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与综合格斗比较研究

2021-11-22 11:52马程浩
武术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柔术格斗武术

马程浩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 深圳 518172

1 前言

1.1 武术散打概念

散打是一项徒手格斗运动,它来源于中国武术,是武术运动的徒手竞技形式。民国时期,开始将武术的徒手搏击形式称为散手。散手与固定动作的武术套路不同,它将武术中的技法加以提炼并运用于攻防实战。因此,诸如“散打、散手、拆手、散招”等都是用不同的名字表达武术攻防实战这一相同概念。从1979年开始,张文广、温敬铭等武术家仍然将武术徒手对抗称为散手。中国武术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1998年开始在正式的比赛和交往中使用“散打”一词。直到2000年,由湖南电视台与中国武术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武术“散打王”比赛开始在全国播放,使“散打”这一名词在国内外迅速传播。2009年,在河南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由中国武术协会举办的“武术散手30年历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为了避免概念混淆,“散打”这个称谓被固定下来。[1]现代散打运动是以“远踢、近打、贴身摔”为主要技击内容,在比赛规则下双方运动员运用进攻技术、防守技术、防守反击技术以及比赛战术进行攻防对抗的体育竞赛项目。散打运动具有对抗性、体育性、民族性的特点,主要具有防身健体、磨炼意志、竞技观赏、培养品德等作用。

1.2 综合格斗概念

综合格斗(Mixed Martial Arts, 简称MMA)所运用的格斗技术非常多样,如拳击、泰拳、空手道、巴西柔术、柔道、自由搏击、摔跤、跆拳道等,所以综合格斗又被形象的称为“无限制格斗”和“混合格斗”;而且,由于大多数的综合格斗比赛是在八角笼内进行的,故又称之为“笼斗”。[2]在综合格斗比赛中,两名运动员在固定的场地内(一般为八角笼)自由运用不同的格斗技术在统一的规则下进行比赛,以击倒或制服对方为比赛目的。多样的技术给运动员全面展现自身技能的机会,使得比赛现场极具观赏性。尽管溯源古老,但综合格斗的理念直到现代才出现。上世纪60年代,李小龙在他的武术著作和影视作品中首先提出了跨武术领域的训练和比赛理念,“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主张摒弃门派之见。至此,广泛吸纳各种实用技术,以实战技击为武术本源的思想被认为是现代综合格斗运动的萌芽。有了这样的理念,在世界各地便纷纷出现了有组织的综合格斗比赛。然而,人们对综合格斗运动一直有争议,其在世界各地的发展也一直是断断续续,直到1993年美国UFC终极格斗冠军赛(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的成立,才逐渐改变这一状况。

1.3 武术散打与综合格斗概念比较

从武术散打和综合格斗的概念上来看,两者都属于徒手格斗对抗项目,都经历了概念模糊和发展的非连续性。武术散打来源于中国武术,民族性和文化性特点更加鲜明。从项目特点上来看,两者都具有防身健体、磨炼意志、竞技观赏以及培养品德的作用。从比赛形式上看,散打体现了“止戈为武”“以武会友”以及“讲武德”“重礼仪”的东方哲学,而综合格斗体现了“技法多元”和“商业化”的特点。此外,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武术著作和影视作品对综合格斗武学思想概念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 武术散打与综合格斗发展历程比较

2.1 武术散打发展历程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有许多民间记载的中国武术徒手格斗形式,如: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由于在中国古代很多徒手格斗是在擂台上进行,故也称之为“打擂台”。以“搏”字来看,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之中,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籍中已经明确出现“相搏”“手搏”的记载。在汉代“手搏”也可称为 “卞”或“弁”。到明万历年间出现了“白打”的称谓,指徒手搏斗的武艺。到民国时期,将徒手格斗称之为“散手”,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3]1929年和1933年南京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行了两届武术国考,散手被列为“国考”重点项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武术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散手练习者日益增多。1953年11月,在天津市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上散手被列为比赛项目。1979年3月国家体委将散手列为竞技比赛试验项目,并在1980年列入“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赛”。1989年,散手运动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4]1998年中国武术协会开始在比赛中正式使用“散打”一词,并逐渐开始规范和统一。自1982年制定出第一版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以来,根据不同的时期和散打运动的发展趋势,先后修订出版了1990年、1996年、1998年、2013年版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以及《补充规定》。[5]如今,散打在全国的体育学院和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中开展,培养后备人才及提高科研水平,散打也已成为包括全运会、亚运会和各类商业搏击赛事的正式比赛项目。

2.2 综合格斗发展历程

综合格斗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其西方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48年的古希腊时期;在当时的第3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在赛场上进行赤手空拳的搏斗,时人称之为“潘克拉辛”(Pankration)。[6]在“潘克拉辛”的比赛中,由于开放的比赛规则,仅仅精通一种格斗技术很难获得比赛的优胜,所以参赛者通常精通拳击、摔跤和地面技术等多种格斗技术。[7]尽管在世界各种不同的武道体系中,由于不同的技术偏向和文化影响,诞生了很多不同的格斗体系,但其中很多武术体系中均具有综合格斗的早期雏形和意识形态。大约20世纪20年代在巴西出现了无限制搏击比赛,巴西格雷西家族大力推广巴西柔术,并组织参加比赛。[8]巴西形式的MMA被称为Vale Tudo(无限制格斗),该比赛的举办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随后经过重新包装引入美国。[9]

1993年11月12日,由阿特·戴维(Art Davie)、罗瑞恩·格雷西(Rorion Gracie)和鲍勃·梅罗维茨(Bob Meyrowitz)在美国丹佛市举办了第一场UFC赛事,目的是通过举办一场由不同武术领域顶尖运动员组成的当晚比赛来寻找“终极格斗冠军”,比赛获胜者将被加冕为冠军头衔。[10]比赛在八角笼中进行,采取淘汰制,不分体重级别,不分比赛回合,以“无规则、不计分、不计时”作为比赛特色。当晚有八名不同类型的格斗选手参赛进行了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巴西的罗伊斯·格雷西(Royce Gracie)获得冠军。UFC第一场比赛就获得了成功,当时现场观看的观众有2800人,并有约86000观众在电视上以按次付费(Pay-Per-View)的方式观看了比赛。[11]UFC的诞生对现代综合格斗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世界各地举办比赛使综合格斗运动成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体育项目之一。

2.3 武术散打与综合格斗发展历程比较

通过对武术散打和综合格斗的发展历程比较可以看出诸多相似之处。第一,两个运动都溯源古远,散打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综合格斗也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第二,两者都是徒手格斗的竞技性运动,在比赛中不能够使用武器;第三,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项目特点,发展断断续续,现代散打在1989年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而现代综合格斗直到1993年才举办了真正意义上的格斗比赛。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两个运动的不同,最明显的就是武术散打是来源于中国武术,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而综合格斗强调的是不同武技的比试,以及强大的商业化推动。

3 武术散打与综合格斗技术体系比较

3.1 武术散打技术体系

在古代军事战争和“打擂台”的形式下,徒手搏斗的形式也是“无规则”或较少规则。随着徒手格斗的发展和演变,现代散打技术应用上主要通过“远踢、近打、贴身摔”来实现其技术多样化及整体性运动特点。现代散打技术主要是对武术传统技击术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达到传承与发展武技之使命。在技术上主要采取了“直线形”和“弧线形”方法,确定了拳法以冲、贯、抄、鞭,腿法以蹬、踹、勾、劈、扫、摆为主要内容的散打基本击打技术。摔法主要运用“快摔”,讲究破坏对方重心以及“接招摔”。[12]此外,散打在防守上分为接触性防守和非接触性防守两种基本形式。

3.2 综合格斗技术体系

传统意义上的搏击比赛都是在各自项目内进行,很少有不同武技同台竞技。在综合格斗比赛的初期,无限制格斗的概念还很模糊,参赛选手基本上是用自己门派格斗技巧进行比赛,也被比赛组织者渲染成不同武林门派之间的较量。在此时期,赛事的主办者和熟悉当时比赛规则的巴西柔术独霸一时,包括1997年在日本举办的PRIDE综合格斗比赛,日本柔术大放异彩,可以说在早期综合格斗比赛中,柔术和地面技术的实战威力体现的淋漓尽致。[13]随着综合格斗比赛认知度的提高以及各门各派的积极参与,综合格斗比赛逐渐从单一的柔术致胜发展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武技通过对其他门派技术的学习和整合,训练出了建立在自己核心格斗技术体系上的更加适合综合格斗比赛的搏击技巧,可以分为以柔术为主的柔术派、以打击技术为主的击打派、以摔跤见长的摔跤派。在这段时期,靠单一武技格斗技巧很难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各个流派开始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各个武技的精华在综合格斗比赛中得以体现。伴随着跨界训练以及比赛规则的不断完善,特别是UFC在2000年开始采取MMA统一规则(Unified Rules of Mixed Martial Arts),[14]各种格斗技术逐渐融合,适用于综合格斗比赛并能够体现运动员个人特点的技术开始形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现在的综合格斗比赛不会强调运动员来自哪一个门派,而统称为“综合格斗运动员”,他们所运用的技术呈现出独特的综合格斗技术体系,所有格斗技术在统一的规则下融为一体。如今,综合格斗的技术可以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进行划分,总体上可以分为站立式技术和地面技术。站立式技术分为站立式击打技术、站立式缠抱技术、站立式摔法技术、站立式降服技术;地面技术可以分为地面击打技术、地面缠抱技术、地面降服技术。

3.3 武术散打与综合格斗技术体系比较

通过对武术散打和综合格斗的技术比较可以看出,武术散打更能凸显出中国武术技击精华,而综合格斗由于吸收世界各种不同的武技,技术更加丰富多样。我国很多优秀的散打运动员开始在综合格斗的擂台上绽放光彩,如:张伟丽、李景亮等。散打出身的运动员,要充分发挥武术散打踢、打、快摔的技术优势,也要吸收其他各个武技特长,以免形成技术短板。

4 结语

武术散打和综合格斗都属于徒手格斗项目,溯源古老,是武术技击的精华。从概念上来看,武术散打来源于中国武术,民族性和文化性特点鲜明,从比赛形式上体现了“止戈为武”“以武会友”以及“讲武德”“重礼仪”的东方哲学,而综合格斗体现了“技法多元”和“商业化”的特点。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武术著作和影视作品对综合格斗的武学思想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两个项目的发展历程来看具有很多相似性,虽然历史久远,但现代的武术散打和综合格斗分别在1989年和1993年才有正式比赛。技术层面,武术散打更能凸显出中国武术技击精华,而综合格斗由于吸收各种不同武技,技术更加丰富多样。综合格斗在世界各地的迅速发展,特别是UFC终极格斗冠军赛的成功,对散打自身定位、赛事举办、健身功能、技术借鉴以及发展路径极具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柔术格斗武术
中华武术
张伟丽 格斗玫瑰
服了!烧脑的巴西柔术
第八道格斗料理
重庆的巴西柔术迷 格斗也可以玩得“很温柔”
格斗料理
武术
巴西柔术研究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日本柔术的现代传承与传播
——德国学校日本“柔术”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