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忠禄 冯国涛 张璇 周珍珍 韩赛
所谓的网络育人,就是以网络为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知识,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就目前来说,网络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同时也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升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新时代下,网络育人也成为新型的系统育人工具。对于高校来说,为了提升语言的效率和效果,很多高校也积极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网络育人工作是建立在有效的途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些途径合理才能够让网络教育有效地进行,也能够充分地传达出教育者的基本理念,实现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当前,由于各种制约因素的存在,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局面。改善就业帮困的效果,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结合高校网络育人的实际情况,对就业帮困工作开展进行相应的探讨,以期提升帮困的效果。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高校网络育人的途径也不断地拓展。各高校积极打造网络课堂,通过各种途径开展育人工作。下面将对高校网络育人的主要途径以及这些途径的特点进行简要的介绍。
网络课堂成为当前高校育人第二课堂,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心理领域有效地结合起来。网络课堂最典型途径就是慕课这种课程的规模比较大,而且课程教育具有较大开放性与自主性,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模式,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这也能满足新时代教育下课堂教学面临的不同需求,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能够将实体课堂与线上课堂有效地融合起来。就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上线的慕课数量已经达到5000门以上,有7000万以上的学生选择,通过慕课进行学习,有1100万以上的学生通过慕课获得学分。
专题性网站已经成为高校网络育人的重要场所和平台,主要是为高校的大学生服务,通过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交流与共享,实现交流和共享。目前很多高校都建设一些点击率比较高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网站,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天津大学设立了天外天专题网站,而上海交通大学设立了焦点网站。通过这些网站,高校将网络建设与学校的品牌建设有效地融合起来,形成更为合理的网络文化[1]。2018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正式上线开通运行,各个省市也依托高校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河北省在燕山大学建立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吉林省在长春理工大学建立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等,形成了相应的网络育人平台。这些平台充分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不断地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与其他途径相比,手机客户端具有强大的功能,而且应用相对便捷,也成为高校网络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手机客户端的功能更为全面涵盖着网站所有的功能,并且可移动优势十分地明显。基于此,建立相关的客户端APP为全国高校大学生提供学习的途径。中共中央宣传部形成客户端学习成果为广大的使用者提供大量的视频学习资料或者图文学习资料,使学习的类型更加多样和个性,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学习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
自媒体的出现也使网络世界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兴起,也为高校网络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微博或者公众号方面的平台,自由度相对较高,而且能够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直观性、交互性都相对较强,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现在各高校已经形成了以法人为主体的微信公众号,很多学院也是有自己专门的微博或者公众号,学生能够进行浏览。与其他平台相比,新媒体交互平台如微博等的传播度相对较高,而且信息发布之后很容易被传播,观看转发甚至评论,这些阅读量较大,对学生的影响也相对深远。与此同时,如果有些负面信息出现会迅速地进行发酵。
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开展对于就业帮困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提升整体的运营工作水平,也能够促进高校毕业生提升自身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目前来说,很多高校受到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影响,师资力量等方面不够强,也造成学生在毕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之当前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地增加,这也为整体的就业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1000万以上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需求。高校网络舆论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高校毕业生很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
通过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可以指导高校开展相关的工作,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目前,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无业可就的问题,这也就要求高校必须提升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因为自身情况造成的。这些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偏低,与其他高素质学生竞争压力相对较大。目前,很多企业在985或者211高校学生的录取过程中往往会不限专业进行录取,并且给予这些学生大量的政策或者优惠。与这些优势的院校相比,普通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往往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他们在就业时可能受到专业的限制或者其他方面的歧视。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还存在挑剔的心理,因此学校必须通过网络等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转变思想提升就业的意识,端正就业态度。
目前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压力,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相对较低,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必须针对这些学生进行督促和引导。学校不仅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要充分调动他们开展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教育过程中要调整课程的比例,增加一些就业实践活动所占的份额,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动手操作,也能够处理各方面的难题,这些都要求高校转变态度、更好地进行就业引导工作。针对部分高校一味追求学科建立的全面性,着重关注招生而忽略就业的具体情况,高校需要从自身办学能力和水平出发,完善学科设置,避免盲目追求学科的综合性而设置部分社会需求过剩的专业,从而导致教育资源的过度浪费,从而导致学生就业更加困难,造成就业困难学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当前我国高校积极开展“三全育人”,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网络教育更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高校育人工作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文将对应用高校网络育人中,提升就业帮困效果的对策进行分解。
高校在网络育人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进行宣传工作,形成有关宣传工作的干部队伍和引导队伍,并完善有关学生的激励和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学校可以向学生进行创业就业宣传手册的发放,开展就业创业扶持活动,与当前的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利用广播电视或者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各种创业扶持的各种策略,让学生熟悉这些优惠政策,从而积极地利用这些优惠政策进行就业和创业。
为了提高就业帮困工作的效果,学校应当加强综合摸排工作,从学生的基本信息出发建立就业档案。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能动性作用,要对所有贫困生的就业目标以及他们的行业去进行合理的调查,建立未就业的档案,也能提升对这些毕业生的信息化管控水平。要结合学生的就业档案,高校要进行一对一的就业引导,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对于就业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的学生,学校的就业中心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一些心理层面的帮助。通过一对一的交流,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要加强职业测评和核心竞争力的锻炼和引导,建立有效的求职规划。
学校应积极开展网络信息化教育建设,进行毕业设计管理,开展一些课程答疑或者其他政治理论学习等,通过网络平台等播出,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其他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并进行系统建设优化和推广,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培养精品课程的数据结构,总结慕课开设的相关经验,引入优秀的人才进行教学场地的建设,推动课堂教育的改革,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等。
要充分完善学院的网站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提升平台上教学内容的供给质量,也要开展各种展览项目包括好人好事或者时政之窗等。要创新网络语言教育的形式,让学生听得懂,喜欢看并愿意转发,也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解决就业创业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或者难题。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要构成内容,肩负着资助困难学生的重任,同时也应该具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功能。然而,因为部分勤工助学职位设立的不足性造成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全面发挥,更为关键的是在展开勤工助学的同时,未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所以,勤工助学需要和育人成才间建立联动的体系,以此全面调动勤工助学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