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竞
当今的新媒体发展迅速,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的新媒体,主要指的是依托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产生的媒体形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有效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新媒体技术,我们能够更加便捷、全面地获取信息,据调查可知,目前在校大学生是数量最大的新媒体应用人群,62%的大学生平均在线时长为4小时,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甚至达到了6个小时。同时,大数据显示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一方面是因为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环境的影响,极大地增加了社会压力。在此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胜任力非常重要。
当前环境下,新媒体的产生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新媒体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以往学生们就业通常都是通过报纸或者校招,朋友、同学的介绍,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各种公众号以及网站获取招聘信息,甚至可以采用网上面试笔试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突破了地域以及时间的限制,拓宽了就业的渠道;二是新媒体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以往的教育仅限于课堂教学,学生们难以在生活中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加以运用,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们能够接触大量的外界信息,可以迅速帮助他们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并且能够与自身所学知识相结合,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专业能力,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新媒体的产生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新媒体虽然能够给学生们提供海量的就业信息,但是学生们却不懂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筛选,缺乏信息检索的能力[1]。很多的学生在通过互联网进行就业时都仅仅只是停留在收集信息、了解联系方式、广投简历的层面上,少有学生能够在充分了解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的就业信息,也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提升自己的核心就业能力,甚至很多学生都不懂得维护个人信息的安全,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因此,面对众多的媒体渠道,很多学生不仅没有找到工作,反而大大增加了被骗的几率。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和访谈法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在中国知网的搜索框中输入“大学生就业”这一关键词,共获取学术期刊100篇。另外,本研究还选取二十名被访谈者进行开放式访谈,这二十名被访谈者不仅包括高校就业指导的负责教师也包括即将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通过对文献和访谈资料的深入分析可知,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同时面试笔试更加方便快捷,获取信息也更加高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高校就业指导,但是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却不够合理,很多大学生以及高校往往仍然停留在促进就业率的思想层面上。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占据了大多数,导致很多的大学生在就业之后频繁地辞职跳槽,难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当前许多高校设置的目标不合理,更多的是想帮助大学生更快地找到工作,而忽视了主要矛盾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盲目地进行就业推荐,导致很多的学生都不明白如何进行就业信息的筛选,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多的高校都缺乏专业的指导机构,没有针对学生们进行差异化培养,因此在择业时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很多大学生在面临海量的招聘信息时,发现自己无法符合企业的需求,难以进入心仪的企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并没有注重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好高骛远,在日常的生活中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因此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而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教师们的新媒体应用能力缺乏,难以给予学生们专业的指导,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就业,比如没有教师的教导,很多学生都不明白如何高效地检索信息、学习技能等。②学生们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终究需要依靠自觉,很多学生荒度大学时光,将兴趣点集中在游戏或者恋爱中,上课玩手机,放假去旅游,没有利用大学时光充实自己,培养差别优势,因而在就业时就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如今大学生在进行就业的过程中主要还是通过学校的校招和教师的推荐以及朋友的介绍等渠道。有的大学生也会在各大网站搜寻信息及投递简历,但由于缺乏必备的防范意识,极容易遇到电信诈骗。目前,最缺乏的就是权威招聘信息的渠道。由于没有权威渠道,许多大学生选择盲目就业,一到毕业季就会有诸多大学毕业生涌向大城市,导致每年毕业季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人满为患,很多实力稍弱的学生们都找不到心仪的工作,而偏远地区却很难引进人才,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同时由于很多高校都没有构建信息平台,学生们难以对目前的就业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也缺乏安全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就业率。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需要构建合适的渠道并帮助学生们快速了解国家的政策,构建权威就业渠道,帮助大学生们找准定位进而解决目前就业压力大,就业方向集中的问题。
首先,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当要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使得就业指导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真正迎合学生们的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制定合理的就业指导目标,并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应当合理地确定指导的目标,从而不断地改进指导的方式,重视指导的过程,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就业能力,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机制。2.建立专业的指导机构,招聘专业的指导人员,改变以往传统的先就业再择业的指导思想。注重差异化管理,在对大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注重职业生涯的规划,帮助每一个大学生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点,从而使大学生们能够树立精准就业的思想。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首先需要发挥新媒体优势,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大学生需要加强就业培训。加大新媒体能力的培养,增强信息检索能力,加强自我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学习前沿知识,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中,弥补教育中的缺漏,从而提升就业能力并促进全面发展。2.高校以及政府还有社会媒体都应当借助新媒体对大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的特长与爱好,精准择业,从而有效提升就业率。3.利用新媒体进行精准帮扶。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很多的大学生都面临就业困难。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政府或者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对于学生们就业困难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指导。4.提高教师的新媒体能力。学生们的就业能力跟指导教师密切相关,因此首先应当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新媒体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做到对新媒体的内容进行有效地筛选,汇总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就业指导内容,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构建良好的就业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新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方式,因此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来拓宽就业渠道。
1.举办宣讲会。学校可以举办宣讲会,邀请师兄师姐们分享成功经验,解答学弟学妹们的疑问,减少误区,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同时学校可以建立校友交流平台,利用新媒体高度互动的优势,让所有的校友能够在就业的过程中实现互帮互助,精准帮扶,充分积累人脉资源,从而提高就业的效率。2.鼓励积极创业。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快速地获取各行各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商机,眼光长远的大学生会将新媒体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从而进行自主创业,而我国政府对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因此大学生应当敢想敢干、勇于创业。3.开设移动客户端。各个学校都应当重视移动客户端的建设,建立权威的媒体平台,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获取就业信息。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些平台的文章,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们的就业理念,统筹就业指导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了解学生们的需求。从而能够更及时、更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此外权威就业平台的建立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防止诈骗的发生,保证学生们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地增加。而与此而来的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每年毕业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发了大量群众的关注。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而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就业信息以及拓宽就业渠道,并找到就业方向。但是,就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大学生就业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因此笔者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胜任能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够丰富现有的理论,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