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研究①

2021-11-22 11:48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

(长治学院体育系 山西长治 046011)

信息化技术作为新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不仅是信息传递手段和方式的改变,更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高校体育教学作为一门技术型、应用型学科,其教学方式、教学思维、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等多个维度在信息化时代都面临冲击,需要积极做出调整才能跟上时代发展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当今人才需求全面素质化时代,高校体育必须要立足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寻求变革与创新发展,才能提升学科价值和影响力。该文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积极分析信息化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所带来的影响和教学创新实现条件,并基于信息化技术背景,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创新点及其实现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学今后的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1 信息化技术为高校体育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和实现教学创新条件分析

1.1 对原有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冲击,对教师、教学管理者造成影响

体育作为一门传统学科,体育教学主要依托相应的运动项目进行,包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格、思想品德、体育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教育和知识价值体系建设。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多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也已进行了多轮的改革,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体育教学是变革较为缓慢和教学成效相对较低的科目之一。主要原因就在于体育教学思想固守“举国体制”和功利化教学传统,没有实现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契合的变化,一直难以进行实质性变革,因而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多个层面的发展受到制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践者,但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提升是不争的事实,00后高校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科技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的互联网思维和交流方式的网络化更契合信息化技术时代特征。鉴于学生群体的特征变化,信息化技术必然要对原有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形成冲击,使体育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重新进行学科建设和发展探索。

1.2 提供全新和多元化的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呈现方式、交流模式和课堂体验

信息化技术极大地拓展了体育教学资源、信息获取范围和体育教学课堂时空局限,使体育教学资源多样化、课堂呈现方式多元化,以及摆脱传统课堂对场地和教师的高度依赖,为差异化教学和体育拓展教学提供了可能。当前高校在宏观层面上基本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全信息化管理运作网络、多媒体课堂,微观层面也已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融入慕课、微课和网络课程等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并已在专业课学习中取得较好成绩。但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运动技能为基础的重技术和实操能力的实践课程,由于学生的体质素养和运动能力参差不一,又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复杂化、偶然性、非线性的特征,教师往往更喜欢传统课堂模式,多种原因叠加使得高校体育信息化技术应用探索缓慢,教学成效不足。根据笔者文献检索、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显示,高校体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相较于其他学科,其应用广度约为58.5%,主要应用于作业提交、学习反馈和学生教学管理;应用深度约为35.1%,主要应用于体育运动技能演示、教学内容展示和多媒体课堂。由于教师认知的局限和实操能力的欠缺,针对学生更高层次发展的创造与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胜任力、健全人格培养等关系能力和素养基本没有涉及。而信息化技术可为高校体育未来的发展提供全新和多元化的信息获取途径、新颖的信息呈现方式和立体化交流模式,以及全新的课堂体验。

2 基于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点及其实现策略探究

2.1 建立基于信息化的高校体育发展政策研制,为高校体育的现代发展提供依据和发展可能

鉴于当前我国大学的集权化管理体制,体育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实现结果主要取决于高校办学思想和对学科的支持力度。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探索多年,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专项政策也已连续出台,但体育教学一直是高校众多学科中素质教育教学成效较低的课程之一,主要原因应归咎于体育学科的改革与发展虽有国家职能部门的多个宏观政策指导,但在微观落实层面缺少落实政策和支撑性实际支持,降低了该学科的政策执行力和教学改革实施监管。长期这种二元制的管理结构使得体育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学科地位,难以获得与专业课同等的发展空间与支持。高校体育缺乏对应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特别是高素养师资的匮乏影响了学科建设能力和施教水平。当今的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特征是高校体育不可绕开的社会背景,必须要基于信息化技术背景,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点及其实现策略的探究,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微观层面加强执行力和施教能力的发展策略与制约机制的研究,只有职权部门在微观执行层面建立基于信息化的高校体育发展政策研制,方能为高校体育现代发展提供依据和发展可能,进行有步骤、有层次、有目的、有目标的基于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所需的体育信息化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着手。

首先,建立学科管理者和执教教师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定期培训渠道,采用定期考核的模式,从教师端提升信息化背景下的体育学科相适应的教学能力、知识结构、思想认知和实践能力,使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和提升的同时,让成长于传统课堂模式下的体育教师建立时代教育观念,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后续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体育实践教学的结合能力、渗透能力奠定基础。

其次,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学生运动技能、体育素养、体育人文知识和品格的管理、监督网络,从学生端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模式和实现策略的探究,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群体的实际教育成效和教育产出结果上。因此,必须要改变过去教学改革集中在理论层面的课程建设、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手段,需要关注教学主体的时代特征及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着手落实体育教学中人的全面发展。过去对学生端的研究过少,因此虽进行了诸多教育探索,但体育教学成效不足等现实仍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硬伤。基于信息化技术背景下,高校体育在架构之初必须要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学生运动技能科学评估体系,如以体质测试、结业考试、体能为基础,提升日常体育教学和校内外体育自主锻炼的比重,通过有效锻炼量、课外活动参与率和校内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参与信息化监管,对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人文知识和品格的动态化成长形成全方位管理、监督渠道,科学评估学生的体育教学多层面的发展水平和成长结果,对学困生等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能进行及时的教学干预和指导,从而大大提升教育效率,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2.2 加快高校体育教学多主体参与机制可能性与可行性论证,保证体育教学信息化多层次发展与教学成效的提升

由于高校办学的高度封闭化、自主化特征,往往使得高校教学与人才培养结果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的错位,这也造成了当今高校学生竞争力、创造创新力和社会适应力等核心能力的缺乏。体育教学面临更严重的脱节与错位,这是基于信息化技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所要规避和重点研究的内容。因此该文在探索基于信息化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时,笔者认为应从需求端入手,加强体育教学成效和人才素养成长途径探索,提出加快高校体育教学在专门性社会体育组织、体育公司、体育科研院所、体育培训机构等多主体参与机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论证,采用订单式、合作式、赞助式和有偿参与式的合作模式,保证体育教学信息化能够多层次地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获得较好发展与教学成效的最大潜能的提升,从而保证学生在体育视野、体育人文、体育认知与体育运动理念等多个层面获得更多实践与试错机会,从而更加明确自身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成长的机会。

3 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为高校体育教学带来多个教学要素变革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的同时,也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改革与发展要求。该文充分立足社会需求和高校人才的全面发展需要,分析了信息化技术为高校体育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和实现教学创新的条件,提出了基于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点及其实现策略探究,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提出了建立基于信息化的高校体育发展政策研制和加快高校体育教学多主体参与机制可能性与可行性论证两个策略探索,具有较高的时代前瞻性和科研价值。

猜你喜欢
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