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困境与突破

2021-11-22 12:57:48高琪
就业与保障 2021年4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消费主义困境

文/高琪

一、消费主义思潮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困境的表现

电商渠道的多元化、新零售的广泛铺陈为我们提供了更方便的消费方式、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加上信用卡、花呗、借呗的流行,消费成了非常简单、便捷、迅速的事情。与此同时,商家、公众号大肆宣传消费主义,可买可不买的——买,能买凑合的也能买更高端的——买更好的。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到:“消费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即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更多的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1]换句话说,人们消费的重点已由商品转移到消费本身上来。而且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对外交流日益紧密,西方意识形态借着经济往来的名义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以消费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思潮进入我国,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争抢高校大学生教育阵地,导致大学生中部分群体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偏差,大学生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也面临着诸多困境[2]。

(一)价值取向的困境:传统美德被忽视,物质化倾向明显

大学生有着非常活跃的想法,他们追求个性,在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大学生往往由于自身发展尚未成熟,更容易受到消费主义带来的冲击,在消费主义伪装的外衣下,失去了判断,陷入价值取向的困境。以勤俭节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被忽视,社会主流价值观被弱化,大学生思想观念与行为处事受到来自消费主义带来的物质欲望的侵蚀,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和物质上的享受带来的满足感,忽视了精神生活的追求,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承担及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价值选择的困境:超前消费、炫耀消费、追求享乐

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父母支持,但消费主义鼓吹消费至上,营造一种要买就买最好的,使得大学生去购买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物品,花呗、借呗的出现,更是给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提供了支持。大学生消费中出现了炫耀消费和符号消费的现象,因为追求所谓的面子而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的炫耀消费,认为买名牌产品就能够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追求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精神追求被淡化,贪图享乐[3]。

二、大学生价值观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生产力的迅速提升带来的社会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采用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了商品的充盈,商品种类从少到多,再到极大丰富,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和交流的层次不断提高,也极大丰富了国内的商品市场。人民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对商品的品质要求,从之前单一地只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更加注重和追求生活品质,人的消费观念也由以往的崇尚勤俭节约转变为过度消费,盲目追求奢侈品消费。大学生对自身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不强,更容易受到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虽然进入学校后,学校锻炼了大学生的独立能力,但他们主要是进行在校学习,没有进行工作的大学生,相对来说,还没有全部完成整个社会化的过程,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消费心理还不成熟,远离父母的监督,自我监督和约束的能力较弱;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张扬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容易被社会上的事物所吸引。消费主义正是抓住这一特性,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同龄人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当看到同龄人买的东西时,也会激发他们买东西的冲动。大学生在追逐这些不理智的消费行为中逐渐迷失自我。

(三)大众传媒的影响

由于在当今大众传媒的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自媒体对以报刊、电视为核心的传统媒体发起了巨大挑战,自媒体中铺天盖地的信息削弱了主流媒体的声音,而且在许多公众号中,不乏一些推崇消费至上的文章。那些拥有上万甚至上十万粉丝量的公众号的消费至上观点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的消费观产生影响。比如,“再贵也要买某某东西”等夺人眼球的标题使人在进行消费选择时逐渐发生了变化。实际上,这是一种非理性和不明智的消费文化,满天飞的广告刺激着人们的虚假需求,商品在广告中成为一种荣耀异常的价值符号而被人们大肆鼓吹,人对自己的真正需要产生了模糊甚至错误的判断。而大众传媒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三、大学生价值观困境突破的路径选择

(一)正确认识消费主义,倡导合理理性的消费观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五大类,并且这五大类依次由低到高排列。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要着眼自己的精神消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是截然对立的,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抑制物质消费,而是提倡在物质消费的同时,也要重视积极向上的精神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并不是指某种特定的消费行为,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过时的优良作风。大学生应当从自身出发,拒绝消费主义陷阱的诱惑,保持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秀文化,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建立一种健康绿色可持续的消费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消费,做个环保的消费者。

(二)个人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自我教育

在面对一些西方国家的拜物主义和消费主义思想渗透时,要注意防范,提高警惕。平时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知识修养,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库,开阔眼界,利用业余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自己多样的兴趣爱好,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充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思想会披着伪善和迷惑的外衣进行伪装,因此个人要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拒绝这些思想的糟粕。同时,由于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其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因此道德能够促使人不断积极向上,培养人的良好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要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要有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自觉意识,在生活中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不断扩充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与引导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社会和政治的媒介,大众传媒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工具性质的大众传媒,承担了意识形态的执行和渗透功能。大众传媒一般是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中具有教育功能这一特殊性。正是因为其作用发挥的特殊性,大众传媒就应当在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种种问题时,利用传媒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的宣传教育,及时准确地发挥出它的功能。但大众传媒自身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外界的监督,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及时过滤具有明显消费导向、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切实促进大众传媒的良好发展。以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能为了夺人眼球,采用一些不合适的做法,而是有一个作为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社会良好氛围的形成,正确消费观念的导向,有赖于大众传媒功能的良好开展。

(四)社会、学校与家庭三方加强合作

社会要运用法律法规、行政法规来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创设一个健康良性的媒体环境,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设校园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增加文学、音乐、影视等艺术鉴赏类的选修课,增加大学生对高雅文化的兴趣,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拓展大学生的校外实践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大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学生个体在家庭中习得的基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对他以后价值观念、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潜移默化的影响[4]。父母要对子女的消费行为给予一定的引导,父母首先是表率,给子女树立一个榜样,上行而下效,从家庭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发挥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创造健康、理性的家庭消费文化理念,培养子女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与意识。

总之,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现在,必须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困境,通过各种手段以纠正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意识,帮助学生抵御消费主义的诱惑,将心思应用在学习上,形成一种正向的方向观。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消费主义困境
Film review:WALL·E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时代人物(2020年21期)2020-11-18 11:01:09
困境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08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2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环境科技(2016年3期)2016-11-08 12:14:20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3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
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