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1-11-22 08:39华美英
名师在线 2021年23期
关键词:探究思维语文

华美英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实验小学,福建南平 354100)

引 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于此,本文探究、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一、巧用质疑,唤醒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师生互动是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质疑是创新的良好开端,有了质疑,学生便会主动探究,并在此过程中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创新。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动力,使学生具备“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1]。

以《乌鸦喝水》一课为例,当学生领悟了课文中“遇到困难要运用智慧、认真思考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这一道理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若干年后,这只乌鸦的孩子也遇到了一样的问题,它却不想像爸爸那样喝水,它觉得衔小石子太费劲儿了。于是它想到一个新的方法,同学们猜一猜,小乌鸦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吧,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办法哟!”思考后,有的学生说去垃圾桶找一根人类扔了的吸管放进瓶子里吸;有的学生说可以把瓶子倾斜,水到瓶口就能喝了;有的学生说可以把瓶子里的水倒进碗里喝……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猜小乌鸦喝水的办法的过程中,教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自主探究,拓展创新思维

自主探究学习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实践操作、资料查找等方式解决问题[2]。自主探究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智力得到有效开发、创造力得到有效发展。这样,学生能够在语文实践中形成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

(一)抓住细节,碰撞思维火花

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细心的学生发现文中“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一句总共23 个字就用了5 个句号(包括句末的句号),特别是表示时间的词语中间居然不是用逗号或顿号,而是用了句号,可能会感到奇怪。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对比朗读。第一组学生用顿号(停顿时间最短)进行朗读,第二组学生改为逗号(停顿时间较短)进行朗读,第三组学生用原文的句号(停顿时间稍长)进行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发现:用上句号能更好地突出巴迪焦急的心情,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他是多么盼望父亲早点儿下班回来看他写的诗,而在等待过程中,时间过得实在太慢了。通过对标点符号这一细节的质疑、分析,学生将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拓展话题角度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童年趣事。很多学生对“童年趣事”的认知单一,仅把“趣”局限在“乐趣”这一个方面,导致写作内容单一,缺乏新意。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理解它?”经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理解“趣”:(1)“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不仅稚气可爱,还反映了大家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2)“情趣”,童年时的自己天真可爱、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3)“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大家的特点,所以常常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4)“傻趣”,童年的自己常常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纯真的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话题进行多角度思考,进一步拓展了思维,激发了想象力。

(三)多元活动,激发创造力

教学活动主要包含接触知识、综合分析和实际参与三大环节。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思考和总结分析,会在无形中逐渐提高创造力。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如“欣赏美文课”“分享畅想课”“演讲课”“童话课”等,通过舞台剧表演、创作小品、编作文集、创作诗集、美文朗读、绘制手抄报等具体活动,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在探究中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

三、综合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学科涉及识字、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多方面内容,涵盖了听、说、读、写等内容。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从综合角度进行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理念,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桥》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把课题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桥的起源”“桥的文化”“家乡的桥”和“我设计的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来收集资料,并进行汇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图书馆、互联网、书本等渠道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以朗读、故事讲述、绘画、报告等形式进行汇报,从而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让学生做到好学、乐学和爱学。特别是在展示“我设计的桥”这一环节中,学生出示一个个有创意的设计,充分彰显了创新精神。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学习体验,还能提升创新能力。

四、读写结合,架起创新桥梁

小学生处于刚接触学科知识的阶段,由于社会经验尚浅,很多时候写出来的作文较为空洞。由说到写、由读到写是一个质的飞跃,如果中间缺乏一座桥梁,学生的习作水平将很难得到提高,更谈不上创作。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教师要应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在读写之间为学生架起创新的桥梁。例如,教学《孔明智退司马懿》一文时,教师可以抓住题眼“智”,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后,探究“孔明智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为了描写主要人物孔明的“智”,通过次要人物的表现进行了反衬。在学生了解文章的写法后,教师可再创设情境:“如果今天老师突然宣布要开展写作比赛,不喜欢写作的同学会有什么表现呢?而善于写作的同学又会有什么表现?”教师通过这一情境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打开思路,更加清晰地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之后,教师可真正让学生以这一情境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样由读到练,由读到写,由读到自由创作,为学生的习作架起一座创新之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激活思维的空间和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思考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创新观念,有意识地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猜你喜欢
探究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