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野下农民工教育对策研究

2021-11-22 12:57:48曹兴琴
就业与保障 2021年4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农民工职业院校

文/曹兴琴

终身教育最早是由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出并在其《终身教育导论》中进行了系统阐述。终身教育主张个人应该终身接受教育,这种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之内。同时,国家也应该为个人的终身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建立一种教育体系是连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并且能纵贯个体的幼儿期、青少年期、成人期以及老年期,由此而形成一种统合而协调的体系。可以说,终身教育从不同维度上阐释了教育的内涵:在横向上,终身教育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在纵向上,终身教育包含幼儿以及不同阶段的教育[1]。目前,终身教育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接受并进行了广泛推广,我国也在积极构建并在不断完善富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

在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涌现出这样一批充满矛盾色彩的社会群体,半农半工处境,他们身份证上显示的是农村户籍,却常年在城市里居住务工;他们虽被贴上农民的标签,但却缺乏务农经验,长期在城市里务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民工。他们数量庞大,年龄跨度明显,学历层次以初、高中文化为主,在建筑、生产、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中为城市的繁荣做出巨大贡献,但其工资水平、社会待遇方面却并不乐观。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学习型社会的创新发展,农民工所从事的生产劳动逐渐实现自动化、程序化,这种快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让他们开始认识到接受教育不仅是为了完成传统扫盲的使命,也不只是谋求职业的“敲门砖”,而是个人通过不断接受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属性,教育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校园之内。

对于庞大的农民工队伍来说,他们的流动性很大,很多是跨地区流动,工作不稳定。大多依靠亲缘、地缘关系结帮外出务工,跨区域流动性强,在不同城市和不同的工程项目上流动作业,与用人单位形成短暂且不稳定的用工关系[2]。也正因如此,农民工教育、培训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一)学习意识淡薄,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教育发展在城乡之间存在失衡,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民工的第一学历普遍较低,因此,农民对如何通过教育、培训手段,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缺乏清晰的认识,整体的学习意识还比较薄弱。就目前状况而言,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多个领导管理、盲目培训、无序培训的问题,内容雷同且与实际生活相关性不大和空白点多的情形也同样存在。虽然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农民工问题,国务院及各个政府部门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和行动计划,并在全国付诸实施。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各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分工也不太清楚,缺少一套完善的可操作运行机制。从农民工自身方面来说,由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都属于时间长、强度大的工种,并且经常加班加点,很难进行持续性的教育培训。根据调查发现,在关于是否愿意接受业余教育这一问题上,主要有三类人群:第一类农民工是不愿意参加业余教育的,在访谈中提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已经很耗费精力了,如果有业余时间,更愿意去休息、娱乐以及回家探亲;第二类农民工虽有接受教育来提升自己文化素质的意愿,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付诸行动;第三类农民工表示愿意接受教育,但因其工作特点,只能选择一些短期、集中的培训,但这些短期、集中的培训多由城市中的中高职学校或培训机构组织,多为一次性引导型培训,与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发展关联性不够紧密,且成本较高,高支出低成效的教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接受业余教育的积极性。

(二)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从农民工自身角度来说,首先,他们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又在城市的众多行业领域中务工,不同行业对农民工职业能力和技能的要求也大不相同[3]。但目前的培训内容过于统一化,虽在工种上进行了一定区别,但并没有根据农民工的学历层次规划培训内容,很难从根本上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其次,组织培训的机构一般都是城市中的街道办、社区,或是一些中高职学校、培训机构,但都各自为营,并没有与企业进行对接,并没有去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以了解企业最新的用人要求,导致培训内容和就业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实用性欠缺。最后,负责培训的教师基本都是从一些高校聘请来的专家或是学者。这些专家、学者知识渊博,但培训的内容多贴合学校实际,以理论知识为主,与农民工生活、工作的相关性并不高,使得培训效果难以有效体现。

(三)培训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在组织形式上,针对农民工的培训主要是在固定时间内来进行集体授课教学。由于农民工的工作工时长、工作地点不固定、业余时间短且零散的特点,再加上现代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只用不培养”的聘用现象,许多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一直忽视农民工的再教育问题。农民工受到其自身工作属性以及得不到用人单位的支持等影响,很难让他们能集中时间去参加这种地点固定、时间统一的短期培训[4]。在课程实施上,多以教学、讲座、报告为主,对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长时间未进课堂、约束力不强等特点的农民工来说,只能用传统的成人教育培训形式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培训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加强农民工培训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政府对农民工的教育支持和宣传力度

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教育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和行动计划,但是并不能有效落实农民工教育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对执行部门的实施情况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对各项政策的实施力度进行考核,从而使农民工培训工作能有效、规范地开展。从根本上确保一系列农民工培训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在落实农民工培训方面,政府要发挥好农民工和培训机构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较好的企业和职业院校在政策、纳税方面加大奖励力度,积极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到农民工培训中;另一方面,利用媒体、社区宣传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农民工教育的宣传力度,对主动参加培训学习的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让更多的农民工通过参加培训,来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属性,纠正农民工找工作只能靠体力、不需要培训的错误观念,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寻求教育培训机会,从而抓住一切学习机会,这对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提高其幸福指数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二)职业教育院校应主动承担起农民工教育培训任务

终身教育是传统教育观念和理论的一次更新,突破了“一次教育定终生”的思想,能够保证人力资源持续创造价值,从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基础。这一理念的推进为大力发展农民工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随着普通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很多职业院校面临着招生难、难招生的局面。而农民工在各个大城市中的人口占比日趋增长,那些初高中毕业后在大城市务农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农民工教育的发展方面,职业院校作为立足于城市、提供区域教育服务的主体,在教育设施、师资建设、课程设置以及办学机制等多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主动承担起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任务。这种向农民工敞开大门的做法,不仅使农民工能够为自己的发展而最大限度地获得教育资源,得到学习的机会,也能让职业院校扩大生源力量,提高社会影响力,实现双赢。在具体实施上,职业院校应根据农民工的工种及其工作时间,合理运用学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灵活设置教育培训类型。例如现场教学、夜大、函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来满足不同农民工的培训需求。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需深入企业调研,征求企业意见,了解最新的用人要求,科学规划适合农民工的培训内容,加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三)加强企业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

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最终受益主体不仅是农民工自身,还包括企业自身,因此,企业更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任务。目前,一部分大企业已经认识到由第三方培训机构培养出的农民工在实际工作中仍不能满足他们用人需求的情况,通过成立企业大学对自己内部职工和临时聘用的农民工提供教育培训机会,来提高他们的技能,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中小型企业也应认识到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在同一行业领域内,由多家企业合力设立企业大学,鼓励企业员工、临聘农民工积极参与培训,根据培训反馈结果适当调整工资水平,让更多的农民工群体意识到接受教育培训是其提升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途径。此外,企业也可根据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要求,利用农民工的业余时间自行组织一些培训,让一些有经验的老员工、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通过老员工带领新员工,有技术的带领无技术的,这样持续性的培训学习,使得农民工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成为一名熟练工,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费时少、收效快的特点。企业还可以与学校、社区进行合作,通过举办订单班、专题教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三、结语

农民工作为一种特殊人群,倘若他们能接受有效的教育和培训,这对他们自身发展和拓宽职业教育功能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职业的不同只是社会角色的不同,但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都是平等的。为使终身教育理念得到更深的提倡和应用,农民工教育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政府、学校、企业应共同致力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着力为每个想要学习的农民工提供适合他们的持续不断的学习机会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及学习内容。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农民工职业院校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5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