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7月印发新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适应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的必然要求。全国审计机构应当对照《规定》,重新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其功能定位,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聚焦经济责任、健全审计制度、创新审计工作机制及方法、提升审计队伍能力水平、加强对审计结果运用。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之际,中央审计委员会“应运而生”,审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审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免疫系统”的功效,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将监督与鉴证、问责与评价相结合的创新审计模式,在整个“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多重功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新时代环境变化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多为各级单位带头人。带头人能否讲党性、重品行,能否躬先表率、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能否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重要的审计方式,在制约权力运行和促进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上起到了鉴证、监督、评价的三重保障。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注重审计的基础鉴证功能。社会经济环境正不断变化,经济业务形式也不断丰富多样,如何正确把握业务实质,保障鉴证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才能对领导干部履职期间的经济活动做出正确评价,从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聚焦“经济监督”。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肩负”落实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中的责任,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对已发生问题落实责任、挽回国家和社会经济损失等方面的重任。经济责任审计能推动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的履职尽责过程中更加珍惜权力、善用权力、敬畏权力。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履职情况,依照《审计法》以及新《规定》等准则制度,执行相关审计程序,对任期内的工作成绩予以肯定,对于发现的问题落实责任,以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因此,评价必须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之上,从微观的检查出发,以宏观的总结为重点,依法依规,落实责任。只有这样,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才能全面、公正和客观。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前发展的持久源泉,经济责任审计“免疫系统”也应当跟随当下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升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基本方向,要从以下方面落实: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要坚持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随着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加强了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凸显党中央对审计监督前所未有的重视。
二是提升业务能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覆盖面广,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及与时俱进的综合能力,不仅要“专业”,更要“多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应当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潜心治学、乐于苦学、广览博学,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自我学习常态化。通过“内外结合”,扫除知识盲区,提升业务能力。
三是严明纪律作风。古语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机关要监督别人,令人信服,自己首先要做到风清气正。良好严明的作风建设是前提,无论是审计工作现场的前方还是家庭生活的后方,都要以“十二字”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树立和维护审计队伍的形象。
审计队伍是审计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人才队伍”是发展的第一优势,新时代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人才”的建设。审计机构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审计人才,同时不断吸收外界优秀的人才,两才结合,不断壮大“审计强军”。
面对新时代下的智能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作为经济监督的审计方式、审计技术和方法也需要因时制宜,不断升级调整,唯有与时俱进,坚持创新驱动,方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创新思维理念,不断追求对知识的摄取和运用,从而孕育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不断创新思维理念,培养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聚焦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以及定位,聚焦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履职尽责、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二,创新技术方法。一是搭建审计大数据网络,将不同来源的数据建立数据网络,保障数据实时化和可追溯化。二是对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引入智能化数据检查,自动分析比对校验异常数据,由点对点的二维审计向链条式、多维度的数字化审计转变。三是由专业化的审计团队对筛选的数据进行再次审查过滤,进一步排查出审计线索、深挖核实。通过发展建设信息化审计,实现数据来源可追溯化、数据更新实时化、数据分析常态化,数据管理制度化。引领经济责任审计向专业化和智能化协同发展,放大经济责任审计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三,创新交叉应用各类审计项目结果,一果多用。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绩效审计、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类专项审计结果综合分析,盘活审计资源。注重项目安排的统筹性,充分利用相关审计成果,既节约了审计人力资源,又避免重复审计的繁复程序。不同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互相融合,相得益彰,多有“一举多得”的合力之效。
审计项目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在审计结果运用上,但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常受以下两方面的影响而收效甚微,一是离任审计时间点滞后影响审计时效性,二是审计问题责任归属难、整改落实不及时不到位。新《规定》对审计结果运用,设置了专门条款予以明确,强调了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
目前已基本做到领导干部“凡离必审”,但先离任后审计情况仍较为普遍,此时的经济责任审计属于典型的事后监督,有时发现了已离任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最后却处罚不明,审计结果的运用效力大打折扣。因此在“凡离必审”的基础上,更要坚持做到“先审后离”。
审计结果运用受问题责任归属、整改落实情况影响现行审计问责遵循的是“划定权限、分层处理、依法移送”的基本原则。新《规定》将3类责任划分调整为2类,要求审计人员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现实和历史的条件、决策程序的合法合规以及领导干部实际所起作用等情况界定责任,增强了责任落实的可操作性。
因此推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就要从上述主客观两方面着手。主观上提高被审计对象的主观意识,形成勇于敢于乐于解决问题的主观意识。客观上一要划清责任归属,新《规定》的修订为划清责任提供的更好的制度基础。二要对屡犯不改、性质恶劣的严重违规问题加大惩处力度,只有严肃问责,才能以儆效尤,避免再犯。三要建立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结合信息化审计系统对发现的问题设置定期以及不定期跟踪检查提示,确保对发现问题拔本塞源。
新时代伴随新发展,新发展推动新时代,创新和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只有及时揭示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难题,才能引领改革发展、推动民生改善,才能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才能对新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