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金昌市委党校 刘雪娟
金昌市位于甘肃“玉如意”蜂腰地带,缘矿设企、因企建市。20世纪50年代,金川镍矿的开发利用,一举甩掉了中国“贫镍国”帽子,成为全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和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被誉为“祖国的镍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金昌和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过度依赖资源、环保压力增大、新兴产业占比低、龙头不强、链条不长、集群不大、科技支撑不够、产品竞争优势不强等问题。为此,金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发展路径依赖,鲜明提出“两区两城两融合”发展思路,着力拓展转型发展新空间,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加快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发展。
依托金昌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资源禀赋,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市企融合、城乡融合,围绕甘肃省确定的“十大生态产业”(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军民融合、数据信息、先进制造)做文章,对标“五大发展理念”抓项目,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5.5:75.8:18.7逐渐调整为2019年的7.1:64.6:28.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持续推进工业立市,聚力打造镍铜钴新材料产业创新聚集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依托镍铜钴资源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以金川集团为最大龙头,以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双千亿”产业集群和清洁能源、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双百亿”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布局建设,完善和提升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氯碱化工、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大数据“五大产业链”,持续推进金昌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着力打造镍铜钴新材料产业创新聚集区。一要坚持项目为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金川集团3.5万吨电镀用高端镍盐项目投用投产,加快推进镍火法系统集成创新改造、羰基镍及铂族金属原料制备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化转变推动,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高消耗、高能耗向低消耗、低能耗和生态环保转变,促进产业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镍、铜、钴、贵金属、化工产业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二要依托镍铜钴资源和有色金属产业优势,大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优势企业,重点抓好龙蟒佰利联3万吨转子级高品质海绵钛项目、40万吨硫酸法钛白粉项目、氨碱源合成氨联碱装置升级改造、5000吨新能源电子材料铜箔等项目,推动镍铜钴新材料产业、氯碱化工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三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牢牢抓住全省打造“一带一路”信息制高点、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金昌市被确定为全省“东数西算”项目试点的机遇,打造数字经济百亿产业链。充分发挥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优势,加强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山东阿帕网络科技公司为龙头,建设金昌网络货运区块链服务平台,采取“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方式,吸引全国优质物流企业签约入驻,打造西部首家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接续产业的壮大。
(二)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用二产理念发展一产,立足地多人少、地多水少实际,加快发展高原夏菜、优质饲草、草食畜牧、食用菌、香草花卉等为主的特色优质产业,突出发展以戈壁生态农业等为代表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积极开发“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农产品,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绿色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3个,开通顺丰速运高原夏菜冷链直供专线,建成50万吨尾菜处理项目,新改扩建牧草加工生产线3条,戈壁农业总面积达到4.5万亩,永昌县成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昌市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加快实施瑞嘉万头奶牛养殖、新希望万头奶牛场、元生万只奶绵羊生态牧场等项目,建设全国优质饲草交易中心,推动金昌农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坚持以文旅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从产业规划、业态策划、服务配套入手,打响叫亮紫金赏花、骊靬揭秘、工矿探奇、乡村寻美、祁连揽胜、沙漠历险、研学体验、婚庆康养“八张特色旅游名片”。利用滩涂荒地探索发展戈壁香草花卉产业化发展,围绕核心景点,开发高端、个性化旅游项目,延伸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食品医疗、健康养生、婚庆服务等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紫金花海·浪漫金昌”名片越来越靓,被游客称之为“中国的普罗旺斯”。根据自身奇特的地形地貌与火星地貌有着天然相似性这一先天优势,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开展深度合作,大力推进集科普教育、亲临体验、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为一体的太空小镇文旅项目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医养结合项目“八冶康颐·幸福e家”正式投入运营,带动金昌现代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
(四)市企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建设,依托金川集团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完善创新平台布局,巩固和发展现有各类创新平台,推动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市企科技合作,建设金昌开发区国家级孵化器,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型化工、循环经济、先进制造、新能源、大数据、现代农业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与国家级智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手播绿、一手治污,外修颜值,内塑品质,着力拓展金昌绿色发展“生态路径”。
(一)以突出问题整改推动生态环境改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不讲条件、不找借口,持续抓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特别是把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和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结合起来,坚决完成祁连山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工作,主动推动祁连山浅山区乡镇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煤,减少排放,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二)以环境综合整治优化人居环境。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蓝天碧水环保行动等“十大专项行动”,小火电机组、小化工、小石灰窑等落后产能全部淘汰,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率达到96%以上,近年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均保持在300天以上。大力整治农村污水垃圾、乱堆乱放、视觉贫困等突出问题,以自然村为单位,统筹解决路、电、水、垃圾处理、绿化、公共服务等配套问题,巩固提升“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荣誉,持续推进“厕所革命”,逐步实现城镇和有条件的村庄污水垃圾“全收集、全处理”。
(三)以全域绿化行动构筑生态屏障。“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是金昌提出的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思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市区建成区绿地率32.8%、绿化覆盖率3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2平方米,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要以西部生态廊道建设为龙头,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统筹抓好水源涵养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北部荒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推进河西走廊防风固沙带建设,实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线上线下项目,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着力打造绿色金昌、生态金昌。
立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持续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的同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加强和创新新形势下社会治理工作,为金昌高质量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以“共建”为基础,建设一流精致城市。坚持以精致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多规合一”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功能,引导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合理布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建设高效协同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加强城市精致精细精微管理,创新城市治理,注重人文关怀,全面提高城市交通、环境卫生、社区服务、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健全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机制,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塑造良好城市形象。
(二)以“共治”为根本,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和基层协商民主试点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营造“我奋斗我幸福”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城乡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进社区放权赋能,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打通城乡精细化管理“最后一公里”。持续深化城乡社区网格化工作模式,探索实行“街(巷)长”负责制,创新村(居)民议事形式,健全完善村(社区)依法治理架构,积极发展新乡贤文化,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以“共享”为目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统筹推进民生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办实办好普遍受益的民生实事,从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实际问题做起,想方设法解决好住房、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社保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均等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群众生活品质,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转型发展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