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开 洪邦辉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在城镇化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界限日趋模糊,各地域民族文化突破民族界限大幅流动,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势必更加激烈。基于此背景,贵州各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从而造成各民族参与活动的价值取向、行为动机以及民俗体育的质朴本土特性出现很大差异。[1]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旗帜鲜明指出,要积极推广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可见,国家对其传统体育项目的高度重视。“炸龙”作为德江土家文化的结晶,其文化沉淀深厚,但在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逐渐处于被冷落的边缘,从而使发源于当地农耕文化的“炸龙”逐渐失去原有的质朴本土特性且基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及传承机制认识的不足等,导致“炸龙”的认同感逐渐被削弱,从而使“炸龙”含有的价值和精髓在飞速发展的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能充分体现,进而使具有浓郁地域性特征的“炸龙”文化逐渐被冷落甚至缺失。因此,挖掘德江“炸龙”的价值,探寻当前的主导困惑因素并提出可持续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休闲娱乐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能帮助人们实现其精神的愉悦和情感的释放。现阶段,人们在物质追求的浪潮中早已筋疲力尽,疲惫不堪,表现出对精神追求的强烈渴望,因此,人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一些休闲娱乐活动来充实其生活,丰富其精神。德江元宵“炸龙”有着东方狂欢节的美誉,人们将点燃的烟花爆竹炸向舞龙队伍,全城瞬间狂欢,可见一个“炸”字将全城气氛瞬间推向高潮,将活动的娱乐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于舞龙成员来说;“炸龙”是一种强烈的体验与刺激,活动前,人们会喝酒壮胆,然后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头戴红巾冲向烟花爆竹中去接受“炸”的洗礼,在战胜自我、征服观众中达到心理的快感与满足。对于观众来说,“炸龙”是一种视觉冲击,他们在观看舞龙队伍的表演中,时而屏气凝神,时而情难自禁、心醉神迷的欢叫,无疑对消解疲劳,调节不良情绪和烦恼起到积极的效果。因此,无论对于参与者还是观赏者,“炸龙”就是一种娱乐性的助推剂,是一种回归自然、充实生活、消遣、调节感情的重要手段。
人类自产生以来,从原始社会的打猎为生到古代社会的国防练兵再到现代社会的娱乐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伴随着攀登、支撑、悬垂、负重、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方式,人们以这些方式进行活动不仅能促进呼吸机能与心血管机能的提升,还能促进肌肉与骨骼增长、调节心理健康以及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民俗体育源于生产生活,与身体活动密不可分,它注重强调以释放身心压力、延年益寿以及强身健体为目的,现如今,民俗体育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民俗节日活动,人们通过对活动的参与,使其在欢乐的活动氛围中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炸龙”作为德江人民的元宵狂欢节,人们在节日活动中的“一招一式”无不体现着对其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及心理抗压等方面的要求,因此,“炸龙”具备良好的健身价值。
根据《中国古代教育史》得知:“人们不仅能在生产实践、劳动活动中受到教育,还能在政治、经济和文体活动中受教育,他们利用游戏、竞技、舞蹈、唱歌、记事符号等进行教育。”[2]然而民俗体育作为文体活动的组成部分,人们同样可以在其中接受教育,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上总认为“教育是孩子唯一的出路”,这看似片面的观点却潜在地反映出了它的应有之义,由于经济的驱使,人们拼命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以至于让自己能立足于优胜劣汰的现代社会,但不幸的是,民俗体育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然而,现代教育要求人们全方位的发展,民俗体育教育又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同样不能缺席。德江“炸龙”作为民俗体育文化当中的一颗明珠,在德江县深深地影响着各族人民,其具有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一是土家族人民以其“炸”来体现其粗犷、血性、剽悍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教化着与感染着德江人民;二是“炸龙”活动的参与人数多、规模大,这种深厚的群众基础利于促进“炸龙”的技艺传承和非遗教育活动的开展;三是“炸龙”被地方一些学者当作区域研究的对象,其研究的成果能够提供给学者们相互交流借鉴学习。
俗话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文化产业被人誉为“21世纪的最后一桶金”,[3]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地纷纷利用本地的优势文化打起了文化品牌战略,他们利用文化搭建交流平台,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民俗体育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它以其浓郁的特色深深吸引着广大群众的眼球,通过广泛的开展吸引人们参与其中,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种发挥经济价值的社会市场。现如今,城镇人口倾向于精神追求,而封闭性的少数民族地区又具备原生态的旅游资源,如缤纷色彩的民俗体育,它们能让城市人口感受异域风情,释放其工作与学习压力,因此,人们可以立足自身实践,因地制宜打造本地民俗体育旅游,吸引城市人口前来观光旅行。德江“炸龙”被誉为东方狂欢节,在世界上是独一档的存在,它以其“炸”的特点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行,人们在旅行过程中势必要进行吃、穿、住、行、玩、买等,这无形中为德江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为推动德江经济繁荣贡献了绵薄之力。
“炸龙”作为德江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之星,它并非凭空产生,也并非一人所造,它是一代代德江先辈在历史长河中团结协作的文化结晶。在历史上,民族之间的封闭性使得各民族散发着团结、友谊的社会气息,凝聚力十足,然而,面对多元更加开放的今天,民族界限逐渐被打破,各族文化突破民族界限发生相互交融,融合发展也是大势所趋,但本民族的凝聚力却逐渐被削弱。没有民族的相互协助,何来民族的友谊团结?凝聚力又从何而来呢?德江“炸龙”规模浩大,活动时间虽只有几小时,但活动前的筹备工作却很艰巨,需要借助大量的财力、人力及物力支持,这种大规模的活动无不挑战着德江人民的团结协助和凝聚力,倘若这种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各族人民的协助,想要最大程度发挥其文化影响力几乎很难,[4]所以在活动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医院、公安、警察局、龙灯协会、志愿者等都会积极投入到“炸龙”的筹备工作中,他们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协作,为“炸龙”贡献着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这种满腔热血的精神使得德江散发着团结一致的社会气息,使其在新征程中为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蓄力。
体育作为一种世界语言,没有国界、地域及民族界限的限制,闭关锁国的血泪史告诉我们,一味地关上门来搞建设势必要被挨打,因此,我们应敞开大门,以文化交流为纽带,理性的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加大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历史上,在民族界限阻扰以及网络与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乒乓外交”有效地推动了中美两国的交流,而现如今,随着民族界限被打破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种信息的传播途径呈显出多元化趋势,信息的沟通与互换更加便捷,这使得民俗体育搭上了开往世界各地的方便车,从而使其更容易被外界所知晓。就有着东方狂欢节之称的“炸龙”来说,一是每年都会有新闻报道,二是近年来引起了部分学术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三是活动的开展吸引了部分国外人员的亲身来临,特别是外籍华人,换而言之,“炸龙”利用媒体报道、学术成果分享、电视网络以及外籍华人携带等途径进行传播,从而使人们感受德江风情,感受德江民俗体育文化的魅力,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与国际文化的交流。
民族传统体育如果缺乏明确化的管理机制,那么它的整体保护管理工作就会过于虚化,从而无法“对症下药”,进而难以保证它在发展进程中的成效。[5]在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带,农村追”的现象仍为明显,这种追带关系使得城乡工作重心发生偏移,从而使民俗体育文化被冷落,进而造成它的开展出现价值背离。就德江“炸龙”而言,一是由于“城镇带”的重任,德江近年主抓城市规划、脱贫攻坚以及农副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使得本地民俗文化被冷落;二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向钱看”本就阻碍了传承人的培养,但相关部门仍未对人们“使劲炸”的行为加以监管,试问谁能心甘情愿成为群众免费炸的“火靶子”?所以传承人培养令人堪忧:工作重心偏移造成“炸龙”被冷落,“使劲炸”的行为造成传承主体浓缩,因此,若不加以完善势必会造成“炸龙”活动的开展出现价值背离。
文化认同危机是指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出现偏差时会影响其传承,体现在民族青年离开故土后,由于常年漂泊他乡,潜移默化的习惯了他乡的社会文化或宗教信仰,造成对本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从而表现出对本族文化的不认同和对异域文化的崇拜。[6]对于德江土生土长的老人而言;他们认为“炸龙”是先辈留给后人的瑰宝和任务,它早已融入到他们的血脉,伴随着他们的生命历程,成为了他们的心理依托,因而“炸龙”得到了老人们的高度认同,但由于身体情况特殊,所以对于活动的参与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中青年来说;一是由于“炸龙”风险性大且没人愿意接受免费被炸,所以,但凡对于参与的人来说;大多都是“向钱看”,其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二是部分人对“炸龙”兴趣渐失,所以普遍喜欢待在KTV、网吧等现代娱乐场所。对于小孩而言;由于年龄小、接触迟、活泼好动,所以认为活动新鲜、娱乐性强,但并无传承意识,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单纯的娱乐活动加以喜欢,再加上“炸”的风险性大且对身体素质要求高,所以只能“望梅止渴”,当然,不否定仍有人热衷于“炸龙”,只是说参与程度渐走“下坡路”和参与动机逐渐多样化。一言以蔽之,人们对“炸龙”的认识有所迥异,从而对其缺乏高度认同,进而造成参与主体的萎缩和参与动机的多样化。
基础设施作为活动得以开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建设的好能成为活动开展的助推剂,反之就可能成为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绊脚石。就德江“炸龙”来说;其规模浩大,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炸”的剧烈程度等方面都今非昔比,然而场地设施更新较慢,供求失衡,主要表现在舞龙队伍穿梭在街道上,其街道就是各街道,与车辆和人员出行存在场地冲突,以至于每年活动的开展都会使得城内运输停止,有的商店甚至选择关门避开,这一定程度阻碍了德江经济的发展,但国家花巨资修建街道,岂能随意扩建?这一现实问题使得“炸龙”每年都在街道上举办,从而造成场地难以更新,最终导致“炸龙”难以实现突破性发展。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的核心, 它不仅能连接大众与政府,而且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制度、政策融入到生活。[7]现如今,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升,但由于受到西方价值观的“指引”,人们在追逐经济时却一度忽略了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迷失由此而逐渐产生。[8]德江“炸龙”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这种困境造成了传承人的逐渐萎缩流失,表现在:一是传承人作为一家之主,背负着经济上的负担,因此,有的传承人为了维持生计,只能被迫常年漂泊他乡;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从而让自己立足于“优胜劣汰”的社会,进而造成子承父业的断层;三是由于受到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传承人对其兴趣渐失,使得“炸龙”一度被人们所忽略。总之,由于受到经济、传统观念、娱乐元素等的影响,后辈人才出现“虎头蛇尾”后劲不足的现象势必会造成“炸龙”的传承根基被削弱。
传承的最佳途径是教育,但我国很多城市的学校基本上都是“迷恋”西方现代体育教育,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往往被忽视,或仅作为一项兴趣爱好,在日常教学中无相应的课程安排。[9]通过实地调查得知,德江大多学校在排、足、篮等西方现代体育项目开展较多,表现出对西方体育的崇拜,从而对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信心,进而出现轻视、抗拒、逃避、自否的思想情绪。[10]“炸龙”作为德江民俗体育之一,同样处于被忽略的尴尬境地,即学校价值取向的偏移导致民俗体育文化被冷落。
政府监管是指利用政府力量,以规则为准绳,对其组织和个人加以适当的限制与调控。一旦失去政府力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就失去了“方向盘”,最终随波逐流变成一盘散沙,而文化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象征,应引起各级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发挥其主导作用来为本地文化的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炸龙”而言,政府应从如下入手:一是建立多元主体、多层次参与的监督体系;二是对群众“使劲炸”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三是加强完善“非遗”法律框架并做好惩奖机制;四是加强对传承经费的管理和商业行为的规范;五是打造成图腾,因为图腾已成为各地域民族普遍崇拜的对象,它能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如中国的龙图腾、俄罗斯的熊图腾以及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
文化自觉指对文化的觉醒和觉悟, 包括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对地位作用的认识,对建设使命的责任担当,它关系到文化的繁荣和振兴, 也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11]因此,就“炸龙”而言;应从以下途径来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一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培根铸魂,从娃娃抓起,引导学生学习“炸龙”文化,以培养学生对“炸龙”的发展、建设及进步的担当意识,从而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以“炸龙”为主题,弘扬其“炸龙”的地位、作用及意义;三是建立博物馆,专门收集相关“炸龙”资料并对外开放。
基础设施是活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一种“推动剂”,反之是一种“绊脚石”,从而造成活动不能规范有序发展。对“炸龙”而言;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健全平台应成为德江“炸龙”文化保护与传承及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但由于地方财政有限,完全靠政府进行投入并不现实,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办组织的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利用招商引资和政府资金投入,加强舞龙场地、专用通道、安全保护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二是试图将场地规划到城边的山里去,既不影响交通又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打造体育旅游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四是以旧城改造为契机,便于场地的规划与建设;五是充分利用贵州大数据,将其打造成互联网+体育的平台模式进行传播推广。
当政府对民族体育缺乏支持与重视时,将会造成传承主体严重缺失,从而使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处于静态模式。[12]德江“炸龙”于2006年进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在非遗保护条例中作出明确规定,其中第五条指出传承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第二十五条指出传承人应享受人民政府的传承补贴;第二十六条指出对作出重要贡献的传承人授予杰出传承人称号。尽管如此,在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承人流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德江“炸龙”应以政府为主导,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采取以下途径来鼓励传承人的培养:一是派出专业团队进行巡演或讲座,唤醒人们的自觉意识,毕竟真正能成为核心传承人的人是凤毛麟角的,而人民大众才是传承人培养的根基;二是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三是坚决打击拜金主义和腐败问题,即督查非遗相关政策是否到位落实;四是引凤还巢,关注传承人的经济情况,将“炸龙”打造成产业,为传承人提供就业岗位。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传承的纽带和桥梁,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13]学校作为一种人才基地,它所开展的课程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校本课程又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对学生学习是一种补充,因此,同样有着良好的教育价值,但课程的开发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各级各地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因校制宜地对其进行开发。所以,对于德江“炸龙”而言;将其开发成校本课程的建议有:一是建立教师开发小组,然后根据教师擅长合理分工,确保“炸龙”纳入校本课程;二是让教师深刻地理解与认识“炸龙”,毕竟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必须要对“炸龙”有着清晰的认识并深究其教育意义,思索其内容能否纳入课程;三是由于“炸龙”具有本土特色,所以传统的授课形式应更新,将家、校、社联合起来,立足于学校已有资源,协同将“炸龙”纳入课程;四是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课程开发需考虑学生需求,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其主体地位。一言以蔽之,通过以上建议将其纳入校本课程,以此来塑造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从而扭正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进而促进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协调融合发展。
民俗体育地域性特征突出,是各地域民族文化的瑰宝,代表着各地域民族浓郁的特色。在新时代,民族界限日趋模糊,各种资源突破民族界限发生前所未有的交融且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在多元文化的催化和刺激下,影响民俗体育文化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文化表演流于形式,文化差异逐渐迷失,文化认同逐渐缺失,文化价值取向逐渐偏移等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14]“炸龙”作为德江土家族民俗体育文化的载体,对其进行探索,找出其困境并提出合理化对策,既能推动德江民俗体育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也能唤醒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因此,试图以“炸龙”为个案,探究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更深层次的现实困境,从而为民俗体育文化活动探索出一条文化共生,差异中共舞的发展道路,使其在历史长河中创造性开发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