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秦宇 ,程林林
2020 年暴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是全球自二战以来遭遇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大流行疾病,截至2021 年10 月4 日已有确诊人数接近2.35 亿人,新冠疫情蔓延至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造成供应链与产业链运行受阻、国际投资与贸易交易量收缩、失业人数大幅增加等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认为此次经济萎缩程度可能比2008 年金融危机甚至20 世纪的经济大萧条还大。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经济逐渐呈现出稳定恢复态势,出现“V”型反转迹象,2021 年6 月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率(8.5%)领先全球(5.6%)。[1]面对全球经济重创与需求市场萎缩所导致的国际复杂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建议。国内大循环的核心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要促进消费,其中体育消费具有理论上的无限循环性、生态保护性、健康性等特点,与当下对健康、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相适应。我国体育消费不仅有良好的基础而且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借助于此次疫情促进了人们体育健身需求,《2020 年全民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指出在新冠疫情居家期间人们锻炼热情较高、锻炼方式多元化。可以预见体育消费在“十四五”时期将会得到显著发展。
夜间经济起源国外,是发达国家为振兴城市经济而发展起来的[2]。中国夜间经济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到达到22.9 万亿元,在2020 年将突破30 万亿元。近年来人们夜间消费逐渐增多丰富了夜间经济形态和种类、促进经济发展,引起国家高度重视,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9]42 号)中明确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这极大地优化夜间经济的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夜间经济巨大发展潜力。随着夜间消费的兴起以及人们对于体育消费的认可,发展夜间体育消费能释放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被抑制的体育消费潜力,促进夜间经济增长,进而推动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
目前已有研究中关于夜间体育消费的成果较少,在夜间体育经济研究方面李乐虎等分析了体育夜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3],但现代主流经济学普遍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关键[4],因此研究夜间体育消费是促进夜间体育经济增长的核心,从长远来讲更能有助于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拟以夜间体育消费为视角来探讨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能丰富和完善我国夜间体育消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国外夜间经济起源于1977-1985 年,在意大利罗马举办包含电影、体育、舞蹈等在内的名为“罗马庄园文化节”之后,直到深夜有许多人仍然在交流、活动(Bianchini[5])。20世纪70-80 年代由于人们不断增强对夜晚美好生活的追求,包括法国、意大利、瑞典、丹麦、德国、荷兰等在内的国家先后放宽对夜晚活动管制的同时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发展城市夜间活动。“夜间经济”一词是由Montgomery[6]于1990年正式提出,由于零售业去中心化的发展降低城市中心的商业地位和市场活力,加剧市场竞争,为实现城市复兴,夜间经济一经提出便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国外夜间经济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绝大多数人们都对夜间经济持乐观积极态度并积极鼓励其发展。Bianchini[7]指出夜间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途径。之后英国政府部门逐渐放松对夜间的管制,廉价酒产业意外获得发展,而以酒业为主导的夜间经济快速扩张使得暴力和混乱较为严重的影响社会治安,这些由于夜间经济发展而造成的较大社会成本慢慢出现(Finney[8];Hobbs[9]),因此第二阶段人们对夜间经济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对娱乐和酒产业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的研究上(Measham &Moore[10];Karen[11]),这种关注较为狭义地将夜间经济与娱乐和酒产业划上等号。随着娱乐休闲产业逐渐发展,第三阶段人们更加理性看待夜间经济并为发展夜间经济提出一套政策措施(Hadfield[12];Brands&Schwanen[13])。由于夜间经济具有扩内需、促消费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新兴的消费增长点。从世界范围来看,2015 年美国旧金山夜间经济营业额高达60亿美元;2017 年英国夜间经济规模占GDP 比重为6%,其中伦敦市夜间经济收入达263 亿英镑,预计到2030 年将达到300 亿英镑;2017 年澳大利亚悉尼夜间经济总量达40.5 亿美元;2018 年韩国首尔举办的“夜猫子夜市”总销售额约合人民币7 044 万元,累积接待430 万人。此外夜间经济的发展还能大量提高就业人口,夜间经济为英国伦敦提供130 万个就业岗位(自从正式将发展夜间经济包括进入城市发展战略起)。[14]
在中国夜间经济起源于“国营夜市”,1956 年6 月1 日在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文章《农村夜市》指出农村夜市开始后每天销售商品总金额至少增加6%。[1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经历延长经营、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三阶段[15],现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引起国家高层和各地政府重视:2019 年8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 号)中明确指出2022年要建设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00 个以上,未来要扩大夜间经济规模;[16]全国多地也相继出台夜间经济相关政策,比如2021 年底北京市要规划形成一批集规范管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夜京城”商圈、地标和生活圈;[17]上海则注重打造一些具有国际化、时尚化、上海化特色的夜生活集聚区;[18]成都市要加强夜间消费品牌建设,为加快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下基础;[19]天津则要打造“夜津城”[20]等。《2019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现阶段中国夜间消费中的餐饮、购物、零售服务的供给较多,但其他诸如体育运动等的优质夜间消费项目却面临供给不足或发展单一的局面,无法满足人们高层次、多元化的夜间消费需求。中国在现阶段夜间经济发展应注重多元的业态与丰富的体验,不仅要顺应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要适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关注到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聚餐后的主要夜间消费选择,此外现如今各地政府在新一轮促进消费中也较为重视培育并支持夜间经济发展。
在夜间经济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夜间体育消费也得到了蓬勃发展。2019 年11 月23—24 日巴西圣保罗市政府举办体育不眠夜的活动中向该市市民提免费供2 000 多项体育活动。英国夜间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正朝着以深夜高尔夫、弹跳弹簧床、射飞镖、乒乓球等为主的体育运动发展。夜间体育消费对拉动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2019 年纽约夜间经济中单个体育娱乐机构对经济产出的贡献最高。[21]
目前国内“体育运动”也成为高频热点词,比如北京市鼓励支持体育运动项目相关经营单位将营业时间延长至22点、在公园增加一些体育运动健身场地和设施、持续丰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和体育运动健身市场供给等;山东省日照市提出要全面向社会开放、进行市场化运作来打造相关夜间体育赛事活动。
夜间体育消费指的是从当日18 点到次日6 点内所进行的体育消费活动,这些活动多指体育服务业。夜间体育消费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可以将夜间体育消费按照是否需要场馆进行分类:(1)需要场馆的夜间体育消费包括足球馆、篮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游泳场馆、台球馆、保龄球馆等传统体育运场馆以及以冰雪运动(冰场、雪场)馆、攀岩馆、壁球馆、电子竞技馆、卡丁车馆、飞行体验馆、射箭馆等为代表的新兴体育运动场馆;(2)不需要场馆的夜间体育消费,一般以夜跑、夜骑、夜间广场舞等为代表。
相较于发达国家夜间经济而言,中国夜间经济发展红利释放不充分,对夜间体育消费等领域的开发有待深入。目前中国夜间体育消费的研究较少,究其原因主要可能在于体育消费近年来才受到重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以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为标志)才陆续出台体育消费相关政策;此外,中国现在才开始重视夜间经济发展,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理论成果较少,更不用说其中的夜间体育消费研究。由于体育所具有健康、娱乐、益智、育德以及社会(调节社会关系、强化社会意识等)方面的作用,夜间体育消费能缓解夜间经济所带来的暴力、不稳定等在内的社会负面影响,助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体育消费需求;同时面对全球夜间经济朝着体育运动发展的大趋势,未来夜间体育消费将成为热点。
1.3.1 夜间体育消费成为新风向标
近年来夜间体育消费逐渐兴起,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2020 年微信和美团共同发布的《“五一”夜经济数据》中显示夜间体育运动消费环比增长3 倍,环比增长幅度较大的是健身房消费为225%。[22]部分24 小时健身馆每天18~24 点的人流量占比在全天人流量70%以上,成为夜间体育消费的新星。
夜间体育消费拉动了夜间经济增长。2020 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在其夜间经济消费圈中专门打造的夜间体育消费活动包含免费的骑马、射箭、蹦床等体育运动项目、超低价的时尚运动装备以及其他体育表演项目,将共计发放体育惠民专项补贴25 万元,帮助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体育企业快速恢复生产。2019 年8 月8 日至25 日在天津举办的哪吒体育节将沙滩排球系列赛、三对三街头篮球对抗赛、街舞大赛等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产业与商业相融合,构建出体育消费场景,通过最大程度发展“体育+”的价值,高质量发展商业、体育和娱乐相结合的夜间经济,在哪吒体育节举办期间总客流量达到33 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近2 万人次,与7月同期相比提升38.6%;商业部分总销售额达643 万元,日均销售额为35.7 万元,比7 月同期提升50%。[23]
1.3.2 夜间体育场馆与设施备受消费者青睐
现如今夜间体育场馆与设施消费较多。2020 年4 月中旬以来健身房人流量逐渐增加,部分热门健身器材(比如动感单车)最近更是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另外瑜伽馆、爵士舞馆等也同样如此;2020 年5 月黄龙体育中心的场馆都在夜间开放,其中网球场、羽毛球场尤其火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古墩路的笼式足球场负责人表示以往每晚只有两场球赛,而如今有时会增加至两场半到三场。此外由于人们多元化的体育运动需求和消费水平,各式各样的专业体育场馆与设施也开始兴起,截至2019 年6 月成都各大购物中心的体育运动项目门店中射击馆、瑜伽馆总量并列第一,远超其他体育场馆,未来夜间体育场馆也要注意专业分化,深入挖掘人们夜间体育消费需求。
1.3.3 夜间体育赛事深受球迷认可
许多球迷热衷于夜间观看体育赛事直播,而球员在夜间比赛也不需要忍受酷暑从而能有更好比赛状态,为打造高质量赛事品牌、营造良好观赛氛围,苏州东吴足球俱乐部在2019 赛季开启夜间足球赛,吸引更多体育球迷走进球场,主场观赛球迷数量远超2018 年同期。2019 年苏州市将承办98 项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国际、洲际赛事32 项,全国赛事59项)中不少在夜间开展赛事都获得球迷认可:2019 年2 月的中国足球协会超级杯决赛的入场球迷为25 000 名;2018 年10 月的中印足球大战的入场球迷达到23 000 名等。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人们缺欠夜间体育运动的正确认知,即多数人们认为夜间进行体育运动的效果不如早上好,他们认为早上进行体育运动更有助于保持身体机能的健康状态,如有助于保持充足的精神、减轻压力、控制血脂上升情况等,但是实际上夜间进行体育运动能更为有效地保持身体健康,在夜间进行体育运动时人体的运动能力会被充分开发,人体更容易适应运动节奏,与早上进行体育运动相比夜间进行体育运动比较不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作等问题。[24]
目前中国除少数大城市外,包括夜间体育消费在内的夜间消费还没有形成特色,尤其是主要表现在夜间体育产品/服务的缺乏丰富供给。2019 年7 月美团研究院通过美团平台大数据分析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在内的16 个大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情况,发现夜间消费产品/服务种类不够丰富,具体到夜间体育消费则表现为体育运动业态供给种类较为单一、体育产品/服务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等,一般是以各种各样体育运动场馆里进行体育锻炼为主,缺乏夜间体育消费的新项目和业态,抑制人们夜间体育消费需求;目前夜间体育产品/服务的供给也不够充分,比如对夜间体育消费支持力度比较大的北京在体育场馆经营时间方面也只是延长到22 点而已。
夜间体育消费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夜间良好的交通设施、维护治安、电力供应等硬件方面的保障,还需要政府出台诸如良好的夜间体育消费环境等软件方面的政策支持,但目前在夜间体育消费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缺乏相应的、较为细致的支持措施,比如2019 年7 月北京市商务局印发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的通知中指出要引领夜间体育消费的新风尚,具体则是支持场馆延长运营以及重大赛事举办;2019 年10 月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的要精心打造十个夜间乐动场馆,大多也是指延长体育场馆运营时间;2020 年3 月上海市政府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中提出做强夜间经济目标,要“打造地标……推出商旅文体一体化项目,继续挖掘夜间经济集聚区功能”;2020 年5 月天津市商务局出台的《天津市发展夜间经济十大工程(2020—2022 年)》提出要融合夜间商业街区附近的体育、文化、娱乐、休闲等业态,延长体育场馆营业时间以及培育夜间生活文化。
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造成很多经济体经营困难和人员失业,创新消费形式,开发夜间经济是当前降低新冠疫情影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手。发展夜间体育消费是释放夜间经济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具体措施如下:
宣传的目的在于要引导人们了解夜间体育运动相关知识,转变夜间体育运动观念,积极参与各项夜间体育运动,培育和壮大夜间体育消费,促进夜间体育供需的有效对接,具体措施包括如下两点:
一是加强媒体联动的新闻宣传。各新闻媒体单位要利用报纸、电视台、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夜间体育运动知识,转载夜间体育运动知识链接,形成较强的舆论宣传声势。
二是多方动员参与的社会宣传。积极动员全社会共同行动来广泛宣传夜间体育运动,形成良好宣传舆论氛围,具体是要协调组织相关单位、部门及三大通信运营商等采取海报、折页、横(条)幅、LED 屏、广场大屏、手机微信等以及公共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地铁、出租车等)的LED 屏、短信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载体,着力宣传普及夜间体育运动知识。
体育运动已渗入人们夜间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未来要丰富体育产品/服务的内容同时也要提高体育产品/服务的品质,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日益增长的夜间体育消费需求,具体措施包含如下三点:
一是增加夜间体育消费场地供给,拓展夜间体育消费空间。各个地区要结合当地体育资源和文化特征,举办富有各地特色的夜间体育运动主题节庆活动;在室外广场、老城区、著名商业街区、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等地方加快引入夜间体育运动配套设施;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允许夜间体育商家占道经营。
二是加强新技术、新科技运用,丰富夜间体育消费种类。引进和培育多元化的夜间体育运动项目,创新开发消费者体验性、学习性、参与性强的夜间体育消费项目,尤其是要通过新技术如5G、VR(虚拟现实)精心培育和大力发展夜间智慧体育运动(自行车、足球、网球、乒乓球、冰球等),使夜间体育消费者通过3D 建模技术、光影技术及感应系统随时随地沉浸式参与体验体育运动。
三是增加夜间体育赛事供给,提升夜间体育消费热情。夜间体育赛事主要包括夜间重大体育赛事和夜间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其中由于夜间重大体育赛事具有拉动经济、吸引消费的作用,并且还能为促进人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举办夜间全民健身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未来要做好重大体育赛事在国际和国内组织工作,在打造夜间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时也要重点扶持一些发展较好的基层体育组织。
夜间体育消费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建设良好的夜间体育消费环境。完善体育消费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商务部门、城管部门等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解决人们重点关注问题;加快建设体育消费领域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体育消费后评估体系,实施夜间体育消费的负面清单制度,保护体育消费者权益;优化城市夜间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为体育消费者提供安全、方便的出行保障;发挥体育行业协会和领军体育企业的作用,完善夜间体育行业的服务标准,加快体育服务新型业态供给侧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改造,切实提升夜间体育消费品质。
二是加大夜间体育政策供需两端支持力度。在夜间体育产品/服务的供给端方面要切实的落实、落细相关减税降费政策,给予体育市场主体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促进金融政策在支持夜间体育消费方面的作用。在夜间体育产品/服务的需求端方面要实行夜间体育消费的惠民保障政策,对特殊人群与低收入人群推出体育消费倾斜政策,全面激发夜间体育消费需求。
三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宽夜间体育市场的准入条件,释放夜间体育消费活力;强化夜间体育消费多部门参与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夜间体育消费区的商街自治联盟和“首席执行官”(“区长制”)等的治理体系。
新冠疫情全球化蔓延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世界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要促进消费,考虑到体育消费在后疫情时期的巨大发展潜力以及夜间经济具有培育激发新活力、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的特点,夜间体育消费必将迎来大发展。夜间体育消费的大发展能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未来夜间体育消费要加强宣传,努力开发丰富的夜间体育运动产品/服务,同时加强相关配套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