在解决基本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农村居民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了极大提高,消费能力也逐渐增强。但是对于建立农村居民体育观念来说,依旧有些不足。现阶段农村居民都是一些年纪偏大的老人,这些老人经历过困难时期,加上自古以来受勤俭观念的影响,导致广大农村居民,希望积攒更多的物质财富留给子孙后代,而不是用到自己身上,用给自己进行体育锻炼。这看似是一种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较大的问题,但实际上还是因为现在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够好。这一问题从之前的调查结果来看也可以得到证实,许多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好,但却都没有较强的体育观念。极个别的农村居民因为家庭生活水平特别好,思想比较开放,所以有很强的体育观念。由此可见,想要增强农村居民的体育观念还是离不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外,勤俭节约的观念固然重要,但却不能减少体育锻炼,影响身体健康,这也是需要让村民充分理解的一个观点。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是单纯指生活收入的增加,还包括许多方面。比如农村居民的体育设施,这些体育设施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只能进行简单的锻炼,而一些体育设施也并不适合年纪较大的农村居民使用[3]。例如,用于仰卧起坐的设施,仰卧起坐明显不适合年纪较大的农村居民,这种体育设施也不适合。因此,农村现在为居民准备的体育锻炼器材、设施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不合适的运动器械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对于帮助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收效甚微。加上农村体育设施出现老化、损坏的现象,农村居民势必更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4]。
因此,要增强农村居民体育观念,就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收入,让农村居民去除敝帚自珍的思想观念,让农村居民有更多的财富,鼓励农村居民进行体育消费,让农村居民建立体育观念。以物质层面的提升带动精神层面的转变。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的体育运动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增加一些适合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设施器材,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建立专门的运动场地,为农村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农村居民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锻炼。
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势必离不开体育产业对农村居民体育锻炼的影响。对于政府而言,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很大难度的。而且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体育产业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投资。相比于政府的投入,体育产业对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会起到更好的作用[5]。体育产业投资者可以在一些人口集中且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进行投资,建设专门的体育运动场所,包括收费的和免费的。体育产业投资者在投资完成后也一定会向农村居民进行宣传推广,促使农村居民进行锻炼。同时政府也可以给予体育产业投资者一些补贴与优惠,或为农村居民区体育产业消费提供补贴,激发农村居民体育方面的消费欲望[6]。这样引入体育产业对农村进行投资,一举多得。
农村居民除了常住在农村的一些年纪较大的居民外,还有农村居民的子女,这些子女在城市生活,一般有较强的体育运动观念。逢年过节回家时,农村缺少体育设施,就无法进行体育锻炼[7]。而体育产业在农村投资,建设体育锻炼场所后,这些回乡子女就有地方进行体育锻炼,也可能带上全家进行体育锻炼,进而带动其他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总而言之,体育产业投资对于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和促进农村居民体育观念增强有很多益处[8]。
综上所述,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居民体育观念强化的困境,政府应该积极探索,不断寻求解决农村居民体育观念强化困难的对策与方法[9]。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居民的体育观念也是我国经济建设惠及人民的一种体现。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村居民体育观念增强应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10]。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我国的基本矛盾一直都是关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农村居民体育观念的强化从某种角度讲,既包含物质方面,也包含精神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因此,促进农村居民体育观念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