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22 08:39黄水河
名师在线 2021年23期

黄水河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临江中心小学,福建浦城 353400)

引 言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引入阅读内容,教师要对学生阅读诉求和阅读方法应用等多方面内容做客观分析,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组织阅读活动、优化阅读引导,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数学学科教学涉及更多数学语言解读问题,教师要在数学阅读方法指导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教师强调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能够为学生独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搭建阅读平台,培养学生学科思维

数学阅读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支持,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要从不同角度做出积极探索,设定可操作的阅读程序,建立完善的阅读平台,以顺利培养学生阅读思维[1]。首先是时间安排,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更多独立阅读时间,教师需要做好统筹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时间,营造阅读大环境,并布置一些阅读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其次是载体选择,数学阅读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更多辅助手段进行阅读设计,如网络互动性阅读,从而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找质数”时,教师引导学生对“12 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典型案例做推演思考,对阅读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让学生从具体阅读操作中找出寻找质数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对这个典型案例进行重点研究,结合阅读讨论进行实际操作,寻找符合质数定义的相关数字,对质数形成了直观认知。学生在具体拼接中对可行性方案进行具体推演,逐渐找出一些数字,这样的数只有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从而对质数概念建立认知。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延伸研究:借助更多教辅材料进行阅读探索,对找质数方法进行对应研究,可以自行组建合作小组,借助更多辅助手段进行阅读推演。学生接受任务后,自发进行合作学习,在深度学习中展开创造探索。

学生在解读数学概念时,大多是对概念进行直接记忆,或者是运用推导手段,找到概念形成的路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阅读来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二、优化阅读引导,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数学语言包括诸多内容,在解读概念、定义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做重点解析,在对课例做阅读分析时,要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句子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引导学生梳理数理关系,建立数量关系体系,找到解题的切入点[2]。学生进入阅读环节后,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整合处理,还要筛选出关键信息,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数学阅读需要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关系梳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方法时,要做一些示范操作,给予学生更多阅读启示。

在学生进入阅读环节后,教师要跟进观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客观评价,以便展开对应设计和组织。例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自然数和整数含义进行梳理,然后引入倍数和因数的定义,让学生自主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学生开始阅读学习,自主展开互动交流。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教学案例进行互动性推演。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有了自主互动的空间,其交流会更为顺畅,并在主动讨论中达成学习共识。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自主阅读的条件,给学生提供直接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认知内化。

三、组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接意识

在选择数学学科阅读活动形式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这些形式进行完善,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深度阅读环节,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阅读讨论、问题辩论、质疑释疑、师生对话、案例解析、实验讨论、生活对接等,都有可能与数学阅读形成对接,教师要做好必要的组织工作,让更多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深化学科认知。小学生对互动性学习较为感兴趣,教师如果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开展阅读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3]。

数学阅读带有学科特点,教师在设计阅读活动时,要注意做好学情调查,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熟悉的图形,列出计算其面积的公式。学生自然想到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信息,让学生以数格子的方式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因为有具体的图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就得出了相关数据。然后,教师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其结果和学生数格子的结果一致。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合作形式做剪切、拼接操作,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环节,对相关内容进行渐进性阅读,根据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分步操作,很快就推演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推导公式,而是先让学生数格子,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一边阅读一边操作中找到推导思路,进而建立学习认知。学生自由成立学习团队,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形成学习合力,在共同研读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四、反馈阅读信息,促进学生认知内化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组织学生频繁交流阅读感受,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反馈不只是生生互动,还包括阅读学习汇报,让学生定期做阅读介绍,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是比较理性的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阅读内容进行优化处理,给学生顺利进行阅读学习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先要求学生找出生活中分数的应用案例。为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学习机会,教师拿出一些牙签,分发给各个小组,让学生先数数这些牙签的个数,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操作。比如,拿出1/3 的牙签、拿出1/4 的牙签,看看还剩多少牙签?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操作,学习互动进入良性循环。为激发学生操作兴趣,教师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分数认知方案,利用这些牙签进行具体设计,让其他成员进行对应操作。学生的操作方案不断推出,课堂互动活动顺利开展。在解读活动方案时,教师给出一些提示,鼓励学生做好信息交流,这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活动要求,找到具体的操作路线,在不断操作中建立认知。面对操作任务,学生的关注力都在操作上,无法集中精力展开阅读思考。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做出提示,让学生先阅读活动要求,对具体步骤和方法进行深入解读,从而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阅读需要交流,信息需要共享,教师围绕阅读进行教学,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结 语

数学阅读具有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内容时,要对数学阅读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对阅读方法进行针对性传授,还要组织多种阅读活动,让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在广泛阅读感知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数学教学涉及文字、图形、公式等数学语言的解读问题,教师要做专项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积极探索,进而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深度阅读环节,通过个性化阅读,实现学习和认知能力的自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