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2021-11-22 09:36陈丽珊
名师在线 2021年36期
关键词:小数三角形数字

陈丽珊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善乡中心小学,福建莆田 351142)

引 言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往往不敢说或不会说,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将学生作为课堂的客体,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少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再加上教师长期以来树立的严肃形象,让学生有所畏惧。要想培养学生的良好说理能力,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肯定他们的每一次发言,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和会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先讲解知识,然后让学生做大量习题来巩固知识点。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敢说和会说。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一味地批评,而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善于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化解学生的尴尬,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答案。这样会让学生充满自信,打消说错了会被批评、会被同学笑话的顾虑。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敢说的基础上会说,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设置背景条件、铺垫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并运用合理的语言表述出来。

二、创设说理条件,让学生想说

想要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想说。学生只有从主观上敢于表达,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说理能力。大部分学生本身是爱说话的,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沉默不语。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条件,如运用多媒体和提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想要表达。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几个视频,第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位家庭主妇到超市买水果,精挑细选后买了一些草莓,然后拿到售货员那里称重,秤上显示的是3.45kg。教师这时候按下暂停键,让学生辨认屏幕上的数字。学生刚开始并不认识这个数字,有的学生会猜测是345。随后,教师继续为学生播放第二个视频,显示的是便利店中的一些单价;第三个视频是测量体温; 第四个视频是测量身高。这些视频内容十分贴近生活,会让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视频中分别看到了哪些数字。一位学生说:“我在第一个视频中看到了数字345,在第二个视频中看到了085、260 等数字,在第三个视频中看到了数字366,在第四个视频中看到了132 这个数字。”由于这位学生并未读出小数点,教师在称赞了学生认真、细致等优点后,继续问其他学生:“你们觉得这个表达是不是正确的?”这个问题是让其他学生思考这位同学回答的准确性,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学生们纷纷举手,想要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随机叫了一位学生。这位学生说前面这位同学提出的数字都是对的,但是中间那个小点没读出来,一支笔26 块钱不符合实际,并且表明第一个视频中的妈妈竟然买了345kg草莓,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生活的。在第二位学生表述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师表扬了这位学生,然后告诉所有学生这些带有点的数叫作小数,中间的小点叫作小数点。接下来,教师继续为学生讲解,并且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教材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因为所播放的视频的带动作用,学生的主动说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猜想验证说理,让学生能说

猜想验证说理是在敢说、会说和想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说理能力的方法[1]。学生需要就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先不给予任何的评判,而是让学生自己验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每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验证,说服自己。学生需要表述清楚自己的想法,以此培养严密的说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就生活中的某一个数学现象导入课堂,如“昨晚,小明抢到了2.14 元微信红包,小丽抢了1.1 元,小花抢了2.36 元,一共3 个红包,这些红包一共多少钱?”由于还没有讲解小数的加减法规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出猜想,并在思考5 分钟后举手回答。一位学生说:“逐一相加就可以了,2.14 加上1.1,根据之前整数加法的计算原则,最后一位要对齐,也就是说1 和4 要对齐,1 和1 对齐,结果就是2.25,然后再用2.25 加上2.36,5 和6 对齐,2和3 对齐,2 和2 对齐,结果就是4.61。”另外一位学生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此前在认识小数的时候可以发现小数点才是决定一个数字大小的关键,因此应该是将小数相同数位对齐。2.14 和1.1 相加,就要将1 和1 对齐,2 和1 对齐,这样得到了3.24 的结果,再加上2.36,还是一样的对齐方法,因此最终结果是5.6。”教师和其他学生说:“似乎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两位学生说得有理有据,究竟是哪一种说法对呢?其他人可以验证一下吗?”经过简单的讨论,一位学生说:“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规则,第一种说法是对的。”另一位学生说:“我同意第二种说法,因为这几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分别是2、1、2,加起来肯定是超过5 了,因此第二种说法才是对的。”此话一出,大部分学生倾向于第二种说法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表现非常好。最后,教师肯定了第二位学生的说法,并且讲解了这种计算方法正确的原因。教师详细讲解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一些典型问题,让他们继续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且运用各种方法加以验证。

四、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多说

多说是巩固和持续发展说理能力的重要方法[2]。学生只有多说,才能扎实说理能力。因此,教师要教授学生一些方法,引导学生多说。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一数学知识点,用启发性的话语指导学生探究,帮助他们在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多说多练。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为学生呈现实物和多维三角形的视频,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是一个三角形,它有什么特点呢?”在学生交流和思考后,教师问学生:“什么是三角形?”这个问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似乎并不是非常准确。对此,教师让学生根据之前的回答进行总结,有学生说:“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教师表扬了这位学生,因为这个说法十分简练分明,可以让人清楚知道三角形是什么。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多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比如,一位学生说:“这个句子里面的关键词是‘三条’,因为三角形的构成就是三条边,多一个和少一个都是不行的。”还有学生说:“‘围成’是关键词,因为只有首尾相连形成的才可以,不是围成的就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教师就这个说法继续提问学生:“既然你说‘围成’是这个意思,如果不是围成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有学生思考后说:“如果三条线段中有两个是相交或者相离,就不能构成三角形,只能是无规则的三条线段。”在整个提问过程中,学生表述的想法非常多,而教师尽可能地将学生的说法串联下去,让学生感觉自己的回答是有可用之处的,给予了学生一种无形的鼓励。

结 语

综上所述,说理能力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灵活采取更科学合理的有利于提升说理能力的策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小数三角形数字
失踪的小数
答数字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数字看G20
画一画
成双成对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