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对职业生涯影响的研究

2021-11-22 12:57:48康燕
就业与保障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职业心理

文/康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成为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而随着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高校心理教育引起教学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职业发展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和作用,逐渐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对职业生涯的影响现状

(一)大学生的职业认知程度不足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认知程度,受家庭文化以及国家发展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尤其针对职业发展的选择方面,目标并不明确。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良好,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小,就业积极性不高,忽视了个人的职业发展。由于未进行就业,自身的交际能力、工作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锻炼,自身素质没有得到提升。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认识不足、自我定位缺失等情况,导致就业方向出现偏差。近年来,不少行业的发展前景严峻,以建筑行业为例,受国家房地产政策的影响,不少地区的建筑项目逐渐减少,行业人才出现饱和现象,行业发展空间受限,而部分学生没有良好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使得职业发展理念与行业现状存在偏差,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问题产生。

(二)职业就业价值取向单一

不少大学生盲目设置职业发展目标,未能对自身的真实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以高收入、高待遇、高薪酬作为未来职业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实际就业情况不能与学生的就业期望相匹配,增加了就业的障碍和困难性,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另外,受经济发展潮流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将功利思想作为职业发展重要标准,没有明确与自身条件相匹配。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灵活设定自身的职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当前的社会环境,进行适当调整,从而确保自身职业发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职业规划期望目标过高

现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目标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1]。一方面,大学生普遍希望找到待遇更好、福利更高、工作更轻松的职位,对偏远地区、薪酬较低、工作内容繁杂等工作,存在抗拒意识。同时也会盲目追求就业环境、工作收入等,不考虑自身情况,导致就业存在一定困难。而就业多次失败会进一步加重大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引发学生产生极端的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对职业发展进行有效梳理和规划,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避免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二、强化心理健康对职业生涯影响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贯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2]。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就职方向的大学生进行开展,解决学生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针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程度不足、未来发展模糊等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另一方面,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要防止存在自私、狭隘、自负等问题,从而影响求职就业的顺利开展。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积极探索正确的发展路线。同时,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启蒙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策略,要发挥出显著的调节和强化作用,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推举正确的发展纲要,推动职业发展理念的有效实施。

(二)开展职业规划能力和求学就业情况调查

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与求学就业情况,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调查和分析[3]。首先,将就业数据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因素,探讨数据反映出的当前大学职业发展的严峻性和激烈性;其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能力研究,对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摸底式调查并总结,帮助大学生群体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最后,通过结合学生的求职就业情况,探索出不同的数据样本,主动了解学生的求职目的,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职业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建议。开展职业规划能力与求学就业情况调查,可以帮助学生在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时,获得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获得面试技巧、笔试技巧等,起到改善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现状的作用。

(三)完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

作为高校教育机构,需要在大学生学习期间,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完善和升级。首先,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可行的发展体系;其次,对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进行集中式的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实现相关能力的快速提升;最后,帮助学生建立积极阳光的求职心态,正确认识各种挫折和失败,从而探寻到正确的发展道路。

(四)创建心理健康小组

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较低,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可能缺乏对磨砺和挫折的锻炼,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无法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和问题。并且,受家庭教育环境影响,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对家人倾诉烦恼和困惑,导致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加剧。针对这部分学生,高校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创建心理健康小组,帮助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互助团体,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沟通,发现组员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相关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工作。另外,心理小组的创建,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面试技巧的心理辅导,可以利用小组的形式进行演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就业发展心态,并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心理健康小组的创建,既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交流空间,还能够针对学生产生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和分析。而且,由于心理健康小组是由学生与心理教师共同组建,可以使学生之间能够忽略年龄的限制,进行多视角的交流沟通。心理健康小组也可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多种层次的梳理和分析,帮助学生心理问题得到全方位的解决和处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可以利用心理健康小组进行多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和表达,从而对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梳理。

(五)创建心理健康沟通平台

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微信公众号、高校BBS论坛等相关平台,搭建心理健康沟通平台,发挥高校的教学价值,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引导,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另外,可以充分发挥平台的沟通效应,让学生在平台中畅所欲言,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意识,并为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把关,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创建沟通平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渠道,在平台中学生可以选择隐藏自己的姓名、学号等信息,在心理健康沟通平台中针对心理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可以与其他心理教师进行实时互动,快速纾解自身的心理情绪,实现心理健康的科学发展,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心理健康平台建设是高校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在实践过程中收集相应的数据和信息,促进高校心理健康疏导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运行。作为高等院校,需要时刻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掌握学生心理环境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提升学生的认知程度,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六)发挥学生群体的社群效应

大学校园社团组织是加强学生之间群体效应的有效途径。它具备基本的组织特性,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展示空间以及文化空间,同时在日常活动中,还能够积极发挥学生实践阵地的价值,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方向。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高校社团组织完全由学生群体组成,其日常的管理和运行都是由学生负责,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基于高校学生组织的社团也是大学生的重要集聚地,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够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进程中,给予一定的实践帮助。利用社群文化,可以凝聚学生群体团结力,从而进一步探索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利用社群效应,可以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人生理念,以实际活动内容充实学生的日常生活,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

三、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极为广泛,因此在大学期间,需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多种策略的改革,以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向上的信念,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个人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职业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